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药研发的特点(转载)
一、中药研究方法传统药科学制法(日、韩,牛黄清心丸) 日本改造中国方药200多个从单方或复方中寻找先导化合物 (欧美 萝芙木)
从植物或海洋生物进行活性普筛 (美 喜树碱、紫杉醇)
二、中药研发思路误区:认识问题太片面,不利中医药发展。
(一)认为中药不科学、中药无效、用西药标准硬套中药。
(二)认为中药的老规矩,不能动,生搬硬套传统理论。
例1 免疫增强剂的研究
有人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指出迄今为止,有关多糖的研究,已从各类植物中提取出上千种多糖,经临床应用者仅有20余种,而常用的约3~5种。但是,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逐渐加深,多糖的临床应用量越来越少。从中药中提取、分离多糖的实际应用价值到底有多大,将引起人们的沉重思考。
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根据现代医药(西医)学的理论进步、理论更新以及治疗观念的改变,也随之亦步亦趋的去进行跟踪式的研究,从而继续在对免疫有作用的中药或中药复方中去分离、提取多糖呢?
从30年代至今的这段中药研究进程中,我们中医药研究者需要吸取以下两点教训:
第一,对中药按西医药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跟踪式研究时,选用的所谓西医最新研究成果或最新指标一旦被否定,又不能说明我们要研究的目的时,我们的一切研究成果都将付之东流,化为乌有。
第二,我们一旦走入化学药开发的老路,将会耗费巨额资金,但是从中药中得到的有效成分(或称先导化合物)上临床率极低、开发成功率也极低。
特别要注意走出这样的研究误区:即认为对中医药的研究,要用现代医学(西医)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解释中医药的疗效和中医药治病的原理;当不能恰当地用现代医学(西医)去解释它时,就质疑,就否认,更有甚者就否定。中医药研究要真正的自觉的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去进行。
关于中药研究创新思路的思考中国中医药学在治疗现代医学(西医)认为的一些所谓难治性、疑难性疾病(包括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中所显示出的治疗优势,已逐渐被国际医药学界所重视;国内的许多西医药学界的专家学者也非常看好中医药治疗疑难疾病中所显示出的中医药理论的优势与特点。
的确,现在社会上把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都让给了中医去进行治疗。这些在西医看来没有什么好办法的疾病,也确实有被中医治愈的;但因为是个案或少数病例,因此又被一些人认为是偶然的、不可重复的。其实,疑难疾病本身就是比较罕见、治疗比较棘手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富有经验的中医师的辨证论治才能治愈。我们在对这些疾病进行研究时,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去进行实验设计和对照分析,才能得到创新成果,并且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至于被他人质疑和否定。
中医药理论是我国人民用以指导医疗、保健和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医药科学。它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与现象都进行了理性的抽象的概括和综合整理,对于所有能用来治疗疾病和对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调整使之恢复正常的物质都称之为药物,并对每一种药物的各种与医疗有关的性能与作用,以及它们与正常机体和病态机体相互之间的互相影响的关系都用中医药理论进行了概括,并在其后的医疗实践中不断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所以,我们对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必须深刻、全面和准确,才能正确、合理和灵活的应用它去指导医疗实践、临床研究乃至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
面对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我们不能再重复过去各个不同时期的研究模式,更不能只进行跟踪式研究;而应该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创新思路,结合具体的中医药研究对象和目的。如某中药对某疾病的疗效及机理研究,应针对其在某个不同阶段的某个环节,进行多学科技术的多指标及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有创新思路、创新方法,才能有所进步、有所突破。
中药制剂开发的研究方法
一、从病因病机思路中创新
无论任何疾患都是不同病因病机造成。防治这些疾病的药物,就应根据中医对疾病认识,现代医学理论和诊断检查技术的发展,分析其病因病机,创造新的处方或新药物。药物研发既要继承传统中医药,又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创造出一流的产品。应邀请兽医、学者、专家分析其病因病机,提出如何研发中药新药的思路与方法。 例如: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因为溃疡病是胃酸过多,最早是使用抗酸药直接中和胃酸。而后研发了H2受体阻断剂,使胃酸分泌减少,疗效大大提高。要不断在众多中药和不同处方中,用最新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出效果更好更有特色的新药。
二、从经方、验方中研发新药
中药真正的优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几千年来行之有效的复方临床配伍经验,数量众多经临床直接证实有效的中药复方处方及广大人民对中医的认可和中药的使用传统。中国是中药临床研究开展最优越的地方,这是中国所独有的优势。因而我们不仅要借鉴国外开发天然药物的思路及步骤进行开发,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鼓励众多的中医医疗机构对有一定基础的中药复方进行科学的前瞻性研究,以临床疗效为出发点摸索出一条自己的、科学的中药研发道路。
三、从现有制剂中二次开发
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传统制剂,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发展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的中药新产品,全面提升中药产品质量。
四、发现新功效的新药
根据中药五味子明显的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转氨酶)的作用,我国研制出第3代五味子制剂即双环醇来抗病毒。也可用盐酸小檗碱来抗心血管疾病等。
五、从现有成果中开发
对含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的研究证明,其有扩张心脏冠状血管、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在这些药效学研究的基础上,顺利地研制出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在禽上,就可用于缓解肾肿、改善循环系统、降低死亡等。我国还有非常丰富的现有成果包括别人已经成熟的中药成果,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再创造,开发出新产品。
六、中药开发要考虑药源保障问题。
尽管我国药用资源品种丰富,但一些药材产量稀少,无法满足药品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另外由于药材产地的不同,各地药材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中药的质量难以控制,影响药物的疗效。因而在中药开发前,处方必须要选择能保障药源质量及供应的药材。 能 把中药充分的利用到养鸡业,是一个必须的方向。 好文章,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中药研发的误区,并指明了研发的方向,值得深思。 感谢楼主好贴,事实上中医是一个整体学科,不可分离的。药物方面组方有效,单用就不行。现在所谓提取是不是有点断章取义的嫌疑呢? 提取主要有效成分,是中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能用西医的理论来硬套中药的开发,不然就成了“邯郸学步”了。 :victory::P:o 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啊 这种研究方法纯是扯蛋。中药就进死胡同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