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农村走亲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八十年代初期,山东的农村还是点煤油灯的时代,奶奶戴着老花镜凑着煤油灯微弱的光缝补着衣服,煤油灯的火花跳动着都快烧到她前额的头发,窗棂儿是木头定做的,糊着窗户纸,而一抬头就能看到房顶苇子编成的房薄,裸露的檩条长年累月坚强的卧在墙上,一根根整齐划一的椽子均匀的排列在檩条上,泥土的墙壁上不忘供奉着着财神爷的图画,年复一年,财神爷没有保佑发了大财,也就是衣能蔽体,食能果腹。那个年代虽然生活困难,礼节还是特别讲究,逢年过节都不忘去看望长辈的老人,去了总要拎着一个提兜,里面装上两包糕点,路近了就步行,远路的骑上一个自行车,到了先在门外喊上几声,相当于城里的进屋先敲门,长辈的女人踮着小脚迎出来,见面先激动地说“哎呀小来你咋来了,路上冷不,你爸你妈都挺好的吧,”一面又佯装生气责怪道,“来就来吧,你还拿什么东西哎”,但也接过提包,把客人领进屋去,倒水倒茶,去外面找回家里的男人来陪客人,自己就奔厨房,把平时不舍得吃的拿出来,客人喝着茶听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就赶紧起来到厨房门口,喊声长辈不要忙乎了,谎称家里有事说几句话就回去,陪着喝茶水的男人拽着客人衣襟拉回茶几边说道“你看你又见外了不是,都中午了你要走了不让外人笑话吗”硬是把客人按在了座位上。
吃完了饭喝完了酒告辞要走的时候,亲戚就会给提兜里压上好几个馒头,而拿来的礼品原封不动,要提着提兜送客人出去,机警的客人发现比来时还鼓鼓囊囊的提兜就会抗议,强烈要求把礼品留下,亲戚说“不留了,你爸爸妈妈也这么大岁数了,留给他们吃吧”本来是看长辈的,饭也吃饱了,酒也喝足了,一点东西不留怎么能行,客人就去争抢提包,要求把礼品留下,亲戚拿着提包左躲右闪,但见客人态度坚决,也就妥协了,留下一半礼品,也就达到了预期,客人也就不在坚持,接过提包告诉亲戚回屋吧,不要送了,这才转身回去。
这是真的 当年网兜很流行! 和河北一样 那时礼品是馒头,好得是饼干,桃酥 桃酥或者其他点心自己都是舍不得吃的,留着送人,转过来转过去都走油了,最经典的转回主家来 从我开始接过串亲戚的重任,就是用的提兜子,后来变成馍馍篮子,里面基本都是白馍馍为主,放两包糕点,后来生活好了,加上了苹果和袋装的食品。前几年都兴提一箱奶,直接都留下,不兴来回让了。近年来发现奶好看不中用,许多近亲戚都拿三盘鸡蛋了。 写得细致!跟我媳妇老家平阴一样。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一个富有农村生活体验的人写出来总是那么接地气,赞赞赞!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和我们河南的一个模样! 把思绪又带回到了七八十年代了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wulian.png 80年代末90年代初桃酥,罐头是走亲戚首选! 青援饼干,纸包的,80后还记着点 看了文章又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场景了 我们这儿拿粉皮挂面,现在没有挂面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