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的生理特点
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可以有利于我们在育雏阶段做到更好的管理。这个小帖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能让我们搞养殖的朋友在育雏时能了解雏鸡的生理特点而提高成活率。雏鸡刚出壳是非常娇嫩,当然也非常可爱,此时正是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以下是雏鸡生理特点:
1:雏鸡体温较低,体温调节能力也很差。刚刚出壳时的雏鸡,必须在36摄氏度左右它才能感到舒适。雏鸡在10日龄的时候体温可以达到41摄氏度,20日龄左右可以接近成鸡体温。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随着日龄的增长才能逐渐完善。出壳的雏鸡绒毛稀短,皮肤薄,早期抗寒能力低,因此,在育雏阶段,特别是早期舍温控制非常重要。温度控制必须是稳定的,波动过大冷热应激会引起相关疾病,对雏鸡的成活率构成威胁。
2:出壳后的雏鸡生长比较快,1日龄到6周需要提供较高营养水平的饲料,这个阶段需要供热和细心照料。雏鸡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气体交换量相对比较大,消化系统稀窄,消化腺体不发达,此时,我们提供的雏鸡饲料必须是易于消化,蛋白质、能量浓度必须是较高的,才可以满足雏鸡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
3:雏鸡出壳后主要靠母源抗体来低于外界应激,雏鸡在出壳后2周内免疫机能比较差,产生的抗体较少,随着日龄的增长,母源抗体逐渐会衰减,也是最易患病的时间。我们现在的手段可以做好接种工作来帮助雏鸡低于外界应激造成的病理变化。我们此时也该尽量做到防止雏鸡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扰。 学习了,辛苦了, 育雏的好与坏,决定整批鸡成功率的50%。谢谢,学习了。 引用第2楼kefengqinye于2009-10-05 16:36发表的:
育雏的好与坏,决定整批鸡成功率的50%。谢谢,学习了。
同感 谢谢楼主的实践经验。 引用第1楼weirenmen于2009-10-05 15:30发表的:
学习了,辛苦了,
谢谢老师的奉献,辛苦了。 (一)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
初生雏的体温较成年鸡体温约低2~3℃,4日龄开始慢慢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达成年鸡体温,到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7~8周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能力。
(二)生长迅速,代谢旺盛
蛋用型雏鸡两周龄的体重约为初生时体重的2倍,6周龄为10倍,8周龄为15倍。前期生长快,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逐渐减慢。雏鸡代谢旺盛,心跳每分钟可达250~350次,安静时单位体重耗氧量与排出二氧化碳的量比家畜高一倍以上,所以在饲养上要满足营养需要,管理上要注意不断供给新鲜空气。
(三)羽毛生长快
幼雏的羽毛生长特别快,在3周龄时羽毛为体重的4%,到4周龄便增加到7%,其后大体保持不变。从孵化到20周龄羽毛要脱换4次,分别在4~5,7~8,12~13和18~20周龄。羽毛蛋白质含量为80%~82%,为肉、蛋的4~5倍。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特别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较高。
(四)胃的容积小,消化能力弱
幼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道内又缺乏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饲料能力低,消化能力差,在饲养上要注意饲喂含纤维量少、易消化的饲料,否则产生的热量不能维持生理需要。
(五)敏感性强
幼雏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缺乏或有毒物的过量,会反应出病理状态。
(六)抗病力差
幼雏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稍不注意,极易患病。
(七)群居性强、胆小
雏鸡喜欢群居,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如遇外界刺激或单只离群便鸣叫不止,因此育雏环境要安静,防止各种异常声响和噪音以及新奇的颜色入内,舍内还应设有防止鼠害的措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