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大理由表明,今冬明春蛋鸡疾疫病的防控仍比较紧迫
蛋鸡疫病的大流行与异常天气等高度相关。正所谓“事有反常必有妖”。除秋冬季、春季的寒冷和倒春寒,对应着传支等疫病多发外,还有不少大家容易忽视的因素促使着蛋鸡疫病的流行。一、影响蛋鸡重大传染病流行几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1、疫病大流行过后的后效应:
重大呼吸道等传染病大流行过后人们警觉性增强,在免疫频率、疫苗选择上多倍加努力,加上自然免疫力的产生,往往在下一年疫病的流行就不太严重。
2、行情对鸡群健康的影响:
行情好的时节,人们在饲料质量、健康保健、环境消毒等上比较舍得投入,对应的疫病也会少很多。
3、玉米霉变程度对鸡群健康的影响:
玉米收获前后主产区长时间、大范围的阴雨天气,会造成玉米在秸秆上或收获后严重霉变变质,进而影响疫病的流行和严重程度。
4、原料的价格左右原材料的选择与添加量:
豆粕、鱼粉等蛋白类原料价格较高时,人们会退而增加对非常规蛋白原料的使用,甚至恶意控制豆粕添加,这会影响鸡的体质(在养鸡不景气情况下或原料价格较高时,杂粕、DDGS等劣质蛋白饲料被广泛、大量使用)。
5、夏季酷暑影响期间所上鸡的体质:
夏季酷暑,会导致鸡群透支严重,此时节育雏、育成的鸡,免疫系统、体重等容易发育不良。而恰恰这些鸡群高峰期或上高峰处在每年最容易发病的12月∽来年3、4月;再加上鸡群又要在开产或上高峰时不得不大量使用新玉米等多重不当因素的叠加,会造成冬春季节疫病流行的几率增加。
6、上游种鸡质量影响商品蛋鸡的体质:
2015年开始的持续几年祖代种鸡引种不足,导致祖代,乃至父母代频繁换羽。种鸡固有的抗病力遗传减弱或丧失,导致滑液囊支原体的高发,并进而污染了整个养殖区域(垂直与水平感染的特殊性),造成从2018年、2019年之后滑液囊支原体扎下了根。
二、推动今冬明春蛋鸡重大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1、夏季的酷暑:
美国报道今年7月份某两周的温度创历史最高,且我国不少省份高温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8月8日立秋,1个多月后的河南、河北、山东蛋鸡主养殖区,以及长江以南不少省份仍持续高温),这无疑对鸡群的体质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蛋白类原料价格高的负效应:
今年的豆粕、鱼粉价格是历史最高之一,玉米价格也持续高位。原料的暴涨影响着饲料配方的质量,特别是全价料的质量(在2018-2023年间上半年,成本指数位于第二位)。杂粕、DDGS等非常规蛋白原料大量、广泛应用,必然会影响相应区域的鸡群体质。
当然,也有对蛋鸡养殖利好的不少因素:如今年新玉米质量普遍较好(虽是如此,但在玉米选择、晾晒上,以及优质脱霉剂使用上仍不能掉以轻心);整体存栏不高(2022年存栏为11.74亿只,再产蛋鸡9.46亿只,2023年10.2亿,处于低位);毛鸡价格好,淘汰增加,下半年存栏下降等。
三、今冬明春蛋鸡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可能性分析:
综合今年夏季酷暑、原料价格高等的不利因素和今年玉米质量普遍较好、蛋鸡存栏量不高,以及去年个别区域所谓H3N8小范围流行警钟敲打的有利因素。综合分析:今冬明春蛋鸡疫病的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
其中传支仍是第一位,需要在生物安全、预热保温、脱温和多种疫苗联合应用上多下功夫。滑液囊支原体仍广泛流行(不发病的鸡不多,国产品种蛋鸡相对发病较低),但这个病不会对蛋鸡造成大的影响,在可控范围逐渐呈下降趋势,需要大家在引进鸡苗上多注意,开产前的药物预防上做足功夫。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方面仍要以免疫为主,辅助以营养充足供应、提升体质。具体措施包括:
1、做好重要疫病的防控:
包括注意野鸟的传播,养禽场的生物安全的建立、执行,以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等。在具体免疫上鸡场有不满2个月要出栏的家禽至少进行1次免疫,2∽4个月出栏的要至少进行2次免疫,超过4个月出栏的家禽,至少进行3次免疫。要特别做好基础免疫,包括所有流感疫苗、新城疫,特别是H9和新城疫油苗的免疫。
2、强化营养提升体质:
注意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的添加,注意维生素的满足。特别注意爬坡期低采食时高产鸡群的营养满足。
来源:鸡场配方师,作者:赵君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