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微生态制剂在禽身上的应用
请教各位同行和老师,微生态制剂在禽身上的应用。在下不胜感激。微生态制剂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在肉鸡生产中,由于饲养观念及饲养水平参差不齐,养殖环境日趋恶化,导致各种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等时有发生,因此人们习惯在各阶段常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菌素,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提高饲养效益的目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动物免疫功能下降、药物残留污染畜产品和污染环境问题已对人类自身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解决抗生素、添加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研究出了许多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其中微生态制剂就是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抗生素替代产品。一、微生态制剂的概念
微生态制剂是指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选用已知的对宿主有益、活的正常微生物或促生长物质经培养、发酵、干燥等特殊工艺制成的用于动物的生物制剂或活菌制剂。它包括益生菌(如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益生元(低聚糖、酸化剂等)、合生素(益生菌与益生元结合的生物制剂)三种类型。
二、微生态制剂的优势
微生态制剂是通过调节肠道内微生态群,促进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而发挥作用,具有防治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增加体重等多种功能,且无污染、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
一般认为微生态制剂促进家禽健康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扶持体内益生菌生长,拮抗致病菌的繁殖,来维护宿主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的消化道内有特定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等)以维持消化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动物生长和饲料的消化与吸收。但当鸡群发生应激时会造成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紊乱,病原菌大量繁殖,引起消化障碍。当微生态制剂进入肠道,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消耗肠内大量的氧气,造成厌氧环境,从而抑制好氧致病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使失调的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另外,微生态制剂与肠道内有益菌群可竞争性抑制病原菌附着于肠壁上,并在消化道内形成致密的膜菌群,防止病原菌吸附肠壁上,促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
据有关资料介绍,肉仔鸡不同肠段存在不同的优势菌群,但乳酸菌是其中共同的优势菌群;肉仔鸡菌群稳定后,十二指肠的优势菌群为乳酸菌,空肠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回肠为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和乳酸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从1日龄到4日龄一直是盲肠和直肠中的优势菌。
2.改善体内生态环境
微生态制剂中某些菌属如嗜胺菌类可以利用消化道内产生的氨、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乳酸杆菌等可以产生有机酸、细菌素等物质,抑制肠内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的生长,降低脲酶的活性,进而减少蛋白质向氨、胺等有害物质转化,降低肠道内氨的浓度,并减少向外界排泄,从而改进了环境卫生。
3.增强鸡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微生态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进入机体后可刺激并激活动物免疫细胞,提高干扰素和巨嗜细胞的活性,刺激幼龄动物免疫系统的及早建立,调动和提高动物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
4.产生多种消化酶,协同寄主增加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在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如芽孢杆菌能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纤维酶等活性消化酶,帮助寄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同时,也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尼克酸、叶酸、维生素B­­1、B2、B­­­­­­­­6、B12)、氨基酸和未知促生长因子等,促进机体对蛋白质、钙、铁、维生素D的消化吸收,具有帮助消化、补充营养、增进食欲、促进动物生长的功能。
三、如何正确使用微生态制剂
1.使用时机:
微生态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影响宿主肠道正常菌群的组成而起作用的。如果动物本身已自然获得大量微生态菌群,再使用某些微生态制剂时就不会有显著的作用。只有非自然生长方式或处于病态的动物才需要使用微生态制剂。
⑴初生的雏鸡。
雏鸡出壳后,为防止经垂直传播的细菌危害,在使用3天抗菌素后连续使用微生态制剂4~5天。因为雏鸡出壳时消化道内是无菌的,其消化吸收能力也很低,如果此时受到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污染,会很快致病。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适时的投服微生态制剂,使其中的有益菌优先占据消化道,从而抑制有害菌的大量繁殖,防止了肠道疾病的发生,并促进了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了鸡的抗病力。
⑵鸡的消化吸收紊乱时。
当鸡因免疫、转群、换料或环境变化造成应激时,鸡的消化系统易发生紊乱,表现为鸡的粪便呈饲料色、吃进的饲料几乎不消化吸收便排泄出来,粪便中甚至能见到饲料颗粒,鸡生长缓慢。此时投服微生态制剂,肠道有益菌群会迅速恢复,从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⑶肠道正常菌群因大量投服抗菌素而被破坏时。
当鸡群发生细菌或病毒性疾病时,我们会大量投用抗菌素、抗病毒药,造成鸡的肠道内的有益菌、有害菌被大量杀死,停药后有害菌如大肠杆菌等会迅速生长繁殖,很可能使鸡再次发病。所以在投完抗菌药后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使鸡肠道内环境呈现正常的平衡状态,减少疾病的复发。
⑷肉仔鸡生长后期投服,既可防病又无药残风险。
肉仔鸡生长到35日龄后,为防止屠宰时发生药残,是禁止使用各种抗菌、抗病毒药物的。此时鸡群易感染各种疾病,若有计划地投服微生态制剂可大大增强鸡体的抗病能力,而且不存在药残风险。
2.使用剂量:
活菌的数量是微生态制剂发挥作用的关键,添加量不足或过量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加量太少不足以影响宿主,效果不明显。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添加过量的益生菌反而会引起宿主轻微的腹泻,使增重和饲料转化变差。因为微生物本身的繁殖也需要消耗能量,过多的微生物也会同宿主本身争夺营养物质。另外,应用微生态制剂减少了肠道病原菌的数量,会降低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导致宿主体内细胞介素水平的降低,影响宿主的健康生长。所以,那些对动物可以产生显著免疫调节作用的益生菌(如嗜乳酸杆菌GG)要格外注意使用剂量、次数和使用方法。
四、微生态制剂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我国,微生态制剂在养殖业生产中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微生态制剂是活菌类产品,其使用效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如何合理使用这类产品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制剂类别
我国农业部第105号公告规定可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共12种: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链球菌、屎链球菌、乳酸片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啤酒酵母菌、产朊假丝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
由不同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由于各自性质不同,作用效果不一,应根据使用的目的和动物种类不同有所选择,最好选用来源于同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
2.避免与抗菌素、消毒药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同时使用,否则会降低或失去使用效果。
3.搞好禽舍的环境卫生。较差的卫生条件下,动物体内外的杂菌、有害菌浓度较高不利于微生态制剂发挥作用,使用效果不理想。
4.微生态制剂的的主要功能是预防性作用且作用缓慢,需要长时间连续饲喂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生产上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在市场上所出现的该类产品因其生产工艺、菌种的筛选等原因而品质参差不齐。因此,在选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大厂家生产的包装符合要求的产品。 应写明作者及出处 查看一下大连三仪的替抗素 效果不错的(15071866727) 有作用但没有宣传的那样明显。 引用第5楼小新于2010-01-10 08:28发表的:
有作用但没有宣传的那样明显。 http://bbs.jbzyw.com/images/back.gif
大北农的微生态很好用,我就用的. 在肉鸡上还是作用不好体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