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jirenzzz 发表于 2009-12-4 23:27:57

帮忙看看用药程序

日龄    用药、成分、用量、厂家    备注
2~5    1、杀菌一号: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100g溶于300Kg水中,100g可用于2000只雏鸡。7瓶。河北地邦动物保健科技有限公司。
2                   甘草颗粒:甘草。本品50g兑水200Kg,4袋。石家庄永昌兽药有限公司。   
6    黄芪多糖:本品200ml兑水200L。规格100ml:1.0g。5瓶。河北地邦。   
7    上午新支两联疫苗2倍,辽宁益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午黄芪多糖5瓶/天。   
8    黄芪多糖5瓶/天   
9    上午:杆速康,氟苯尼考粉。本品100g兑水200-25-L,8瓶/天;河北紫金药业有限公司。
         下午:呼喘奇兵,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本品100g兑水300L。8袋/天。河北紫金药业有限公司。    连用3天
13    黄芪多糖:13瓶/天   
14    上午:法氏囊疫苗。下午:黄芪多糖11瓶/天。   
15    黄芪多糖11瓶/天   
16    上午:韦诺,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本品100g兑水200-250L,13瓶/天。永昌速克,氨苄西林可溶性粉,200g兑水200K   g,13瓶/天。
         下午:金点球,鹤虱、使君子、槟榔等14味中药。100g兑水400Kg。13盒/天。    连用3天
19-20    下午:奇中奇,乌托品、别嘌醇、呋塞米、碳酸氢钾、亚硒酸钠、碘化钾,200g兑水100Kg。16盒/天    连用2天
21    疫克灵    药没送来
23    上午:新禽感王,酒石酸吉他霉素可溶性粉,100g兑水250L,20瓶/天;呼力泰,20袋/天。
          下午:金头孢,氧氟沙星可溶性粉,100g兑水250-300L,20瓶/天。    连用3天
27    上午:肠毒速克,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100g兑水300斤。23瓶/天。
         下午:白头翁口服液,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250ml/瓶,22瓶/天。    连用3天
31    上午:三毒同清,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00g兑水250Kg,26瓶/天;硫酸新霉素,98%原粉,8袋/天。
          下午:肾立舒,金钱草、车前子、瞿麦、石韦、徐长卿等12味中药。20瓶/天,连用2天。    连用3天
35    肠毒清,硫酸安普霉素可溶性粉,100g兑水200-300L,30袋/天。    连用3天
39    肠益健,乙酰甲喹可溶性粉,100g兑水200Kg,32袋/天。    连用3天

可兽医 发表于 2009-12-5 00:26:47

用药排程序本身就不科学,每批鸡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按死程序走会造成药费高,治疗效果差的结果,不可取

zhouxiaoming 发表于 2009-12-5 00:45:00

请问你用那摩多黄芪多糖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用药程序下来药费怎么样?还有就是养的鸡怎么样,你都没说明白呀我的QQ是136561084有时间聊聊

甜甜一笑 发表于 2009-12-5 06:52:57

多少只鸡。说详细点

老鲁 发表于 2009-12-5 07:27:37

用药和免疫,都要根据每批鸡的具体情况和当地的疫情来使用,决不可生搬硬套。假如:14天做法氏囊疫苗,这时鸡群有严重的呼吸道病,不去治病,而去做疫苗,这不是非常错误的吗?

太阳系 发表于 2009-12-5 07:33:10

还可以,只要鸡不出病就好。

(昨夜星辰) 发表于 2009-12-5 07:52:44

引用第1楼可兽医于2009-12-05 00:26发表的:
用药排程序本身就不科学,每批鸡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按死程序走会造成药费高,治疗效果差的结果,不可取

支持可兽医的观点。

我很爱你 发表于 2009-12-5 08:06:52

免疫做好,药物少用。

养殖之旅 发表于 2009-12-5 08:33:44

所谓的用药程序也只能作为参考,而鸡是个活体,所以要根据现状灵活应用

bian123 发表于 2009-12-5 09:00:36

你养多少只,能用这么多药?兽药店为有你这样的养殖户而高兴。 :L

推车的老汉 发表于 2009-12-5 09:07:16

引用第1楼可兽医于2009-12-05 00:26发表的 :
用药排程序本身就不科学,每批鸡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按死程序走会造成药费高,治疗效果差的结果,不可取

免疫程序和用药程序没有一成不变的
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没必要死搬硬套

赵军 发表于 2009-12-5 16:23:54

养殖户都知道,防重与治,不要死板硬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帮忙看看用药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