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母鸡的“至暗时刻”
当母鸡产下第一枚蛋,作为养殖者,我们除了关心未来产蛋高峰如何,还会关注开产阶段的死淘。
这个阶段的死淘最可惜。养鸡人常说,“死鸡不下蛋”。
漫长的育成期都是在为产蛋做准备。免疫、分栏、不断的饲料投入,都是对产蛋期的前期“投资”。最终,母鸡以产受精蛋的形式给我们回报。
刚开产就出现死淘,意味着母鸡还没有做出任何的贡献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未来种蛋和鸡苗成本也会上升。
对于肉种鸡来说,从开产到高峰,每1%的死淘,约等于入舍母鸡产的可孵化蛋数减少了1.25枚。
这可都是¥¥¥啊!白白损失了。
开产期前期,死淘最常见的形式是卵黄型腹膜炎(EYP)。EYP不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很多时候是和管理相关联的。如何去减少和避免EYP的发生对于控制开产的死淘非常关键。
在这里就必须说一说开产应激的问题。
开产应激其实往往在管理上容易被忽略或者低估。因为大家觉得母鸡从一个青年鸡变成了产蛋鸡,身体发育已近完全成熟,看似它们也应该更加“皮实”了。
其实不然。
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整个鸡群从入雏到开产,通常也就是前2周会出现一些死淘,育成期基本不会出现任何高死淘。
但是一加光开产通常就会出现一个死淘高峰,这就是因为在准备开产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应激源引入了鸡群。
什么是应激?
“应激”一词对应的英文是“Stress”,也被成为“压力”。
对于家禽而言,应激最简单的定义之一就是: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时,所表现出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
应激也分好坏。好的应激对于鸡来说会有正面的刺激作用,可以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而坏的应激会产生负面影响。当坏的应激累积起来时,则被称为累积应激,它会导致家禽生产表现和健康状况的恶化。
有很多动物福利的研究,都非常关注应激产生的动物生理生化的改变。
未来很可能会用应激的指数来指导和评估鸡群的动物福利水平,有机会我们可以把应激和动物福利单独拿出来讨论讨论。
开产准备到高峰的应激
母鸡由一只青年鸡变成了下蛋的母鸡,在这个重要的转变过程中它们也经历了很多变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从准备开产到高峰,鸡群中都有哪些应激源?
01 加光
在进入育成期之后,鸡舍的光照就会下降到10lux以内。
为什么需要遮光进行鸡的育成,主要有三个原因:
[*]能够人为的控制鸡性成熟的时间
[*]保证鸡群性成熟的同步性
[*]避免鸡群出现光敏感钝性
育成后期,鸡舍的照明强度(照度)直接增强了约10倍以上(100lux左右),这种强烈的光照的变化是一种应激。
从光照的程序上也能看出,除了光照强度增加之外,光照的时间是逐渐的增加到产蛋期的光照时长。
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刚刚开产早期,过度的光照刺激卵泡超数发育,早期出现双黄蛋数量多。
过度的卵泡发育也会增加卵黄坠入腹腔的几率,最终导致卵黄型腹膜炎。
02 换料与增料
母鸡在从育成期进入产蛋期还需要换料,因为开始产蛋之后需要及时给鸡群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来维持产蛋,此外还需要增加额外的钙来保证蛋壳的形成。
育成料和预产料里的钙的含量大概在1%,而产蛋料里面的钙含量则上涨到了3% 。
从预产料到产蛋料也是需要逐渐的过渡,两种饲料逐渐的混合慢慢过渡到全部是产蛋料。
这里尤其需要注意,有时候产蛋鸡不多全部换成产蛋料,鸡吸收了大量的钙但还没开始产蛋进而出现钙抽搐的问题(母鸡的低血钙性痉挛)。
换料也会改变家禽肠道内微生物的稳态,此时很容易发生肠道问题。
除此之外,鸡只随着产蛋的上升料量也跟着提升,比如肉种鸡在育成的末期料量通常在115-118g,而高峰期的料量则能达到165-167g,一只鸡从25周到30周这短短的5周时间里面料量的增幅达到了43.5%, 这些额外饲料量的增加对于鸡而言也是非常大的应激来源。
03 公母混群
公母混群是一个强烈的心理应激。
在育成阶段,公鸡和母鸡都是分开饲养的,不在同一个栏中甚至不在同一个鸡舍同一个农场。公鸡和母鸡在混群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形成“社会秩序”。
如果公鸡和母鸡的性成熟不同步,在鸡舍中还会出现公鸡追逐未性成熟的母鸡。
公鸡“欺负”母鸡,公鸡与母鸡过度的交配造成母鸡死亡。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我们见到的景象就是母鸡都留在漏粪地板上,而公鸡则都在中间的垫料区。
如果母鸡没有完全准备好下蛋,它们就会对性成熟的公鸡产生恐惧。在追逐或者交配的过程中会造成母鸡腹腔内的卵泡破裂最终导致卵黄性腹膜炎。
04 转群的应激
有一些公司采用的是两阶段饲喂模式,从青年鸡/育成场转到产蛋场。
从老的环境转入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尤其是育成多为全地面饲养,而产蛋场多半是“两高一低”,鸡只还需要学习上下地板。
另外鸡群还要经历装入运输框再长途运输的过程,很多的种鸡手册在20-21周时候都会推荐料量有一个小的增加,就是考虑运输的应激给与额外的料量让鸡群能够保持生长。
05 生产繁殖应激
从育成到开产,对于母鸡来说,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代品种的母鸡都是产蛋“狂魔”。
一旦开产,就进入了繁忙“工作”状态。除了晚上约8小时的休息时间,白天很难好好休息。对于人类,很多人认为女性生孩子就是在走“鬼门关”!可母鸡每天都在不停的“生产”。
早上开灯后,吃料、饮水、产蛋、交配、整理羽毛...一刻不停的母鸡可能会怀念育成期悠闲的时光。
应激的危害及应对
通常,母鸡可以轻松应对一定程度的应激。就像前面说的,短暂的应激对于机体甚至可能是一个好的刺激,它会提高心血管的速率并且激活免疫反应,同时提高能量的利用。
但是如果鸡群长期的暴露于不良应激之下,就会出现一些中长期甚至是慢性的应激症状,表现为食欲废退,压力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的过度分泌造成内分泌的紊乱,繁殖能力下降,免疫抑制等等。
此时的鸡群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一旦有任何病原的入侵都会给疾病的感染创造机会。
减小母鸡的开产应激,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01 加强该阶段的管理
这永远排在第一位。该阶段的鸡群很敏感,无论是饲喂、免疫、加光还是环控,都要比平时额外注意。
02 渐变式改变
应激的源头,往往是偏离正常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越迅速造成的应激越是强烈。所以我们在进行生产改变时,尽量采取渐变式。比如换料,分多天甚至一周去完成。比如加光,光照时间的增长要分阶段进行。
再比如公母混群,可以在一开始混合少量公鸡,等母鸡有所适应时,再逐渐添加剩余的公鸡。
03 提供额外的关怀
此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补充一些营养,比如在饮水中添加氨基酸和一些维生素等,来保证鸡群在出现应激,营养摄入和利用出现问题的时候,还能够维持足够的营养需求。
成为一只产蛋母鸡有多么的不容易。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更是要小心呵护鸡群,减少和控制应激的发生。
让鸡妈妈顺利渡过这个“至暗时刻“。
冷应激
最后谈一下这个季节常出现的“冷应激”。
鸡在鸡舍里,但外界天气一直是影响鸡群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较高温,鸡更容易适应低温,且冷应激通常不明显,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冷应激状态下,鸡的免疫系统和整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采食量可能提高但消化效率会降低(消化酶减少),更多的能量用于保持体温可能导致增重减缓等。同时秋冬季节为了舍内保温,通风量较小且舍内空气质量不佳,一些呼吸道疾病就更容易发生(MG、传支或H9等)。
实际生产中,冷应激的发生常常与两种情形有关。
第一种,是由于外界温度的剧烈变化。
如果温度是缓慢降低,一般鸡群会适应这个变化。但是,大自然显然并不会主动配合我们。在北方的秋冬季节,温度和天气变化波动都很大。造成应激的程度取决于天气变化的速度、持续时间和鸡群状况。
第二种,是不合理通风造成的。
比如通风过度、进入鸡舍冷空气没有与热空气充分混合而直吹鸡群等。甚至导致舍内局部鸡只体温过低。这种是管理问题,需要立即纠正。
处理冷应激,打铁还需自身硬。
首先要解决自身管理问题(如果有),同时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天气变化、了解自己鸡群的情况比如目前的应激承受能力。
在应激到来之前(天气剧变),提前准备、迎接挑战,帮助鸡群完成这个过渡。
来源:poultry times,作者:孔大神,图:麦老师
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挺好的文章,感谢分享 文章主要强调的是外部应激因素,这种现象呈普遍性,用外在因素难以阐述清楚;个人看法主要是蛋鸡开产“生理应激”是主要问题所在...。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