rencai 发表于 2007-7-19 15:50:04

【视频】新城疫-病毒性传染病

自兽医王清玉
病理变化
病原 鸡新城疫病毒,在分类上是副粘病毒属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种。病毒粒子呈球形,具有囊膜。含有1%单股RNA,能通过蔡氏、百克非氏及向勃朗氏等滤器,但病毒在滤液内的含量显著减少。病毒能凝集鸡、鸭、鸽等禽类的红细胞,这种凝集特性可被新城疫抗血清所抑制。因此可用血凝抑制试验来鉴定新城疫病毒,也可以用于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程序的制定。
  病毒能在鸡胚内及多种动物细胞组织上生长;存在于病鸡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而以骨髓含毒时间最长。
  1~5℃条件下,病毒可保持毒力达一年以上。如附着在蛋上的病毒,在孵箱中可存活126天;室温中可存活235天;在未消毒的鸡舍内,可以存活7周;粪便中的病毒,于50℃可存活5个半月。但病毒对湿热、日光及化学药品抵抗力不强。加热55~75℃,30min可杀死;阳光直射48小时死亡;70%酒精、1%碘酊、2%氢氧化钠、1%~2%福尔马林及3%漂白粉等溶液,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把它杀死。
流行病学 自然感染在家禽中以鸡及火鸡最易感。雏鸡比成年鸡易感;2年以上的老鸡感受性较低。经常与病鸡或病毒接触的人,偶有因感染而引起结膜炎或类似流感症状。
  病鸡及流行间歇期的带毒鸡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由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也可经皮肤伤口或交配传染。凡被病鸡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鸡舍、用具及运动场等,对散播本病起重要作用。病鸡所产的蛋亦可传播本病。至于体外寄生虫、野禽及人畜等,均可成为机械带毒者而扩大本病的传播。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以春、秋两季较多,常呈毁灭性流行。
症状 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 常出现在初发本病地区和流行初期,属纯败血型。发病急骤,除少数病鸡精神萎顿外,多数症状不显,突然倒毙。
  急性型 常见。病鸡精神不振,常离群独栖,头颈隐缩,冠和肉髯呈深红色或紫黑色,翅、尾下垂。病鸡口、鼻、咽、喉头积聚大量粘液,往往由口腔流出,挂于喙端。摇头吞咽,张口呼吸,时发“咕噜”声和咳嗽,常见下痢,排出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恶臭稀薄的粪便。有的病鸡出现麻痹症状。但30日龄以内的鸡,症状不明显。
  亚急性或慢性型(非典型新城疫) 病初症状与急性相似,体温升高后,出现神经症状较为明显,腿翅麻痹,跛行或卧地。部分肌肉抽搐,动作失调,头颈扭转,有的作转圈、后退(图3-1)、啄食等异常运动,出现半瘫痪或完全瘫痪。病鸡时有腹泻、消瘦。病程一般10~20天。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死亡率较低。(视频3-1-1)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出现卡他性炎症或出血,尤以腺胃、小肠、回盲口附近明显。腺胃乳头突起出血多见(图3-2)。小肠内充满乳糜样浆液,呈现出血性卡他性炎,肠淋巴滤泡肿胀、出血,常突出于粘膜表面(图3-3、照片3-01)。盲肠和直肠粘膜条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严重肿胀、出血和坏死。慢性病例肠粘膜上亦可见纤维素性坏死点,有的病例小肠壁变薄,出现空泡状肠段,肠粘膜脱落,毛细血管充血或出血。
  在鼻腔、喉头和气管内常积有大量污秽粘液,其粘膜充血及出血。气囊粘膜有充血或出血。肺有时可见瘀血或水肿,或有间质性肺炎。心尖、心冠脂肪、心耳外膜常有针尖状出血点。肝、肾、脾无特殊病变;脑膜充血或出血,出现急性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诊断 见1.7.4),中和试验及荧光抗体试验等。
防治 本病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1)建立和健全卫生防疫制度,种蛋须来自安全鸡群,不引入病鸡及带毒鸡。新引进的鸡必须隔离半个月以上,无病才可混群。
  (2)定期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鸡群实行ND免疫监测。使用各种疫苗进行免疫。参考免疫程度:
  蛋鸡:7~9日龄,Ⅳ系疫苗滴鼻,灭活苗皮下注射;21日龄、35日龄,Ⅳ系疫苗滴鼻;60日龄和120日龄分别肌肉注射Ⅰ系疫苗,130日龄用ND灭活苗肌肉注射,以后每隔半年防疫1次。
  商品肉鸡:分别在7日龄、14日龄、35日龄用NDⅣ系疫苗滴鼻点眼。
  (3)加强家禽市场和屠宰场的检疫,严禁带毒鸡和污染肉品的转运和买卖;来自疫区的蛋、毛都能带毒,须进行消毒后,才能销售。
  (4)当发生本病时,应立即进行封锁、隔离、划定疫区,禽舍、运动场和一切管理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对鸡群的其他隔离健康鸡,可用Ⅰ系或Ⅳ系作紧急接种,以控制疫情发展。对病鸡的尸体、粪便、垫草等,应进行焚烧或深埋。在最后一只鸡病愈或死亡一个月,确定无疫情时,应大消毒一次,才能解除封锁。


风雨彩虹 发表于 2007-9-3 19:16:47

{:1_298:}{:1_298:}{:1_298:}{:1_29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视频】新城疫-病毒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