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平养蛋鸡的管理措施
文章来源《国际家禽》Dietmer Flock教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遗传学学者和家禽生产学专家。最近,他在《罗曼信息》《Lohmann Informatio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产蛋鸡对非笼养环境的适应性》的综述文章。以下是对该文章所提出问题的精华浓缩:
笼养系统降低死淘率
德国科学家对笼养和地面平养的鸡群进行了随机抽样,其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平养蛋鸡的死亡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异食癖)、入舍母鸡产蛋量较低且饲料转化率较差。
此外,在5个试验中,笼养断喙鸡群因啄癖而死亡的概率仅为2.4%。相反,同等条件下平养的未断喙鸡群的死亡率则高出6倍之多。另一方面,由于鸡蛋掉在垫料上或板条间的损坏较多,地面平养鸡群的生产性能也明显低于笼养鸡群。
死亡率波动大
对德国17家农场34处规模在500-20000只之间的商业母鸡群进行调查后发现,与传统笼养鸡群仅为8%的平均死亡率相比,地面平养鸡群的死亡率变异范围更大,从13%到18%不等。此外,白壳蛋鸡的平均产蛋率为89%,而褐壳蛋鸡为77%。
经过分析,研究者得出如下试验结论:
地面平养鸡群的生产性能变异较大,这对于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在产蛋高峰期,人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降低啄肛、啄羽等异食癖的发生率。
与笼养系统相比,地面平养系统会降低鸡蛋质量。
使用自由放养方式时,鸡群的生产性能最差。
此外,通过分析,研究人员还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那就是青年鸡群的禽舍布置应与其将要转入的产蛋鸡舍相配套,包括设施和照明条件等。
地面平养系统需要投入更多的饲料和燃料
笼养和平养鸡群的对比数据清晰显示,无论使用何种蛋鸡,平养鸡群的入舍母鸡产蛋率都处于劣势。要达到与笼养蛋鸡相同的产蛋水平,地面平养笼养系统需要投入更多的饲料和燃料。为确保养殖者对于生产设施和劳动力的投资能够获得合理回报,地面平养鸡蛋的价格必须比笼养鸡蛋有所抬升。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两种生产方式之间产生的成本差异。
地面平养优化措施
Flock教授以在欧洲的工作经历为基础,利用与大学、研究机构和罗曼家禽育种公司的广泛联系。总结出了一系列可供业界参考的管理指南,以优化地面平养生产:
对于易患疾病,鸡群应及时免疫接种,以得到适当保护。
饲料或日粮应保证80%以上的鸡群获得标准体重,以达到一定均匀度。
养殖者应给1周龄以上的鸡群安装栖架,以诱导鸡群充分利用禽舍的立方体积,而不仅仅局限于呆在垫料或板条平面上。
青年母鸡应在14周龄时进行转群。16-18周对于蛋鸡来说非常关键,因为此时,受光照影响,鸡群的内分泌系统被刺激,生殖管道开始发育。提前2周转舍,有助于鸡群及时适应包括鸡巢位置和饲喂系统等在内的产蛋环境。
垫料质量是影响鸡群自身健康和蛋壳品质的重要因素,为此,保证禽舍充分通风非常必要。养殖者应采取某些特定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垫料过分潮湿。
对于地面平养和笼养蛋鸡而言,饲料质量同等重要。就有机饲料来说,保证氨基酸平衡和充足的养分供应非常关键。
养殖者要经常观察鸡群,以便及时发现鸡群行为或健康状况的任何异常表现。当鸡群采食量或饮水量减少,产蛋率下降、发病率或死亡率增加时,有必要迅速采取防控措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