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家禽解剖图谱》——淋巴造血系统的检查
淋巴造血系统
本节包括影响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的病变。
这些器官最重要的评估指标是大小和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如前所述,胸腺和法氏囊是随年龄退化的器官,因此,其大小——这一重要的宏观评估参数——会因禽龄不同而显著变化。
1、胸腺
该器官最主要的病变表现为显著缩小,称为胸腺萎缩(图93)。
这在肉鸡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最常见的病因是禽传染性贫血病毒(avian infectious anaemia virus)感染。
通常,该病可导致受感染禽只的骨髓呈淡粉色或黄白色(图94)。
此外,胸腺中常可见点状出血(瘀点),但该病变并无特异性。
2、脾脏
与胸腺类似,脾脏大小的变化是最常见的病理改变。
1. 脾肿大(splenomegaly)
作为循环抗原的初级免疫反应,脾脏相对增大是常见的。
这种脾肿大通常伴随粟粒状白色斑点,可见于脏器表面及剖检切面(图95)。
该病变常见于败血症禽只,主要由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
2. 脾炎(splenitis)
较为罕见,通常发生在禽结核病病例中,此时脾脏会出现多发性白色结节,与肉芽肿相对应(图96)。
3. 淋巴瘤
脾脏增大还可能与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或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引起的淋巴瘤有关(图97)。
3、法氏囊
与上述两种器官相同,法氏囊大小变化是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同时应关注颜色变化。
1. 法氏囊萎缩
该病变无特异性,可能由营养缺乏、霉菌毒素摄入或病毒感染(如马立克病或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
在传染性法氏囊病(IBD,Gumboro病)感染禽只中,可能观察到显著的法氏囊萎缩。
2. 法氏囊肿大
通常由炎症(法氏囊炎,bursitis)或肿瘤(常见为淋巴瘤)引起。
法氏囊炎主要见于急性IBD(Gumboro病)感染禽只,其肿大与炎性反应相关,可见囊周及囊内水肿(peribursal and intrabursal oedema,图98)及出血(表现为瘀点或弥漫性出血,图99)。
偶尔,细菌感染亦可导致法氏囊水肿和出血,但不应与IBD混淆。
法氏囊淋巴瘤通常较法氏囊炎引起的肿大更明显,但其颜色无明显变化。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最常见的法氏囊淋巴瘤病因,并可同时影响脾脏、肝脏及其他器官。
来源:Poultry times,译者:阿兵,配图:书籍原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