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晓岚 发表于 2009-8-29 09:43:05

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消毒前不做机械性清除的误区



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必须使药物接触到病原微生物,但被消毒的现场会存在大量的有机物,如粪便、饲料残渣、畜禽分泌物、体表脱落物,以及鼠粪、污水或其它污物,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



同时,消毒药物与有机物,尤其是与蛋白质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可结合成为不溶性的化合物,并阻碍消毒药物作用的发挥。再者,消毒药被大量的有机物所消耗,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所以说,彻底的机械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



机械清除前应先将可拆御的用具如食糟、水槽、笼具、护仔箱等拆下,运至舍外清扫、浸泡、冲洗、刷刮,并反复消毒。舍内在拆除用具设备之后,从屋顶、墙壁、门窗,直至地面和粪池、水沟等按顺序认真打扫清除,然后用高压水冲洗直至完全干净。在打扫清除之前,最好先用消毒药物喷雾和喷洒,以免病原微生物四处飞扬和顺水流排出,扩散至相邻的畜禽舍及环境中,造成扩散污染。



二、对消毒程序和全进全出认识的误区

   

      消毒应按一定程序进行,不可杂乱无章随心所欲。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进行:舍内从上到下(从屋顶、墙壁、门窗至地面,下同)喷洒大量消毒液→搬出和拆卸用具和设备→从上到下清扫→清除粪尿等污物→高压水充分冲洗→干燥→从上到下并空中用消毒药液喷雾,雾粒应细,部分雾粒可在空中停留15分钟左右→干燥→换另一种类型消毒药物喷雾→装调试→密闭门窗后用甲醛熏蒸,必要时用20%石灰浆涂墙,高约2米→将已消毒好的设备及用具搬进舍内安装调试→密闭门窗后用甲醛熏蒸,必要时三天后再用过氧乙酸熏蒸一次→封闭空舍7-15天,才可认为消毒程序完成。

   

      如急用时,在熏蒸后24小时,打开门窗通风24小时后使用。有的对全进全出的要求不甚了解,往往在清舍消毒时,将转群或出栏时剩余的数头(只)生长落后或有病无法转出的畜禽留在原合内,可以认为,在原舍内存留一头(只)畜禽,都不能认为做到了全进全出。



三、 使用石灰消毒的误区

   

      石灰是具有消毒力好,无不良气味,价廉易得,无污染的消毒药,但往往使用不当。新出窑的生石灰是氧化钙,加入相当于生石灰重量70%一100%的水,即生成疏松的熟石灰,也即氢氧化钙,只有这种离解出的氢氧根离子具有杀菌作用。有的场、户在入场或畜禽入口池中,堆放厚厚的干石灰,让鞋踏而过,这起不到消毒作用。也有的用放置时间过久的熟石灰做消毒用,但它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成了没有氢氧根离子的碳酸钙,已完全丧失了杀菌消毒作用,所以也不能使用。



      还有的将石灰粉直接洒在舍内地面上一层,或上面再铺一薄层垫料,这样常造成雏禽或幼仔的蹄爪灼伤,或因啄食、瓶食而灼伤口腔及消化道。有的将石灰直接洒在鸡笼下或圈舍内,致使石灰粉尘大量飞扬,必定会使畜禽吸入呼吸道内,引起咳嗽、打喷嚏.甩鼻、呼噜等一系列症状,人为的造成了一次呼吸道炎症。使用石灰消毒最好的方法是加水配制成10%一20%的石灰乳,用于涂刷畜舍墙壁1一2次,称为“涂白覆盖”,既可消毒灭菌,又有覆盖污斑、涂白美观的作用



四、饮水消毒的误区

   

      许多消毒药物,按其说明书称,可用于畜禽的饮水消毒,并称“高效、广谱、对人畜无害”,更有称“可100%杀灭某某菌及某某病,用于饮水或拌料内服,在1一3天可扑灭某某病”等等,这显然是--种夸大其词以至误导。饮水消毒实际是对饮水的消毒,畜离喝的是经过消毒的水,而不是喝的消毒药水,饮水消毒实际是把饮水中的微生物杀灭或控制蓄禽体内的病原微生物。

如果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长期饮用,除可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所以饮水消毒应该是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

含氯消毒剂: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10%至20%)、漂白粉(25%)、漂粉精(次氯酸钙为主,80%至85%)、氯化磷酸三钠(3%至5%);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60%至64%)、三氯异氰尿酸(87%至90%)、氯铵T(24%)等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他们的杀微生物作用明显受使用浓度、作用时间的影响,一般说来,有效氯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PH值越低消毒效果越好;温度越高杀微生物作用越强;但是当有机物(如血液、唾液和排泄物)存在时消毒效果可明显下降。此时应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但是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对呼吸道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一般来说,杀灭病毒可选用有效氯每升1000毫克,作用30分钟。但消毒过程中,易与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产生"三致效应",危害人体健康,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临床上常见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季胺盐类和碘制剂,中毒原因往往是浓度过高或使用时间过长。中毒后多见胃肠道炎症并积有粘液、腹泻,以及不同程度的死亡。产蛋鸡造成产蛋率下降。还有的按某些资料,给雏鸡用0.1%高锰酸钾饮水,结果造成口腔及上消化道粘膜被腐蚀,往往造成雏鸡较多的死亡。



五、使用甲醛消毒的误区

   

甲醛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溶于水中的38%一40%的甲醛称为甲醛溶液或福尔马林。甲醛对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包括芽孢和真菌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而且价格低,没有腐蚀性。但它有穿透力差、作用缓慢的缺点,而且在低温下存放的甲醛溶液,可生成絮状的三聚甲醛,致使杀菌力下降,应防止出现此种“聚合”作用的发生。甲醛溶液最常用作熏蒸消毒和喷雾消毒,它消毒的作用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很大,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温度每升高10℃,消毒力可提高2一4倍。在温度为O℃的环境下,几乎没有消毒作用,所以应保持在2O℃以上使用。



还要注意,所说的温度是指被消毒物品表面的温度,而不是空气的温度,也不是在使用甲醛时短时内的温度。在用甲醛熏蒸消毒时,还应使环境相对湿度达到80%一90%,消毒作用才得以发挥。熏蒸消毒时可将甲醛溶液加3一5倍的水,放入大铁锅中加热煮沸,直至将水蒸发耗干,这样既提高了舍内湿度,又提高了温度,大大增强了消毒效果。



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促使甲醛蒸发的方法时,在甲醛溶液中也应加入两倍量的水。还应注意,不要将高锰酸钾投入甲醛溶液中,以免溅出使人灼伤,应将加水的甲醛溶液缓缓加大放有高锰酸钾的容器中。



容器应选陶瓷或金属的,不要用塑料等不耐热的容器,容器的容积应大于甲醛溶液加水后容积的3一4倍。熏蒸要先计算出畜禽舍内的体积,按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28一46毫升计算用量。畜舍内、外及环境消毒,也常用甲醛溶液喷雾,可配成5%的甲醛溶液,最好用机动或电动大型喷雾器,以便在短时内完成,它效率高、喷射的远而雾粒细,并减少了对操作者粘膜的刺激。



六、对带畜(禽)喷雾消毒的误区

   

带畜(禽)消毒的着眼点不应限于畜禽的体表,而应包括整个畜舍所在的空间和环境,因许多病原微生物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不进行空气消毒就不能对此类疾病取得较好的控制,所以将带畜(禽)消毒视为全方位消毒可能更为全面。带畜(禽)消毒应将喷雾器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喷出雾粒,雾粒可在空中缓缓下降,除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接触外,还可与空气中尘埃结合,起到杀菌、除尘、净化空气,减少臭味的作用,在夏季并有降温的作用。带畜(禽)消毒喷出雾粒直径大小应控制在80一120微米,雾粒过大则在空中下降速度太快,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雾粒过细则易被畜禽吸入肺泡,引起肺水肿、呼吸困难。



做喷雾消毒的药物应选杀菌谱广、刺激性小的药物,水溶性不好、带有异味、刺激性强的消毒药物均不宜使用。喷雾用药物的浓度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不可任意加大或降低。临床曾遇到用二醛喷雾消毒因浓度过大,引起鸡发生严重呼吸道症状及较多死亡,因浓度大的二醛可造成上皮细胞(包括肺泡上皮)的变性、死亡,其后果往往非常严重。喷雾药物用量可按每m3空间100-300毫升计算。因每进行喷雾一次,可降低舍温2℃一4℃。所以在冬、夏不同季节,是否兼作降温等不同目的,可灵活调节药液浓度或用量。带畜(禽)消毒根据情况司每3一5天一次以至每天1一2次。使用的喷雾器最好为电动或机动,压力为0.2一0.3kg/cm2,喷出的雾粒大小及流量可进行调节,用一般手动喷雾器不易达到此种要求。



七、选用消毒药的误区



使用消毒药有时要调换不同类型的药物,有的认为是避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实际病原微生物对消毒药是不会产生抗药性的。调换消毒药要根据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以及使用方法而决定,不能随心所欲,任意调换,既要考虑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又要考虑对人畜无害;如甲醛、二醛、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等消毒作用都较强,对病毒.细菌、芽孢、真菌等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但它们的副作用也较大,对有些消毒不适用。



而季胺盐类、氯制剂等相对副作用较小,但对芽孢、真菌等杀灭作用较差。季胺盐类消毒剂对非囊膜病毒(又称亲水性病毒)如口蹄疫病毒、鸡法氏囊病毒、猪水泡病病毒及呼肠孤病毒等灭活作用则较低。为了弥补各消毒药的某些缺点,增强消毒力,已研制了许多复合制剂,如复合碘制剂、复合季胺盐类、复合酚制剂、复合醛制剂等可供选用。



但是,有些药应严格按要求配制后使用,如过氧乙酸是一种消毒作用较好,价廉易得的常用消毒药,按正规包装应将30%过氧化氢及16%醋酸分开包装,称为二元包装或A、B液,用前将两者等量混合,放置10小时后可配成03%一0.5%浓度喷雾消毒,或用做熏蒸消毒。A.B液混合后在l0天内效力不会降低,但60天消毒力已下降30%以上,并逐渐完全失效。有的厂家将二者混合后包装,有的场、户,为了方便省事,选用了这种过氧乙酸,使用后可能是一次未起消毒作用的用药。



八、对选购、保存及配制消毒药的误区

   

在畜禽养殖生产中,评定消毒药的作用,较评定治疗药物的疗效更为困难。但兽药市场上多种多样、不同名称的消毒药令人眼花缭乱,难以选择。现在的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商品名的消毒药,如按成分分类只有10多种,选购时应搞清是属哪一种类型,便可以知道它的作用、特点,以及是否适合你的需求。同时不要只凭广告宣传,如有的消毒药宣传“对病毒的强毒株,超强毒株、变异株等等都有杀灭力,既可做平面消毒,又可做立体消毒”等等,其实消毒药对不同的毒株消毒作用应是一样的,这是一种消毒药应只有的最起码作用,所谓平面是喷在地面或墙壁上,立体是喷在空中,所以实际上是一些玩弄文字游戏的宣传而已。



选购消毒药时应注意品牌,是否有信誉的厂家,不要盲目相信宣传或贪图价格低廉。有的场、户,在使用消毒药时,将消毒药放置室外,任其风吹日晒,配制时只凭估计,“倒上一点”“加上一些”,这样很难保证消毒药的有效浓度,有时还发生中毒等意外事故。临床曾见到有的场、户,为了“彻底消毒”,加大氢氧化钠的配制浓度(事后估计约为10%一20%的浓度),用于喷洒地面和猪栏床,又不用清水冲洗,待水分蒸发干燥后,装入畜禽,致使猪鸡的蹄、爪及腹部皮肤等处被严重腐蚀,甚至肚皮爆裂。配制消毒药并不是浓度愈高愈好,要针对不同杀菌谱选药,并按使用方法确定配制浓度,同时还要注意水的硬度、酸碱度等,以确保消毒药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九、盲目消毒的误区

   

消毒应分为定期消毒和临时消毒,定期消毒是针对当地常发生的疫病种类、畜禽种类、不同季节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安排、如药物种类、使用浓度、消毒方法次数,以及消毒药物的轮换等。这种消毒是预防性的,但它至关重要,要制定周密的计划,不可随心所欲。



在受到某种疫病威胁,或已发生疫情时,要根据情况制定临时消毒计划,除考虑选用针对性的消毒药物、消毒方法之外,还必须全面彻底的进行全方位大扫除、大消毒,并应反复进行数次。定期性消毒对行政区和生产区可有不同的要求,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程序和要求进行消毒,不论是行政领导、技术人员或饲养工人,都应接一个标准执行。



许多养殖场对外来人员要求严,对本场人员松的“外紧内松”“偷工减料”现象常有发生,如不经任何消毒从饲料间、粪场等通道进入生产区的,基本都是本场人员。





十、过份依赖消毒的误区

   

消毒是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消除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的蔓延。就与其同等重要的还有许多环节,如对病死畜禽做无害化处理,做好环境控制,改善养殖设备,处理好污水粪便,消灭蚊蝇和老鼠,加强饲养管理,免疫预防,增强畜禽抗病能力等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应树立兽医保健的新概念,它针对的是预防保健,不是治疗,面对的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不难看出,消毒只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手段之一,而不是也不可能是防制疫病的唯一措施,一定要全面理解,认真落实。



十一、未重视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消毒(灭菌)时,除了应注意消毒方法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外,还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不论使用哪种毒方法,其消毒效果都会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因素的掌握和加以利用,能提高其消毒效果,反之则会影响消毒效果或导 致消毒的失败。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消毒的剂量

  消毒剂量是杀灭微生物的基本条件,它包括消毒强度和时间两方面。消毒强度在热力消毒时是指温度高低;在化学消毒时是指物浓度;在紫外线消毒时是指紫外线照射强度。一般来说,增加消毒处理强度能相应提高消毒(杀菌)的速度;而减少消毒作用 时间也会使消毒效果降低。当然,如果消毒强度降低至一定程度,即使再延长时间也达不到消毒目的。

微生物污染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的种类不同,对其消毒的效果自然不同。另外微生物的数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前要考虑到微生物污 染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来说,微生物的抵抗力越强、污染越严重、消毒就越困难。

温度的影响

  除热力消毒完全依靠温度作用来杀灭微生物外,其他各种消毒方法亦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无论在物理消毒还是化消毒剂中,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关于温度变化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的程度,往往随消毒方法、药物及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可温度系数来表示。举例来说,戊二醛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很大,低温下显着有较低的活性 - 对抗结核杆菌时,20oC较25oC减少100倍的活性。

  

相对湿度

  消毒环境相对湿度对气体消毒和熏蒸消毒的影响的影响十分明显,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甚至导致消毒失败。室 内空气甲醛熏蒸消毒的相对湿度应为 80--90%,小型环氧乙烷消毒处理的相对湿度以 40--60% 为宜,大型消毒(>0.15立方米)为 50%--80%。另外紫外线在相对湿度为 60% 以下杀菌力较强,在 80%--90% 时杀菌力下降 30%-40%,因为相对湿度增高会影响紫外 线的穿透力。

  





 酸碱度(PH值)



 酸碱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某些消毒方法的效果。一方面是PH值对消毒剂本身的影响会降低或提高消毒剂的活性;另一方面是PH 值对微生物的影响。如戊二醛在PH值由 3 升至 8 时,杀菌作用逐步增强;而次氯酸盐溶液,PH值由 3 升至 8 时,杀菌作用却逐 渐下降;洗必泰、季铵盐类化合物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较大。



  

   有机物质

  消毒环境中的有机物质往往能抑制或减弱消毒因子的杀菌能力,特别是化学消毒剂的杀菌能力。这是因为一方面有机物包围在 微生物周围,对微生物起到保护作用,阻碍消毒因子的穿透;另一方面在化学消毒剂中,有机物本身也能通过化学反应消耗一部分化学消毒剂。

各种消毒剂受有机物的影响不尽相同,如在有机物存在时,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显著下降;季铵盐类、双胍类和过 氧化合物类的消毒作用受有机物的影响也很明显;但环氧乙烷、戊二醛等消毒剂受有机物的影响比较小。如果有机物存在,消毒剂 量则应加大。

拮抗物质

  对于化学消毒方法,要注意拮抗物质的中和与干扰。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作用会被肥皂或阴离子的洗涤剂所中和;酸性或碱 性的消毒剂会被碱性或酸性的物质所中和,减弱其消毒作用。

穿透作用

       物品被消毒时,杀菌因子必须直接作用到微生物本身才能起杀菌作用。不同消毒因子穿透力不同。例如,干热消毒比湿热穿透 力差;甲醛蒸汽消毒比环氧乙烷穿透力差;紫外线消毒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和浅层液体中的微生物,一张纸即可使其杀菌力降低 95% 以上。







其它需要重视的方面



在挑选消毒剂之前,有几个要点需要搞清楚。首先,对于多数消毒剂来说,如果不先将欲消毒表面清洗干净,消毒剂是无法起到消毒效果的。





消毒活性

有机质,例如:土壤、植物残体(如稻草)、奶、血、脓以及粪便等,通常会使消毒剂丧失活性,从而保护其中的细菌和病毒不被消毒剂杀死。氯制剂就明显地存在这个问题。例如漂白粉,其中有效成分是氯,当它按消毒清洁表面的浓度应用时,如果遇到粪、奶等有机质,活性会很快丧失。次外,水质较硬的水也可令某些消毒剂活性降低甚至丧失。

保证新鲜

有些消毒剂制成溶液后,活性只能维持几天的时间。如果消毒液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超过好几天,或者被粪便之类的有机物质沾染,那么消毒液就会失去活性,可能起不到消毒效果。更严重的问题是,用这样的消毒液消毒会造成安全的假相,使管理人员麻痹大意。当然,对于许多消毒剂来说,可以靠增大浓度、延长接触时间来弥补活性下降的问题,但这样一来会使成本增加很多,实用价值不大,有的还会造成腐蚀。消毒液的制备要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来进行,现用现配,保持新鲜。

  环境干扰

在挑选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消毒剂应用环境,包括水质的软硬、是否存在有机物质污染等,需挑选在相应条件下可有效杀灭多数病原的广谱消毒剂。还要充分考虑到消毒剂可能存在的毒性和腐蚀性。



zhangx1970 发表于 2009-8-29 10:23:36

养殖中的基本常识应当学习

流飞飞 发表于 2009-8-29 12:43:52

谢谢楼主辛苦了.学习 :)

牧鱼郎 发表于 2009-8-29 12:44:03

老纪,这篇文章不错,好像最近没有怎么见你啊
可好? :lol:lol:lol

qweh5n1 发表于 2009-8-29 13:10:46

:victory::P:o 的确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人都忽略这一点啊

柴鸡养殖场主 发表于 2009-8-29 15:03:19

在现实的工作中,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道理的,

无忧蓝天 发表于 2009-8-29 15:22:35

回 楼主(鸡晓岚) 的帖子

受益菲浅,谢谢! :victory:

山亭鸡 发表于 2009-8-29 15:57:58

值得学习,消毒工作很重要,直接关系到鸡的发病率!支持

bian123 发表于 2009-8-29 15:59:05

谢谢楼主介绍经验知识。

燕子好可爱 发表于 2009-8-29 16:29:48

谢谢楼主的经验,学习了

驾鸡出游 发表于 2009-8-29 16:39:54

谢谢楼主的详细讲解,受益匪浅

雄鹰小菜鸟 发表于 2015-8-12 15:18:38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