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王红宁院长:减抗背景下蛋鸡场细菌病的系统防控
2023年6月14日,第七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之肉鸡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论坛在成都召开。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联盟副理事长王红宁现场分享了《减抗背景下蛋鸡场细菌病的溯源研究与系统防控》主旨报告,她首先介绍了食源性病原菌耐药性的危害、养殖专用抗菌药与人用救命药交叉耐药的新挑战、“减抗”是全球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国家战略、以及“禁抗、限抗、减抗”的战略方向。随后,她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实现细菌溯源的快速检测方法、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强调了蛋鸡全产业链溯源的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并将同一个蛋鸡场的病原菌污染风险点划分为生物媒介(鼠、苍蝇)和非生物媒介(饲料、空气、水、鸡粪、粉尘)。此外,王教授对各个病原菌污染风险点的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解释和阐述。最后,她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国家标准进行了解读,并对建立检测指标体系、开展国际国内认证、抗生素替代品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细菌病严重危害鸡蛋养殖健康和蛋品安全,年损失超过100亿元,多重耐药的食源性病原菌超过65%,减抗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无菌、无抗成为蛋鸡细菌病防控世界难题。王教授团队从细菌溯源研究开始,做源头精准防控,采集了蛋鸡产业链中主要环节(种鸡场、孵化场、育雏育成场、商品蛋鸡场、鸡蛋处理包装车间、超市)病原菌,通过细菌全基因组技术完成病原菌溯源“亲子鉴定”,发现非生物媒介(饲料、空气、水、鸡粪、粉尘)和生物媒介(鼠、苍蝇)是病原菌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从而制定相应的蛋鸡细菌源头精准系统防控技术,技术如下:
▲非生物媒介(空气、饲料、水、鸡粪、粉尘)中细菌的防控:
※空气:基于蛋鸡场细菌总数评价的数学模型,制定精准消毒技术,实现规模化蛋鸡场空气数字化精准消毒。全封闭式规模化鸡舍夏季推荐消毒方案是使用83mg/L癸甲溴铵6ml/立方米,间隔时间96h;冬季推荐消毒方案是使用312.5mg/L癸甲溴铵18ml/立方米,间隔时间96h,使用156.3mg/L苯扎氯铵18ml/立方米,间隔时间96h。
※饲料:改进配制技术,建议使用颗粒破碎料,减少鸡舍粉尘,保持鸡舍空气清洁,降低鸡舍空气中细菌污染,饲料80°C熟化,配套自动喂料装置,降低饲料中病原菌污染风险。
※饮水:建议微酸性电解水应用于全程饮水消毒。PH5.0-6.5微酸性电解水产生次氯酸
※鸡粪、粉尘:建议鸡粪传送带,加通风管使鸡粪干燥,粪不落地,建立鸡粪封闭式场外传送新工艺。
▲生物媒介(鼠、苍蝇)中细菌的防控
※鼠:建议在鸡舍墙角外面铺50cm的碎石防鼠,全封闭式管道给料系统让饲料不见天避免鼠的污染
※苍蝇:建议使用纱窗
通过以上技术实现产蛋期不用抗菌药物,保障蛋鸡饲养健康、无病原菌污染、蛋品安全、无抗生素残留。同时,王教授团队起草并形成种鸡场白痢沙门氏菌净化规程,包括检测淘汰阳性鸡流程、时间和阴性群保持的系统生物安全措施及判定标准。最后,提出抗生素替代品(包括细菌疫苗、抗生素替代品——调节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功能、直接杀菌的物质)。
抗菌药减量化是国家战略,细菌溯源研究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蛋鸡细菌病源头精准防控需要不断完善,抗生素替代品需要研究开发。
“所谓‘顶天’就是注重基础研究,敢于创新,勇攀学科前沿最高峰;所谓‘立地’是指立足生产实际,勤于实践,力促科研成果实用化。”王红宁教授解释到。
在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研究期间,为了掌握我国猪病流行和传播的第一手资料,每年数十次深入基层养殖场是王教授的必修课,亲自解剖和讲解,亲自处理每一份检测报告……曾经有人问起她为何如此重视为生产服务时,她是这样回答的:“为基层养殖场提供疫病检测和技术服务不仅能解决养殖场疾病防治的燃眉之急,还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最新的素材,从生产实际中发现科学问题,让科研扎根实际。”
在业界,有人评价王教授说:“她在教学科研中把生物技术与动物医学结合起来,开辟了动物疫病防控的新途径。”正是多学科交叉为王教授课题组的科研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生物技术可以测定病源的基因组,发掘致病机理;新药研制中,运用化学方法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修饰,使药物不改变性能的条件下溶于水,增加生物吸收利用度;运用材料科学,制作特殊的磁珠,吸附鸡蛋样品的沙门氏菌,细菌监测的灵敏度就会大大提高……”这样的例子在王教授的研究中比比皆是。
将蛋鸡细菌病防控系统创新与安全蛋品生产关键技术的理念和技术推广出去,将细菌病从给鸡投药防控转变为对生物和非生物媒介防控,推动更多企业实现蛋鸡规模化养殖产蛋期不用抗生素防控细菌病,通过提升蛋鸡细菌病防控的技术水平,保障蛋鸡养殖健康和蛋品安全,是王红宁教授团队未来的规划。
王红宁,女,四川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红宁于1982年获四川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1985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2001年担任博士生导师;2004年担任四川大学兼职教授,“985”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控制科技创新平台学术带头人;2008年作为引进人才正式调入四川大学工作;2009年任“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担任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2018年担任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红宁主要围绕动物病原细菌耐药性、动物疫新苗和新兽药、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等方向研究。
来源:山东省兽药协会内容整合自四川大学报,国际畜牧网
是个好人 这样的报告内容真没什么吸引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