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过料”的认识
过料现象是一种新的对家禽生产性能影响比较大的一种病理表现新式。,目前还不能科学认定病因。只不过大家都把临床中以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下降、增重缓慢、脱水等为特征,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临床现象称作“综合征”。我们现在有些兽医认为是球虫是元凶,有些兽医认为是绦虫是元凶。我个人认为球虫病是发病的主因。此病发生直接导致我们的家禽养殖者经济损失严重,尤其在肉鸡养殖中直接拉大了料肉比,让我们的肉鸡养殖户苦不堪言,笔者谈以下几点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吧!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现象的发病机理:发病鸡只肠道内发炎、肿胀,肠壁增厚,大量上皮细胞分解脱落,导致肠道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从而使部分鸡出现营养缺乏、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速度减缓等症状。肠道内环境的改变,电解质的大量流失,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大量流失,导致心脏兴奋性过度增强,家禽出现“猝死”症状。当球虫和细菌大量繁殖,鸡的肠黏膜遭到破坏,损伤肠道内壁,出现创伤面,导致消化不良,饲料内的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就直接排出体外,造成过料现象,被大家统称为“肠毒综合症”。
2:我们要对其进行防控必须要有两个认识:A:传染性因素。主要着重于小肠球虫和细菌性感染。B:非传染性因素:主要着重于霉菌毒素污染和营养因素。
3:防控具体方面:A:加强饲养管理手段,注意平时营养物质的平衡,增强鸡群的抗病和抗应激能力。B:注意检查饲料原料质量,发霉变质原料杜绝使用。C:在球虫高发季节要要做好球虫和其他原虫及体内寄生虫的预防。D:预防肠炎的发生,尤其在季节交换时,注意人为干预肠道菌群的平衡。E:发病的鸡群降低饲料内的钙物质,添加植物油按1%的比例添加,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药物的治疗目前是可以的,大家要把预防工作做好。避免发生是上策。 肉鸡“过料病”是一种近几年流行于30日龄~40日龄商品肉鸡群的一种疾病,又称
肠毒综合征,无论是地面平养还是网上平养的商品肉鸡都普遍存在,每年6月份、7月份、
8月份尤为多发。该病是一种新的对肉鸡生产影响比较大且不明确切原因的传染病,以腹泻
、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下降、增重缓慢、脱水等为特征,是由多种病因共同
作用导致的一种综合征。
一、临床症状
鸡群精神状态尚好,采食量下降,增重减慢或体重下降,但生长缓慢、鸡冠苍白,部分
病鸡拉白色条状或黏液状粪便,粪中有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浅黄色、黄白色、鱼肠子
样或胡萝卜样,个别鸡精神沉郁,缩头,头部震颤,来回乱跑,易惊叫,然后瘫痪。患病
鸡群呈零星死亡,几乎每天都有残鸡出现。黎明前猝死明显增多或先兴奋不安后瘫软,衰
竭死亡。
二、剖检变化
病鸡头部有积液,个别病鸡的胸腺发红,十二指肠肿胀,肠壁增厚,用手触摸感觉肠
壁非常硬,肠道内无饲料,肠黏膜大量脱落,个别肠段有泡沫样物质和西红柿样粪便,同
时肠壁外翻,肠黏膜粗糙,并有脓性分泌物覆盖,胆囊变小、呈淡黄色,看上去好似无胆
囊现象。
三、发病机理及危害
此病是由鸡球虫、一些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鸡肠道发炎、肿胀,肠壁增厚,
大量上皮细胞分解脱落,导致肠道分泌和吸收功能下降,从而使部分鸡出现营养缺乏、饲
料转化率降低、生长速度减缓等症状。肠道内环境恶性改变,电解质大量流失,出现生理
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大量流失,导致心脏兴奋性过度增强,肉鸡猝死症明显增多。此
外,鸡的上皮细胞分解脱落后产生的有毒物质蓄积在肠道中,引起自体中毒,从而使鸡兴
奋不安、尖叫、瘫痪而衰竭死亡。同时由于球虫和细菌大量繁殖,鸡的肠黏膜细胞遭到破
坏,导致其消化不良,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发生障碍。
四、防治原则
1、由于本病病因复杂,在防治上既要考虑传染性因素(以小肠球虫为主的原虫和细菌病原
),也要注意非传染性因素(包括毒素和营养因素),为此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2、密度、温度要适中,在保温的同时加强通风,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发症
的发生。
3、加强消毒,勤清粪便,保持垫料的干燥,免潮湿。 所谓的过料有生理性的与病理性的区别,比如转群后、换料后往往引起粪便中有未消化完全的玉米小颗粒,这种情况下鸡的消化道并没有受到损伤,属于生理性过料。球虫、大肠杆菌发病后也可以引起过料,是因为病原损伤了消化道,引起了器质性变化,属于病理性过料。因此对于过料不可一概归为疾病,而且过料发生后鸡的采食量、精神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的,实际养殖过程中遇到其他都正常,只是有过料现象的情况相信各位养殖户都遇到过吧。 球虫只是造成肠毒综合症的一种因素,厌氧菌和病毒都能引起肠毒,过料是诸多病的继发症。 不管过料是否疾病引起都需要用药治疗。 主题好,讨论的也好,学习了。 楼主说一下用啥成分的药物,。。。期待 如果是普遍性过料,那就与饲料有关系了 引用第2楼可兽医于2009-11-17 17:01发表的:
所谓的过料有生理性的与病理性的区别,比如转群后、换料后往往引起粪便中有未消化完全的玉米小颗粒,这种情况下鸡的消化道并没有受到损伤,属于生理性过料。球虫、大肠杆菌发病后也可以引起过料,是因为病原损伤了消化道,引起了器质性变化,属于病理性过料。因此对于过料不可一概归为疾病,而且过料发生后鸡的采食量、精神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的,实际养殖过程中遇到其他都正常,只是有过料现象的情况相信各位养殖户都遇到过吧。
事实的确如此。肠毒前期多引起瘫痪,尖叫,神经症状死亡等,后期多为过料,换料也常引起过料,不一样 :victory::victory::victory: 要分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过料,而后在用相应的药物和方法治疗。 没看明白怎么治疗 我喂的两批鸡后期都出现了过料,对料肉比影响很大。个人感觉对此病应该早预防:在鸡换料,天气变化等时用中药预防。减小密度,加强通风。早发现:每天早上观察鸡粪便。早治疗,过料早期粪便呈淡黄色。这时应当及时用药。如果等到鸡出现死亡,粪便变成鱼肠样再治疗对料肉比影响太大。我这里的鸡基本都有过料。不知道是否与用的全价料有关系? 学习了!!希望能加上如何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