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3-4-19 09:56:47

国际《科学报告》最新研究:突变的沙门氏菌对蛋鸡更具致病性,孵化阶段控制尤为重要

研究人员指出,与预期相反,突变的菌株比野生型细菌引起的感染更为严重。

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显示,突变的沙门氏菌菌株在蛋鸡中能够引起更严重的感染,因此,在雏鸡孵化时就要加强针对食源性病原体的干预措施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据了解,该发现是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农业和兽医学院在巴西圣保罗研究基金会(FAPESP)支持下进行的一项研究,这些研究人员制造出不同的沙门氏菌突变形式,以了解有利于这些致病菌在蛋鸡肠道定植的机制,以此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对抗它们引起的感染。

然而,研究人员指出,与预期相反,突变的菌株比野生型细菌引起的感染更为严重。

先前在实验室小鼠中的发现表明,沙门氏菌中基因ttrA和pduA的缺失会降低沙门氏菌在其肠道中的生存能力。



然而,当研究人员用该突变的沙门氏菌菌株感染不同日龄的蛋鸡时,却发现它们对蛋鸡的造成的感染更具致病性。

据该研究人员Berchieri Junior 表示,“随着已知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沙门氏菌菌株并不总会导致人们出现很严重的病症,但当这些细菌家禽养殖场,却能引发很多问题;而且,沙门氏菌引发的最大威胁还是刚孵化好的雏鸡,因为它们的免疫力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粪便排泄会持续更长时间,并对鸡舍造成更广泛的污染。”

这些发现对我国的蛋鸡养殖亦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闫梅英介绍,沙门氏菌造成全球每年1.15亿人患病,37万人死亡。我国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中,沙门氏菌占比约70%~80%。我国食源性非伤寒沙门菌病每年发病约903.5万人。“所有人都是沙门氏菌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儿童、老人、肿瘤病患者等更易感。人类感染沙门氏菌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腹痛、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少数小孩、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差的人感染可能造成菌血症而危及生命。”



“沙门氏菌作为人畜共患菌,属于肠杆菌科,它的种类很多,有超过2600个血清型。它也能感染蛋鸡,甚至造成鸡的死亡。同时沙门氏菌会在蛋壳形成之前由受感染的生殖组织感染鸡蛋。”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安云说,“蛋鸡与鸡蛋之间存在垂直感染,而且不同代次的鸡只存在一个级联放大的过程,如果蛋种鸡污染沙门菌,其商品代蛋鸡中沙门菌的污染几率就会提高。因此蛋种鸡沙门菌的源头净化非常重要。”

张安云表示,我国蛋鸡沙门菌防控技术在过去10多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需要看到安全优质鸡蛋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容出错,从种鸡沙门菌的源头净化,到规模化蛋鸡场科学、系统的沙门菌防控技术环环相扣。从源头防控沙门菌污染和减少抗菌药物使用,保障蛋品安全是重要发展方向。

来源:蛋品世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际《科学报告》最新研究:突变的沙门氏菌对蛋鸡更具致病性,孵化阶段控制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