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3-7-15 16:00:00

肉鸡热应激试验之环境温度对体温和体感温度的影响

导读

每年夏季,肉鸡因饲养密度大、增重速度快、饲养后期产热量大等问题,导致进入外界高温季节,鸡舍内温度湿度难以控制,肉鸡出现热应激,现场采取的补救措施包括使用湿帘降温、喷雾降温和喷水降温。存在问题是补救措施实施的最佳时机现场比较难掌握,一旦操作失误就会发生热应激性群死。

当外界进入高温高湿时,鸡舍内环境变化迅速,较短时间内就可以导致鸡体温的变化,而体温变化与热应激和濒死期有密切相关性。本试验在8月份高温季节,通过室内小规模试验,模拟环境因素变化,观察对肉鸡体温和体感温度影响,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试验方法

1日龄雏鸡合计67只来自某孵化场,每只带脚号,随机分成不同试验处理组在3个隔离器中饲养到28日龄,隔离器风机电压调整到120HZ,获得隔离器内相同的通风量,风速每秒0.2米(隔离器最大风速),通过隔离器温度调整系统调整隔离器内温度,通过环境喷雾增加隔离器的湿度。

对照组21只试验前后密度每平方米23-35公斤,维持正常温度和湿度条件;试验1组23只试验前后密度每平方米33-47公斤,高温高湿条件;试验2组23只试验前后密度每平方米33-44公斤,高温高湿条件。

试验期间每天下午外界温度最高时调整笼内温度和湿度达到试验要求持续2小时,通过温度湿度记录仪记录,高温2小时后通过笔式体温计检测个体直肠温度代表体温。

经过3天预实验后连续测试4天,整理环境和体温数据,根据环境的温度、湿度、风速按照公式计算体感温度,分析各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2.试验结果

2.1 体温与环境温度检测结果:对照组试验期间,环境温度26.2℃,湿度62%,平均体温 41.6℃,范围40.2-42℃。

试验1组试验期间环境温度从26.9℃升高到32.8℃,湿度62%升高到92.4%,平均体温42.1℃,波动范围41.2-43℃。

试验2组试验期间环境温度29.4℃升高到32.9℃,湿度69%升高到99%的,平均体温42.1℃,波动范围 40.6-43℃。试验结果见图1-3和表1。体温高于42℃鸡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羽毛蓬松,饮水增加。

图1 不同环境条件下体温和体感温度的变化   






表1不同环境条件下体温和体感温度变化


3.2体温高于42℃个体分布特点:自8月9日开始进行试验处理后,各组鸡体温普遍升高,对照组体温高于42℃的比例0-76%平均20%。试验1组体温高于42℃的比例17-87%平均60%。试验2组体温高于42℃的比例4-100%平均69%。见图2.

图2 不同试验处理组体温高于42℃的比例


3.3 体感温度与体温的比较:试验期间隔离器内进风口风速0.2米/秒,参照公式:温度-风速*风冷系数+湿度-目标湿度*湿热系数,计算出每天对应的体感温度,与体温进行比较,体感温度20-21℃时,体温在41℃以内,体感温度超过23℃,直肠体温高于42℃。试验结果见图3-5和表2。

图3 对照组体感温度与体温的比较


图4 试验1组体感温度与体温的比较


图4 试验2组体感温度与体温的比较


3.试验结论

3.1 环境温度和湿度对体温的影响

对照组环境温度26.2℃,湿度62%,密度35公斤/平方米,试验结果显示,体温平均41.6℃,范围40.2-42℃,20%的肉鸡体温高于42℃,说明笼养肉鸡因体重均匀度较差,鸡体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反应有差异,28日龄后随着体重增加鸡体产热量增加,环境中的标准目标温度和湿度对部分个体可以引起体温的升高。

试验1组处理期间环境温度从26.9℃升高到32.8℃,湿度62%升高到92.4%,体温平均42.1℃,范围41.2-43℃,65-78%的肉鸡体温高于42℃,说明环境温度高于26℃,湿度大于60%,每平方米47公斤的密度,可以引起大部分肉鸡体温升高。

试验2组处理期间环境温度29.4升高到32.9℃,湿度69%升高到99%的,体温平均42.1℃,范围40.6-43℃,可以引起100%肉鸡体温升高。说明高温加高湿对密度大于每平方米44公斤的28日龄肉鸡的应激更加明显,环境温度超过26℃湿度大于60%应尽快采取降温除湿措施。

3.2体感温度与体温的关系

现场因肉鸡饲养数量多,笼养肉鸡分布位置差异大,不能直接通过个体体温变化来调整环境条件,环境控制学提供了体感温度的计算公式,通过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的变化,根据肉鸡不同日龄的风冷系数和湿热系数计算体感温度,再根据体感温度调整环境条件,本试验比较得出结论,体感温度20-21℃时,体温在41℃以内,体感温度超过23℃,体温高于42℃,可以利用此试验数据,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对28日龄后的肉鸡进行环境条件的调整。

4.讨论

4.1 如何确定笼养肉鸡的环境标准参数

笼养肉鸡是中国特色,但目前使用的环境控制参数均来自国外,包括目标温度、湿度、风速、负压等,国外肉鸡环境参数来自地面平养肉鸡,而参考笼养蛋鸡的数据,要考虑蛋鸡和肉鸡在体重、体脂、羽毛覆盖程度等差异。国内笼养肉鸡生产中出栏体重与国外和品种指标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日增重低、料肉比高和出栏天数延长等。

国内笼养分三层笼和四层笼、大型深笼和小型浅笼。有资料介绍夏季小型浅笼的生产成绩优于大型深笼,三次笼优于四层笼,笔者认为不是笼具的问题,要考虑鸡舍环境受到笼阻的影响较大,走道风速不能代表鸡背风速,走道温度也不能代表笼内温度。

目前鸡舍采用的目标温度和风速来自平养肉鸡,笼养肉鸡应根据不同笼具设定不同的环控参数,把环控数据精准到鸡体,如风速和温度应以笼内数据为准,如何使笼内风速和温度达到标准,需要摸索突破笼阻的负压和风速。

在肉鸡28日龄后产热大于散热的阶段,笼内风速不够,羽毛蓄热不能及时带走鸡体余热,引起笼温高于舍温使肉鸡出现高温应激,进而影响采食和增重。

4.2 如何正确判断肉鸡适宜的环境条件

肉鸡生产从最初的单纯根据鸡舍空气温度进行通风换气和保温,逐渐过度到考虑湿度、风速、二氧化碳、密度等因素,并通过计算体感温度进行通风换气和保温,但最适宜的体感温度,因不同饲养模式(平养和笼养)、不同笼具(深型、浅型、多层)而有区别。

本试验中未进行试验处理前体感温度就有个体差异。提高温度和湿度后,舍温29℃湿度82%,体感温度超过23℃,65%的个体体温升高到42℃,产生热应激。因此现场应更加注重体温的变化,用这个直观数据来指导环境条件的调整,借助先进的快速红外线体温测定仪可以解决现场体温测试的操作。

4.3 本实验仅就28日龄的肉鸡进行了热应激试验,现场生产中,即使28日龄前的肉鸡,因通风不足密度大等因素也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而早期的热应激对后期增重的影响更大,其危害程度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来确认。

5. 致谢 本实验由大连成三检测中心全体人员协助参加完成,表示谢意!

来源:悠然谈经论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肉鸡热应激试验之环境温度对体温和体感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