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只蛋鸡场利用黑水虻处置粪便案例分析
1. 天津市广源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案例(252万只存栏)- 项目背景:
天津市广源畜禽养殖场位于宝坻区,蛋鸡总存栏量达252万只,年产鸡蛋约3.1万吨,是国内最大的蛋鸡养殖场之一。为解决规模化养殖带来的粪便污染问题,该场引入黑水虻处理技术,与蛋鸡养殖车间无缝对接。
- 技术流程:
- 自动化收集:鸡粪通过密闭传送带直接进入黑水虻养殖车间,避免二次污染。
- 黑水虻处理:鸡粪经预处理后投喂黑水虻幼虫,幼虫在10-12天内完成转化,虫粪分离后,成虫作为高蛋白饲料(用于水产养殖),虫沙制成有机肥。
- 产能规模:每日处理80吨鸡粪,生产鲜虫10吨、有机肥30吨。
- 效益分析:
- 环保效益:显著降低氨气排放,改善养殖环境。
- 经济效益:鲜虫可直接销售(市场价约5-10元/公斤),虫肥售价达600元/吨,年收益超百万元。
---
2. 天津食品集团百万只蛋鸡基地案例
- 技术应用:
该基地与天津农学院合作,通过黑水虻实现鸡粪资源化循环:
- 预处理:鸡粪经除味、除杂后形成半流体,投喂至黑水虻幼虫养殖托盘。
- 转化周期:12天后幼虫成熟,虫粪分离,鲜虫用于鱼饲料,虫沙加工为有机肥。
- 全量处理:每日80吨鸡粪100%无害化处理,年产鲜虫3600吨、有机肥1.1万吨。
- 技术优势:
- 产学研结合:依托高校研发解决虫卵孵化技术(恒温控制),降低养殖户操作难度。
- 产业链延伸:黑水虻成虫加工为蛋白粉(替代鱼粉),有机肥用于果蔬种植,形成闭环经济。
---
3. 湖北郭河镇熊国祥养殖场案例(220万只存栏)
- 运作模式:
- 粪便处理:日产鸡粪200吨,利用黑水虻幼虫转化,虫卵由湖北非隆公司提供(1元/克),幼虫成熟后返销(2元/斤)。
- 资源化路径:幼虫作为蛋鸡饲料,虫粪由企业制成有机肥还田,形成“鸡粪→黑水虻→饲料/肥料”循环。
- 成本与挑战:
- 北方冬季限制:需恒温环境(27℃),冬季养殖成本较高,技术团队正攻关全年养殖方案。
---
4. 技术优势与经济效益总结
- 核心优势:
- 高效转化:黑水虻处理周期仅6-12天,效率远超传统堆肥(2个月)。
- 多重收益:每吨鸡粪可产鲜虫150kg(价值750-1500元)、有机肥200kg(价值120元)。
- 环保达标:减少病菌数量2000倍以上,显著降低臭味和温室气体排放。
- 推广前景:
农业农村部已将黑水虻技术列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主推技术,适用于笼养鸡场、养猪场等大规模养殖场景。
若是真事儿,现在的行情,专业搞粪便也不错 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没有说投入产出比?
页: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