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免疫造成的鸡只皮下蜂窝组织炎?
一些养殖朋友反馈:在对鸡群个体日常检查中,常常能触摸到鸡只龙骨两侧有硬块,大小不一的疙瘩肿胀块。解剖时,常看到鸡只胸部肌肉蜂窝组织炎,解开硬块内部常见有未吸收干净的疫苗,两侧常伴有炎症。除去疾病的影响(大肠杆菌、支原体、葡萄球菌等)之外,最常见的就是由于免疫后,免疫反应造成的局部炎症。众所周知,家禽皮下组织非常疏松,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组织。皮下免疫注射后,油苗吸收慢,在局部部位容易形成大面积水肿,油苗形成油滴包被后,常压迫神经和血管,造成局部炎性坏死。这种情况易造成疫苗吸收不良,不能产生很好的免疫应答。
一、常见原因
1、免疫操作不当
免疫操作时,未注射到皮下部位,且回针时造成漏苗,浸润羽毛。疫苗直接接触机体组织,快速引发炎症而成。
2、针头未消毒或更换不及时
免疫注射时,针头未消毒或更换不及时,容易造成注射部位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污染,造成局部感染炎症发生。
3、免疫剂量过大
免疫操作不当,免疫前没有校正注射器剂量或剂量不足补针,造成剂量过大刺激,炎性症状反应过重。
4、疫苗内甲醛含量过高
所采疫苗批次出现质量不稳定,生产过程中灭活处理时,尤其造成白油里甲醛含量过高,造成刺激局部组织造成水肿炎症。
5、疫苗内毒素过高
采购疫苗批次质量不稳定,细菌苗处理过程中产生过多内毒素,诱发机体非特异性反应,出现炎性症状。
6、疫苗没有回温
疫苗温度过低,疫苗冷藏保存后立刻使用或回温时长不足或没有回温,注射后造成鸡只局部生理温度温差过大,刺激应激所致,造成局部组织炎症。
二、如何采取措施
措施1:建立免疫培训制度,针对免疫注射手法进行培训
确保在免疫操作过程中“稳、准、快”,避免免疫质量不稳定(漏苗、飞针、补针等)的发生;在免疫过程中,免疫主管人员,每天随机抽查免疫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减少免疫因素造成免疫应激的发生几率。
措施2:免疫前或日常管理中,做好带鸡消毒工作
消毒过程中,降低粉尘悬浮,最大限度的消杀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免疫操作时,校准剂量,规范操作手法。注射针头使用前彻底消毒,每500只鸡更换一次针头,减少鸡只之间的污染传播几率。
措施3:采购疫苗时,选择大厂家、质量稳定的疫苗,保证源头稳定。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自我进行油苗质量检测,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及时退货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措施4:针对油苗回温,即疫苗从冰箱中拿出后,放置室温或温水中让疫苗自身温度升到室温25℃或37℃,有利于减少免疫应激,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为什么要回温呢?一般来说,油苗疫苗保存温度在2-8℃,而鸡只生理温度40.5-42℃,温差32-40℃,不回温注射会给鸡只带来局部组织冷刺激,血管收缩,增加炎症的发生几率。若回温后,除去减少温差应激,而且白油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注射时通针也顺畅。
油苗常用回温方法如下:
1、自然升温回温:疫苗自冰箱取出后,免疫前一天需放置鸡舍内,自然升至鸡舍室温。但是这种回温慢,常常受季节影响、舍内温度、疫苗规格等影响。一般来说,季节外温高、内环境温度高、疫苗瓶装规格小,回温时间越短。
2、恒温水浴回温:该法适用于批量疫苗回温,常把专用水浴锅设置一定温度(常用30-37摄氏度),然后把疫苗放入,回温至设定温度。实验表明,回温至37℃,疫苗产生应答时间短,抗体滴度保护值高。
3、人工简易回温:该法适用于批量疫苗回温,常用保温泡沫箱或者塑料盆盛有一定热水(水温调至不烫手即可),将油苗放置其中,回温。免疫注射使用时,一定要摇均匀,混合好后再使用。此法简单操作,常用于实践操作中。
来源:智慧蛋鸡,作者:张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