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群密度和环境温度哪个对鸡体温影响更大
通常认为大日龄鸡更容易出现热应激主要是由于它们的体型较大。毕竟,个体越大的鸡产热量也越多。另外,大日龄鸡体表面积与体积比率更小一些,这意味着每一磅肉所产生热量不得不靠更小的体表面积去向外散发,这导致它们更难于依靠空气流动进行散热。最后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大日龄鸡羽毛覆盖程度往往要好于小一点的鸡,因此隔热性能更好一些。尽管个体较大对鸡而言是引起热应激的重要因素,但事实上在生长过程中鸡群的密度对热应激的出现有更大的影响。密度越大,鸡与鸡之间空气流动越差,使得从鸡身上移除的热量越少。此外,鸡只周围较少的空气流动将会导致周围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这将进一步降低其散出多余热量的能力。图3展示了每只鸡6.5平方英尺的极低密度隔离栏中7只鸡体温曲线。(图1-1.2磅/平方英尺)7周龄鸡处在一个几乎没有空气流动,鸡舍湿帘也没有开启的空间。在起初的两天鸡舍温度保持在23.9-25℃。尽管舍温比建议的7周龄肉鸡体温标准(18.3℃)高5.5℃,所有鸡的体温仍然维持在正常体温(41.1℃)0.5℃以内。哪怕舍温在第三天和第四天被增加至29.4℃,鸡体温也只增加了0.5℃,只有一只鸡体温增加接近1℃。在试验期间鸡群并没有出现任何热应激的征兆,但第三天和第四天体温的小幅上升很有可能会影响鸡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在相邻的隔离栏中,鸡群以1平方英尺/只的密度(7.2磅/平方英尺)饲养。尽管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流动情况与低密度组完全相同,但体温却有非常大的差异(图4)。试验最初的两天舍温在23.9-25℃,鸡体温高于正常标准1-2℃。第三天在把舍温升高到28.9℃时,体温比正常高出3.3℃。最后一天,当舍温升至30.5℃时,鸡体温度高于正常体温2℃多,其中一只在受到热应激死亡前体温高达45.5℃。如你所料,试验期间这些鸡的增重跟低密度组比减少了一半。
有个有趣的结论是鸡体温和个体大小之间并没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尽管1号鸡和2号鸡体重接近(一只7.5磅,另一只7.4磅),但1号鸡是这一组中体温最低的一个,二2号鸡体温这一组中最高的。尽管体重最大的4号鸡我们认为它的体温应该是最低的,而事实是在试验的第四天部分时段它的体温是最高的。证明体温与个体大小相关性弱的事实是个别鸡体温与很多因素相关,不仅仅是个体大小。这些因素包括生长率,耗料量,羽毛覆盖情况以及遗传因素。但是在此次试验中导致鸡体温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鸡只个体大小或是其他那些因素,而是鸡群密度。
以上这些是不是就意味着在没有体温急剧升高和/或生产性能急剧下降的炎热夏季按照原有密度养鸡行不通?当然不是。此次试验条件并不具备现代化商品肉鸡舍中所能提供的风速以及湿帘所带来的帮助(图5和6)。很多试验表明在为鸡群提供适当风速保持鸡群舒适状态时是可以在传统饲养密度条件下饲养的。但是本次试验要指出的是鸡群密度对鸡的热舒适性的影响要大于鸡只个体大小甚至是舍温。比如,极低密度组在将舍温从23.9℃升高到29.4℃时体温比正常增加了将近0.5℃,而1平方英尺/只(7.2磅/平方英尺)密度组在舍温为23.9℃时体温就已经比正常高出1.6℃。有一种观点认为,尽管温度计显示的鸡舍温度为23.9℃,(高密度组)体温的上升(趋势)更能说明鸡群在此种条件下所作出的反应要强于低密度组在温度超过29.4℃条件下的反应。换句话说,密度增加了体感温度(鸡群感觉到的温度)达5.5℃。另外,试验是在没有像任何商品肉鸡所具备的风速条件下进行的,但是,这却可以说明密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保证鸡群舒适性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次试验证明,有很多鸡群日龄、相对湿度和风速之外的因素决定了体感温度。是的,密度将会影响鸡群采食和饮水,同样重要的是,密度影响鸡群的热舒适性。因此,为了保证鸡群舒适程度和生产性能的最大化,我们要用同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同样的关注度去关注饲养密度。举例如下:
1.不把饲养密度作为调整目标温度的影响因素会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下降。比如,35日龄肉鸡最佳温度目标决定于何时出栏。如果鸡群将被养至42日龄出栏,跟60日龄出啦的鸡群相比,35日龄时鸡只周围的空间可以控制的相对小一些。跟60日龄出栏鸡群比,每只鸡周围空间的减小会导致更高的体温,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更低的舍温和更高的风速以维持准备在42日龄出栏35日龄鸡群舒适性。
2.纵向通风风速目标也要根据实际鸡只大小和鸡群密度进行调整。通常认为肉鸡体重在5磅时的风速要比8磅时低很多。尽管日龄、体型大的肉鸡跟小型鸡比可能更难于降温,而事实却是5磅的(更难降温)。肉鸡在8磅时,每磅体重产生更多的热量。在鸡群饲养后期,鸡与鸡之间空间的减少将会对小型鸡体温产生同样多的有害作用,所以他的生产性能跟个体大的鸡相同。因此,对于生长期的小型鸡和大型肉而言,理想的风速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有什么区别。
3.鸡群密度对体感温度的影响常见于炎热夏季里隧道通风模式下(图7和图8)。尽管在水帘末端空气温度较低,但相对于风机末端由于鸡群走动而出现的低密度位置,水帘末端位置几乎很难找到非常大的鸡。尽管水帘末端空气温度可能要比末端风机处空气温度低上几度,水帘末端位置处较高密度鸡群体感温度会比末端风机鸡群高出5度甚至更多。
4.为了确保整栋鸡舍鸡群体感温度一致,应该为整批鸡设置隔栏。尽管鸡群密度更像是炎热季节里最大的问题,可是在舍温仅为21℃多点的时候密度就已经开始影响到鸡的热舒适性。因此,即便时控制器温度探头可能全部0.5-1℃范围内(目标温度),可实际上如果同一栋鸡舍中存在不同的密度,那么鸡群的体感温度差异可能远大于温度探头所显示出的温度差异。为了让鸡群密度保持均匀,应该在两周龄时在鸡舍内每隔30安装一道隔栏。
5.鸡群密度越大,环境控制器温度探头就越无法代表鸡群真正感知到的温度。当鸡只周围有很多空间时,距地面30cm高度空气温度与鸡只高度实际温度的差异才最小。但是当末端鸡群密度增加鸡与鸡之间风速降低时,在鸡与鸡之间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跟仅仅高出鸡群几英尺位置处相比要高出很多。密度越大,控制器显示的空气温度与鸡只感觉到的温度之间差异越大。
6.为了建立一条精确的风冷效应曲线,不仅应该将鸡的日龄、鸡舍温度考虑进来,应该同时把鸡群密度考虑进来。不管是多大日龄,鸡群密度越大,风速所带来的制冷效益越低。
7.现代化纵向通风鸡舍中常见的高风速让温暖条件下肉鸡的高密度饲养由不可能变成可能。没有现代化肉鸡舍中风速和水帘的存在,炎热天气条件下鸡群密度将不得不被大幅减少以保持鸡群的舒适性。事实上,基于本次试验研究对鸡群增重数据的收集,鸡群密度应该减少一半。
来源:肉鸡饲养管理基础贴士,作者:关忠磊,本文由作者本人翻译自佐治亚大学《Bird Dens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Effective Temperature》,欢迎留言批评指正。 二十年前,我用简易棚网上平养大网鸡,三伏天密度每平方6只,无任何降温措施,不管多热的天也热不死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