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4-5-24 14:00:00

【分享】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地罗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怎么选?

在众多的兽用抗菌药里,有一大类抗支原体抗菌药,如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地罗新、泰万菌素、泰拉菌素等,它们在药物学上的类别划分,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这么多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在畜禽疾病的临床治疗上,究竟该怎样选用呢?今天,我们就跟关心这些药物选用的朋友,聊聊这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是一大类药物分子结构上含有 14、15 和 16 元大环内酯环的抗菌抗支原体药。这类药物在家禽养殖上,对治疗支原体、巴氏杆菌、葡萄球菌和部分厌氧菌等引起的呼吸道病有确切疗效。临床应用一般无严重不良反应,其是支原体、需氧 G+菌、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病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发展史是这样的,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发现了第一代药物,后因其抗菌谱窄、不良反应大、耐药性等问题,上个世纪 80 年代起又陆续开发了第二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该类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PAE),以及它们对呼吸系统病原体的优良作用,现已被广泛用作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

然而,由于呼吸系统疾病病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日益严重,促使科学家后来又开发了第三代大环内酯类药物。所以,目前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按开发的先后顺序,以及敏感度从弱到强,主要被划分为三代。

大环内酯类抗菌谱较窄,第一代药物主要对大多数 G+菌、厌氧球菌和包括奈瑟菌、嗜血杆菌及白喉棒状杆菌在内的部分 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对嗜肺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典型分枝杆菌等也具有良好作用。对产 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一定抗菌活性。



第二代药物扩大了抗菌范围,增加和提高了对 G-菌的抗菌活性。

第三代药物在敏感抗菌谱方面,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差别不大,主要是提高的抗菌抗支原体的敏感度,并且还明显降低了有效使用剂量。第三代大环内酯类在药代动力学方面的表现也比较优异,一般打一针可提供一个月的有效保护。

大环内酯类通常为抑菌作用,高浓度时为杀菌作用。它们在兽医临床应用时,除了纯粹做预防用药以外,一般都不单独使用。它们常与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清解合剂、清瘟败毒散、麻杏石甘口服液、柴胡提取物和卡巴匹林钙等药物一起“组成处方”使用。毕竟我们前面已经说了,大环内酯类药物都是窄谱扛上去。

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牧马人 发表于 2024-5-25 12:07:37

帖子很好,学习了,谢谢!!

牧马人 发表于 2024-5-25 12:07:45

帖子很好,学习了,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泰地罗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