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张国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现状、感染特征与毒株致弱的分子机制
一、背景知识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为家禽传染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能够引起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感染。该病一年四季流行,在冬春季节尤为严重,临床上常与禽流感病毒H9、大肠杆菌及支原体混合感染,从而引起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不同日龄和不同品系的鸡均可感染发病,雏鸡发病率较高;且是一种相对难防控的疾病。近几年在各类鸡群中均有发病,给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张教授的报告围绕着两点进行,着重于我国IB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流行现状和病毒感染特征以及流行毒株致弱的分子机制。
二、流行现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冠状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一样,容易发生变异,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会持续出现不同血清型或基因型的毒株。在我国,在家禽常见传染病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一直处于前三行列,对我国养禽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每一段流行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基因型,基因型变化的同时血清型也有变化,因此防控相对比较难。国内IBV目前以基因Ⅰ群19基因型为主导,已经有相关疫苗上市用来防控。但是因为各种因素,IBV对生产危害依旧存在。
三、病毒感染特征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对不同日龄鸡群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IBV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破坏呼吸道粘膜完整性,支气管出现出血点,进而影响粘膜免疫系统,引起各种继发感染;对泌尿系统影响则是对肾脏亲嗜性很强,会造成肾脏的肿胀、出血,一旦毒株对肾脏影响率严重,则会提高死亡率至10%~30%左右;损害生殖系统,尤其是对输卵管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母鸡长势良好但是在产蛋期不产蛋,俗称“假母鸡”,对于蛋鸡和种鸡来讲,影响严重,对养禽企业生产危害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后,对黏膜上皮细胞具有广泛的亲嗜性,如法氏囊、哈德氏腺、盲肠扁桃体,会造成肾脏、法氏囊、气管损伤。该病毒的感染途径无论是通过侵入呼吸道还是消化道,最终都会通过泄殖腔上行,经过输尿管,最终对肾脏造成损伤,目前对卵巢的感染和损伤途径有待研究,但推测与肾脏一致。
四、减毒活疫苗概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传播容易、不同毒株同源性差异大等特点,因此该病毒对养禽业危害较大,同时防控也有一定的难度。目前防控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疫苗免疫,其中效果最好的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由通过人工致弱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制成,一般采用鸡胚传代法进行人工致弱。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减毒活疫苗毒株,如H52/H120、793/B、LDT3-A、QXL87、SZ230、NNA等,均是通过此方法获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疫苗株存在S蛋白胞质尾区9aa截短突变,该截短突变会影响病毒的复制能力,导致毒力下降,同时增加了鸡胚适应性。
该突变导致毒力下降的原因是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侵入细胞内后,该突变会导致多数S蛋白从细胞内逃逸到细胞膜表面,从而影响了细胞内病毒粒子的组装,很多S蛋白无法组装到病毒粒子表面。而S蛋白与病毒的吸附、入侵有明确关系,所以该位置的突变也会显著降低病毒的吸附能力,从而导致毒力的致弱。
最后张教授总结到: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毒株会对鸡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损伤。
2、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为QX-like毒株。
3、免疫弱毒株疫苗依旧是防控主要方法。
4、S蛋白胞质尾区9aa阶段突变会降低病毒毒力。
五、学习心得
在张教授的报告中,简述了目前国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现状、病毒的特点和防控要点,同时针对IBV对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侵入做了介绍,最后张教授也详细介绍了弱毒活疫苗的致弱机理,通过张教授的分享,冠牧精准诊断有以下几点心得:
1、在养禽企业日常防控中要提高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意识,尤其是种鸡场和蛋鸡场,在雏鸡阶段需要注意呼吸道症状。
2、在日常防控监测中要注意了解目前流行和场内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基因型或血清型。
在疫苗选择时,要选择优质疫苗,防止疫苗株对鸡群的影响。
来源:冠牧精准诊断,赵阳整理 毒株也匹配,为什么防控效果不佳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