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烈性病已少!免疫抑制、霉菌及霉菌毒素和非典型法氏囊炎才是家禽养殖的重大.
这十几年来,我国家禽养殖的规模化程度在逐渐提高,蛋鸡大规模养殖,家禽疫病的保护率提高、临床恶性疾病越来越少,但免疫抑制、霉菌及霉菌毒素和非典型性法氏囊炎等,造成的家禽生产性能低下问题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鸡子的生产性能,直接损害了养殖者收益。实践证明,免疫抑制和霉菌毒素的污染,是导致家禽上述现象的两个重要的因素。
一、免疫抑制会引起哪些危害呢
(1)原因分析
以蛋鸡禽流感防疫为例,原来不需要防疫,现在一般鸡场对H9要做两次免疫,H5做4次免疫,个别地区为保证免疫效果,又人为地加大防疫剂量,再加上其他正常疾病防疫、新发病的防疫,使鸡的免疫应答系统由原来的正常工作状态转变为长期的超负荷状态,机体即出现了“免疫抑制”。
当前,临床上鸡的主要免疫抑制病有:呼肠孤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法氏囊炎、马立克氏病、J-亚群白血病、传染性贫血、真菌感染等。
(2)处理措施
当前,家禽养殖业所面临的家禽免疫抑制病的问题,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只是由于疫苗技术的发达和频繁的免疫,以及各种保健品的大量与频繁使用,使得象传喉、传支、流感、法氏囊等病毒的毒力大大降低,它们有些由烈性传播和造成典型临床症状及致死,开始发展为了低毒力、转向了低致病性和隐性无症状感染。
临床诊断时,有时也不死鸡,所以被养殖者和兽医师们忽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临床不表现症状、不造成鸡子批量死亡和不是太影响喝水吃料,但这并不等于它们对鸡子没有危害。
特别是在鸡子发生其它病时,危害其实是非常大的。象上个月在中原地区多发的呼吸道病难治,就是隐性或亚临床传喉的存在造成的“总治不彻底”。
这些免疫抑制病,主要表现在临床发生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输卵管炎和腹膜炎等鸡病时,用各种药物和方子去治疗,效果都不好或易反复。这主要是免疫抑制的存在,造成机体始终不能在抗原刺激下“建立起有效防御屏障”。仔细诊断会发现,胸腺比正常小,或者法氏囊里有粘液,或者脾脏易碎易破裂等等,值得警惕和诊疗时引起注意。
二、霉菌毒素的污染的处理措施
①搞好饲养管理,尽量排除霉变因素,避免使用发霉的饲料或饲料原料,做好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储存工作。加强鸡舍消毒,防止垫料霉变,更换发霉的垫料。
②经常使用具有吸附霉菌毒素、调理肠道的中药拌料;可试用硫酸铜、碘、龙胆紫饮水,试投制霉菌素等药物;饲料中适当添加防霉剂或霉菌毒素吸附剂。肉鸡每间隔15d用一个疗程的抑杀霉菌和清除霉菌毒素的药物进行治疗性预防;蛋鸡或种鸡每月使用5d;蛋鸡或种鸡每30-45日使用一个疗程,甚至在3-5日龄就开始预防垂直传播的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
③幼雏抵抗力低,因此一定要保证1号料的质量。
早期生长的充分营养供应是养好鸡的最大关键。15日龄至产蛋高峰期是敏感时期,一定不要用霉菌污染的饲料。
三、非典型法氏囊炎的处理措施
非典型法氏囊炎
非典型法氏囊炎病毒主要感染 3~6 周龄的鸡。近年来 法氏囊发病日龄区间增大,发病季节全年化,发病宿主范围扩大。3~180 日龄均可发病,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一、典型法氏囊:
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采食量减少,羽毛无光泽、水样腹泻,尿结构中尿酸增多,怕冷,严重抑郁,呈现衰弱状态。发病初期可见部分病鸡出现啄肛现象。病鸡初排黄色稀便,后出现白色或水样下痢,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 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但死亡率相对较低,感染雏鸡时发病率最高可达 100 %,死亡率达 40 --80% 。
二、非典型法氏囊炎
是由法氏囊病毒变异株引起:病鸡主要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偶见白色水样稀便, 生产性能下降,大群精神状态正常,不断出现精神沉郁鸡只,闭目缩颈,头瘦嘴尖,炸毛畏寒,肛门部位有白粪。采食量增加缓慢、不增加或轻微下降,粪便稀,水分大。
出现瘫痪鸡增多,运动障碍,两腿坐卧或后伸,甚至打颤。 剖检可见法氏囊萎缩,偶见出血,外观就能看到皱折,部分出现胶冻样变,剪开内容物为粘液脓样物质或白色干酪样物。法氏囊黏膜出现针尖样出血或轻微出血,紫红色斑样出血,甚至溃疡。肾脏明显肿胀。
三、防治措施与处方:
扶正解毒口服液+清解合剂+口服葡萄糖与碳酸氢钠复合物,连用五到七天可有效治疗。
来源: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作者:李匡翎 不错,不错 谢谢分享! 这都是些啥乱七八糟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