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哥 发表于 2009-9-23 21:43:36

中医中药在禽业的特色优势



一、健康 安全 环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加强,畜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无药物残留、无公害禽产品的生产已成为养禽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健康、安全、环保、无公害的天然植物药将成为养禽业疾病保健及治疗的重要途径。

中兽药是我国的瑰宝,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经久不衰、蒸蒸日上。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兽药的研究开发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兽药本身就是天然有机物,具有天然性、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等特点,能有效地降低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中兽药成分复杂,使用后能显著增强禽的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体水平,可减少疾病的发生。中兽药产于大自然,不仅具有保健、治病的功效,而且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因此中兽药在畜禽养殖中的作用也就愈加重要。人本是大自然的动物,生于自然界,长于自然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健康、安全、环保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二、中医辩证禽病

2.1中医和中兽医在职业上有区分,但我个人认为:实质性并没有区别,我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但我经常向中医师学习疾病的辩证诊断。感觉中医和中兽医实质上是异体同源、同源同病、同病同治。都是对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经络用阴阳五行来辩证治疗。中医的基本特点分两个方面:

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动物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精髓、气血、津液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禽以心、肝、脾、肺、肾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来阐述疾病的生理和病理的发展变化的。同时通过经络把各个器官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脏与窍各有所属、脏与体表各有所主。所以说病在五脏、六腑,外展于窍和皮毛、筋骨,病情主要来自自然因素。当动物机体体制调节能力,面对外界环境强大的变化时(如风、寒、湿、署、热、疾六邪或各种应激)鸡表里不一就会共济失调得病。整体观念治疗就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外表症状、内在病理变化多方面综合的整体的结合治疗。

2、辩证论治:辩清阴阳、虚实方能对症治疗。阴为虚;阳为实,凡一切具有活动的光亮、兴奋、亢进、强壮、前、外等代表阳,反之阴暗、软弱、退缩、后、内代表阴。例如阳实证:白天死的鸡强壮体大、生长速度快多为猝死、强应激、热性霍乱和疾病发病前中期;阴虚证:夜间死鸡、体制弱小、或疾病中后期器官功能衰竭而至死。日主阳夜主阴,在日夜交替的时候也就是早上日出之前和晚上日落之后,机体的阴阳和宇宙阴阳之气转变的时候,是人或动物机体承受能力最弱的时候,也就是鸡出现死亡最高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的两个露点温度的时间。以上是中医对禽病的治疗观念,想诊断和治疗禽病不能只看宏观还要具体分析禽的病理变化和走势。中医讲问、闻、望、切,而我们在鸡的诊断中用的是问、闻、望、嗅、剖。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去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变化的。

2.2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是截然不同的路子。西医就一味追求抗菌、消炎、止痛,有点头痛就医头;脚痛就医脚的说法。而中医除了抗菌、消炎、止痛之外还有调理各个脏腑的功能和循环,来达到增强免疫、恢复机体功能、驱除病症的目的。抽象点来说:把鸡的机体比喻一个鱼塘,当鸡得病了就像池塘被鱼或者大气的愿意污染了,用西医的想法来解决就是,去污、改善水质、化验水的菌群投抗生素杀菌,而中医的治疗一方面是加黄连、黄芩、黄柏、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抑制病毒、杀灭细菌,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池塘本身自己的净化能力,或者引入活水,防御体制和西医认识的是基本相同的,都是表面防御,中医还会起到内部免疫机制的增强。

2.3鸡的五脏由于各种联系从而达到一个互相抑制和互相激发的平衡,是和五行相对应的。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火木土金水。比如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火下行而温脾,心则刺激生发脾的功能:脾生血,这个就是相生;肾水,为下水之源,肺金为上水之源,金则生水,这两个器官的作用和关联就是调节整个的机体的水系统就是津液系统。比如,鸡咳嗽,喘气,首先我们就认为是呼吸道有问题了,就不断的抗病毒药下去,不断的抗菌的寒凉药下去,也不一定就对症,如果体内毒素过多,肾脏不能全部代谢,造成肾脏功能低下,下水不足,肺金生水量大也会引起鸡咳嗽,我们称是劳咳,是鸡肾肿造成的,随便去一味寒凉药物治肺就有失偏颇,所谓五脏、六腑皆能咳,辩清原因方为上可。肝是一个解毒,藏血,执行的“将军之官”,干涉其他器官工作,他混乱了首先就是对付脾脏,于是鸡的肝脏有毛病首先是影响脾胃功能,鸡采食量下降或排过料便和稀便。其它的脏器相生相克都是如上有原因的,疾病的转变一方面是遵照相克就是相乘的顺序,另外一个就是就近原则,比如同是上焦,肺部有很厉害的感染,就容易顺便把病毒和细菌感染向心,腹腔的任何一个器官如胃,肠道,肾感染生病都有可能连带其他一条通路上的器官。

2.4鸡的每一个脏都对应一个腑,这种对应也是有依据的。比如心小肠系统,解剖时候很容易发现心上有很多血管相连小肠,脾胃系统的关系就不用多说了,肺和大肠系统最重要的是在体液平衡上,大肠吸收水和无机盐,而肺部也为出水的一个系统,如果肺部宣发能力有问题,下水又尿不出,禽类又没汗腺出汗,那么大肠吸收的水分无处出,就只有蓄积在身体内形成胸水、腹水;要么就形成粪便拉水,这个情形很严重就应该利尿,通肾和宣肺,马上粪便就干了。肝胆同病,肾和膀胱也有由上到下的亲密关系。这样我们在诊治的时候就应该解剖后认真分析到底哪里是病的出发处,哪里是受到传变的,这样就该主要的把药物投到原发处和控制下步要传变的器官的预防上,这个是一个思路,治病思路中医给出很多,大多要先解表再治本,就是先治疗致死因素,再慢慢调理,其实这个就是分析疾病主要矛盾,发病前中期主要以调节脏腑功能、清热解毒、去火消炎为主,而中后期就得先保肝护肾、调理脾胃然后再清热解毒、去火消炎。
    2.5每个脏还有开窍和主某部分身体的机能的说法,如肝开窍于目,肝病则目上表现,在肝脏遇到强毒时或大量的细菌病毒感染肝脏时鸡就会肿头、流泪,例流感病毒或侵蚀肝脏较强的杆菌有时候也流泪主要是鸡眼角起眼呲,;心病开窍于舌于口,心能力不足就在嘴唇上表现,鸡主要是表现在喙周、肉垂和鸡冠上,因为这几个部位的毛细血管最多,静脉血液不流通就在毛细血管淤积,于是喙周、肉垂和鸡冠发青。肝主筋,肝中毒和肝功能失去的时候,也就会出现一些行动不利索或腿翅膀震颤的症状。肺主皮毛,如果肺脏有问题的时候,鸡的皮肤发暗,羽毛不齐有逆立。肾脏不好时,鸡爪子发白,肾脏坏死时鸡的翅膀和腿特别易折。脾脏不好的时候鸡容易消瘦外观看来还没什么毛病。中医讲观其外知其内是很有道理的,但一定要对中医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具体的辩证的分析才能准确的掌握病情来治疗疾病。

三、中药解读禽病

中药具有双重性,古人云:中药为病治;中药治未病。中药有既能治疗疾病也能防止疾病的双重性。因为中药的作用广泛不像西药那样单一治疗,有一药多病;一方多疗之功。

3.1中药的保健作用--在我们养禽的行业中有句老话:七分养;三分治。主要靠养,养的意义有分饲养和保养;鸡病有是防为主;治疗为辅。在《格治余论》中说“与其就治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以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摄生就摄取外部营养来填充体内不足主要是保健预防的意思。我专门在鸡的保健上做过一些实验,最后的结果有一个保健程序,能在肉鸡的饲养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不但能提高料肉比而且能提高成活率,主要是运用的中医的一个理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方法是分别是在一、三、五周用三周的黄芪多糖(目的:补中益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来抗病毒),在肉鸡21日龄前后连用两周银黄可溶性粉主要成分:金丝桃素、绿原酸、黄芩苷(目的:在现在肉鸡养殖中问题主要起因于21日龄前后的疫苗反应,还有此阶段鸡耗料大幅度的上升,能量和热量代谢不出会出现热实证—热邪;耗料量增加消化和代谢需求大量的氧气通风指数得增加,如果通风掌握不好鸡又会感染风邪,风邪、热邪往往全部起于此阶段,到30多天后鸡开始死鸡。所以必须在此阶段除湿、驱邪、抗菌消炎才能保障后期的养殖能顺利完成。)另外还的在1周龄、28日龄、35日龄加拌料中药“止痢散”(雄黄、滑石、藿香)来防止1周的雏鸡白痢,28、35日龄的过料和肠道菌群失调造成腹泻。此保健方案经多次实验,对保健预防疾病有着相当好的成效,经济产值较高。但根据地区流行病和地区气候差异可小做调整,因地制宜。

3.2中药在养禽临床治疗的应用

3.2.1鸡的肝肾病:在机体中的两大排毒机构--是肝解毒;肾排毒。鸡的肝肾有很多养殖户根本不重视,或者有一部分人虽然很重视鸡的肾脏但是治疗的方法不对,形成了习惯性通肾,每周都用一些西药通肾来排出肾脏毒素弄得肾脏是越来越虚,适得其反,鸡体制越来越虚弱病也就越来越多,死亡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了解肾脏的机理,肾脏主骨生髓藏元气,元气在《黄帝内经》的解释作用是:秉授于父母藏于肾,行走于经络通达于五脏六腑,肾则衰退,各器则名存实亡。《黄帝内经》还指出了气行血行;气推血走;气虚血瘀;血瘀则体忘。所以肾脏病不只是通肾的问题,中医讲泄补兼的原则就在于此。在考虑肾脏的同时还要保护肝脏的功能,在临床实践中我用过的比较满意的药品“肝肾康”(成分:川芎、大黄、黄芪、雷公藤、茯苓等。)实践证明和药理的清热解毒,保肝祛毒,消水散结,利水渗湿,有一举同功之名。效果不在乎于别人的推荐,在乎于自己的实践。曾经有一位业内人士向我推荐过某家中药厂生产的一个药品说是绝对好用,方子是人用的六位地黄丸的方子被我一口就回绝了,大家可以考虑下六位地黄的方子确实是好,但此方药性温和适合于人,绝对不适合于高性能生长的肉鸡行业,此方主治阴虚火旺生内热性肾病并不能达到阴阳双补和保肝祛毒,消水散结,利水渗湿的目的所以我们在选择药品时不是学则贵的,一定要学则对的。

3.2.2鸡的常见性肠道病---有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白天气温高鸡就排水便,这绝对是谬论。鸡喝水多了一般只在下午时粪便发稀到了夜间或上午粪便会恢复正常,全天粪便不成型有几种原因:药物性的肠道菌群失调;饲料蛋白向能量转变太快的时候或者饲料搭配不合理造成还有霉菌毒株造成的脾胃失调。在治疗肠道病时应知道一个道理“痢者利也,痢无止法”不要盲目追求快速的止痢方法,这样会把毒素滞留在体内的,应该调理肠道的菌群代谢和脾胃让胃肠道在肠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阻止病原体对肠黏膜的侵害。如果在中后期怕慢慢调理功能性鸡拉稀会影响鸡的增重和料肉比时,就用一些吸附剂吸附毒素一样也不影响排毒效果。例如用大黄、黄连、穿心莲、大青叶等药品的复方合剂(四黄止痢水)加木炭或加白陶土治疗。因为中医讲“急则治其标,缓则止其本”这样我们既能调节机体微循环;也能调理胃肠功能还能使胃肠黏膜形成保护膜同时毒素还能排,起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3.2.3中药治疗禽病呼吸道

肉鸡的呼吸道疾病大体可分以下几种:

(1)细菌性呼吸道疾病:雏鸡沙门氏杆菌病引起的呼吸道若将雏鸡捉住置于耳边细听,可听到“哔卜哔卜”的呼吸声,少数有咳嗽声;大肠杆菌病呼吸道,只有在鸡患气囊炎时,才出现呼吸道症状,病菌通过血液循环或呼吸道侵入气囊而引起急性炎症,病鸡咳嗽,呼吸困难;败血性支原体、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啰音和张口呼吸;曲霉菌病:该病的主要病原为烟曲霉菌,多见于雏鸡,可见呼吸困难,伸颈张口,细听可闻气管啰音。有时可发生曲霉菌性眼炎,眼睑肿大、凸出,下眼睑有干酪样物,严重时可失明;禽衣原体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后,病鸡呼吸困难,表现单侧或双侧性结膜炎,眼睑肿胀和鼻炎,眼鼻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

(2)病毒性呼吸道:新城疫: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其特征,病禽上呼吸道分泌多量粘液自口鼻流出,粘液有时悬挂于喙端,常摇头想甩掉。喉部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好似从水中发出的,病程后期,呼吸极度困难;传染性支气管炎: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鸡群发病后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涉及全群。喘息,咳嗽,喷嚏,有气管啰音,拔脖怪叫,鼻孔中流出分泌物;禽流感:病初即表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出现咳嗽、打喷嚏、肿头流泪,特别是温和型禽流感,呼吸道症状拖延的时间较长,损害呼吸系统的肺脏极其严重,肺脏先是出血淤血然后发黑腐烂。

(3)、疫苗反应和免疫抑制病造成的呼吸道,其特征是在疫苗后2-7天内呼吸道突然一下全群有症状,先是甩鼻、喷嚏在严重点就咳嗽呼噜。近一年来由于病毒性呼吸道的顽固出现使禽的养殖前景不是很乐观,这让西医在此方面束手无策,此时显示出了中医药在养禽业治疗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以下为几个阶段禽呼吸道治疗的几个方案仅供参考。细菌性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和前期的疫苗反应呼吸道可用甘胆口服液+强力霉素+泰乐菌素+鱼肝油其原理是以甘胆口服液燥湿化痰,止咳平喘消炎为主,以清瘟败毒,凉血宣肺为辅;强力霉素+泰乐菌素辅助配合甘胆口服液快速缓解症状;鱼肝油修复、保护呼吸黏膜。中后期的病毒性呼吸道也是让人最头疼的呼吸道,此阶段是产生经济利益最大的阶段也是考验我们临床兽医的阶段,对于此类疾病,临床诊断可依据温病学的卫气营血或三焦辨证理论,并参考六经辨证理论分析病理发展,另一方面可按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分析得到既定的症候类型。一般来说,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初期多表现为邪袭肺卫,继而多见肺热亢盛,同时可出现肺失宣肃,甚至肺气郁闭,严重者表现为化源欲绝。病之后期可出现肺之气阴耗伤或痰瘀阻滞肺络。此外,在病变过程中往往可兼夹湿、滞、痰、结、瘀等有形之邪,所以治疗每每配合以化湿、导滞、祛痰、攻结、化瘀等法,临床使用自我感觉最好的一个组方是:双黄连的提取物(金丝桃素、绿原酸、黄芩苷)根据病情轻重性可加1-3倍量使用+盐酸多西环素首次按每公斤体重0.6克以后每次按0.4克,计算全天的药量几种投服最佳给药间隔时间是前3次药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4-5次间隔24小时,也就是4天的用药时间投了5次是5天的药量+黄芪多糖1.5倍在死亡上升时或死亡高峰时每天死淘减少30%左右。

我国中医药博大精深,以上为我个人在肉鸡养殖通过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辩证治疗对肉鸡疾病的见解和看法,献于广大的禽病工作者可供参考。




北京生泰尔技术经理王占国
2009.9

冰草泪 发表于 2009-9-23 21:54:14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动物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毛、肌肉、精髓、气血、津液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禽以心、肝、脾、肺、肾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来阐述疾病的生理和病理的发展变化的。同时通过经络把各个器官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脏与窍各有所属、脏与体表各有所主。所以说病在五脏、六腑,外展于窍和皮毛、筋骨,病情主要来自自然因素。当动物机体体制调节能力,面对外界环境强大的变化时(如风、寒、湿、署、热、疾六邪或各种应激)鸡表里不一就会共济失调得病。整体观念治疗就必须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外表症状、内在病理变化多方面综合的整体的结合治疗。
真正的治疗理论,大师级

梁浩 发表于 2009-9-23 22:00:35

辩证论治:辩清阴阳、虚实方能对症治疗。阴为虚;阳为实,凡一切具有活动的光亮、兴奋、亢进、强壮、前、外等代表阳,反之阴暗、软弱、退缩、后、内代表阴。例如阳实证:白天死的鸡强壮体大、生长速度快多为猝死、强应激、热性霍乱和疾病发病前中期;阴虚证:夜间死鸡、体制弱小、或疾病中后期器官功能衰竭而至死。日主阳夜主阴,在日夜交替的时候也就是早上日出之前和晚上日落之后,机体的阴阳和宇宙阴阳之气转变的时候,是人或动物机体承受能力最弱的时候,也就是鸡出现死亡最高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天的两个露点温度的时间。以上是中医对禽病的治疗观念,想诊断和治疗禽病不能只看宏观还要具体分析禽的病理变化和走势。中医讲问、闻、望、切,而我们在鸡的诊断中用的是问、闻、望、嗅、剖。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去诊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变化的。
一看就是一线实际工作经验丰富,希望日后能多读您的文章

马踏飞燕 发表于 2009-9-23 22:27:29

人本是大自然的动物,生于自然界,长于自然界,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健康、安全、环保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李成波 发表于 2009-9-23 22:33:59

五行---鸡为火。用中医学理论完全指导疾病还存在很多误区----鸡的特殊生理结构决定的。我非常认同中医学指导养鸡。

朱全伟 发表于 2009-9-23 22:37:18

健康、安全、环保、无公害的天然植物药,滚滚红尘,灯红酒绿,当企业界也难以避免地遭受浮躁之气侵袭蔓延的时候,当一个又一个新产品随着某些“企业家”的灵光脑袋拍之即出的时候,当电视购物伪专家伪教授伪科研成果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时候,我们惊喜的看到,仍然有这么一批人始终埋首专注于科研事业艰难求索恪守精诚。无论外界诱惑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只有中医中药在禽业的特色优势屹立于产业之巅的制胜法宝。 

15010703307 发表于 2009-9-24 04:12:38

好贴.收藏了.
希望能经常拜读大贴,谢谢啦.

世平 发表于 2009-9-24 05:17:21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 我们养殖户从管理角度该怎样运用 请彬哥给指明

鸡崽队总指挥 发表于 2009-9-24 07:12:49

好贴.收藏了. 谢谢彬哥

bian123 发表于 2009-9-24 09:10:42

我们在选择药品时不是学则贵的,一定要学则对的。

想留胡子 发表于 2009-9-24 11:03:57

回 楼主(彬哥) 的帖子

讲的太好了.博大精深.收藏了

jujiazhuang 发表于 2009-9-24 12:06:02

太好了,养鸡人的福星

医博士 发表于 2009-9-24 20:03:45

彬哥 发表于 2009-9-26 15:22:34

我比较喜欢使用中药治病,还需要理论武装自己,所以请朋友们指点了!

梁浩 发表于 2009-9-27 15:52:50

这么好的帖子看得人好少啊,应该有更多的人支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中药在禽业的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