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训浅析高产蛋鸡的培育
本人养鸡7年了,经验也自认为是越来越多,但是生产性能却是越来越低,回头想想,咱养的头一批鸡就上到了98%的产量,可是往后就越来越差,到后来还有不到90%的,心里是异常的窝火,犹如车陷淤泥,进退维谷,困惑丛生,烦恼纷扰,简直就是“为鸡消得人憔悴”。
自从在网站和论坛汲取养分,对养殖的理解经历了一个质量互变的过程,由一开始的热情启动机械照搬进而转化为动量的蓄积,外静而内动。
在对养殖的理解注入新的思想以后,逐渐认识到育成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蛋鸡的生产性能,,没有高质量的育成鸡,蛋鸡的高产也就无从谈起,下面将我对如何培育高产蛋鸡的理解结合我在实践中的几次失误案例分析一下,请各位点评:
1:要有高质量的雏鸡;实践表明,只有高质量的雏鸡才是培育高产蛋鸡的基础,想反品质低劣的雏鸡任你再好的水平再好的管理只能是事倍而功半。
我在06年年底进过一批鸡,当时雏鸡回来以后就发现有滑膜炎支原体,雏鸡站立不稳,和厂家交涉无果,即使做了赔偿也换不会这批鸡在生产性能上的损失,后来由发现还有马立克,瞎眼的鸡很多,就是这批鸡后期再下多大的功夫也无济于事了,生产性能一直不好,高峰没超过90%。
2:营养以及体重的控制;良好的营养才能保证育成鸡的正常发育,可是由于这几年饲料原料的不断涨价和养殖效益的低下,养户在选择饲料时往往把价格放在第一位,饲料厂家也就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营养标准一降再降,再加上大量的应用各种低价的杂粕原料,致使鸡群的生长发育缓慢,抗病能力下降。
07年麦收以后玉米豆粕等原料涨价,我有一批青年鸡饲喂某中型饲料厂2#育成鸡料,因为当时我已经有了均匀度的意识,在开产以前要进行几次称重,并以此来判断鸡群的发育状况,另外还能判断所选用饲料的质量,每次的称重都发现鸡群的个体偏小,体重不达标,向经销商反映,因为咱的规模小人家不承认,只好额外再饲料中加入鱼粉等以补充营养,即使这样这批鸡还是开产日龄推迟,开产体重偏小,致使育成成本增加。
3:均匀度的控制;在实践中均匀度越高的鸡群产蛋峰值也就越理想,产蛋表现平稳,抗病抗应激能力强。
还是06年那批鸡,因为有滑膜炎支原体,鸡群的体质就差,后来发现瞎眼的鸡还很多,兽医解释为马立可,上笼以后很多鸡因为眼睛看不见造成暂时的觅食困难,导致生长受阻,当时只是在做疫苗时根据手感对鸡只做上下笼位的调整,所以均匀度很差,体重的悬殊很大,开产以后的死淘率很高,产蛋表现不理想,。
4:疾病的防控;关于疾病的防控很多养户最为头痛,我也不例外,在这一点上只能是做到多学`勤问`心细。
07年冬天我进了一批鸡,当时雏鸡价格便宜,回来以后鸡群状况良好,均匀度高,前期长势理想,25天左右闹病,兽医诊断为典型的新城疫症状,因为发病急,用药即为时已晚,伤亡过半,事后分析原因,自己对免疫的认识不到位,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做了新城疫4系的首免和二免,没有做油苗的接种,一丁点的疏忽就造成了惨痛的损失,教训非常深刻。
蛋鸡的饲养如同时下流行的木桶理论一样,决定鸡群生产性能的不是那些你表现的最好的方面,而恰恰是你最薄弱的环节,只要弱项有一点,就会对你再多的强项起到限制和制约的作用,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弱项找出来并克服它,才能充分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只有这样,蛋鸡的高产也就理所当然。
体会很深,我等可以借鉴!谢谢了! 的确如此!养殖过程中我们总会经历一些挫折,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吸取经验。谢谢您的分享,祝您养鸡发财! :victory::victory: 只有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变得更聪明。 有同感,好的鸡苗,优质饲料和细心的管理是提高蛋鸡产蛋性能的根本。
科学用好疫苗和控制疾病是提高雏鸡成活率,降低死淘率的基础。 细节决定成败,事事小心,时时小心。 细节决定成败,事事小心,时时小心。 楼主总结的确实不错,很有水准。希望大家都能象楼主一样把自己养鸡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以使我们的养殖少走弯路。 引用第7楼佐君畜牧于2009-09-08 10:17发表的:
楼主总结的确实不错,很有水准。希望大家都能象楼主一样把自己养鸡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以使我们的养殖少走弯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