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2-10-25 19:55:48

中兽药产品效果不好多与如下原因有关系

在日常市场调研走访中,经常有客户在接触、使用中药时面临如下困惑:中药不怎么会用或使用了却没用出效果。本期内容就聊聊中药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常见误区。

药不对证
中医讲用药基本大方向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盲目用药,就会“南辕北辙”,往往是用不出效果的最常见原因。

如家禽受凉感冒初期,畏寒怕冷,喷嚏、鼻流清涕,气管清亮,本该用荆芥、麻黄、防风等温性药物,促进肌表血液循环,驱风散寒,结果却大量误用黄连、黄柏、大黄等寒性药物,药不对证,往往看不出效果。

这是因为表寒未解,时间长了(2-3天后)机体会因散热不畅产生郁热/内热,而此时你虽然用了寒性药物提前防止内热产生,但表寒的扎堆、喷嚏、清鼻涕没有缓解,故而用完药你会发现病情没怎么发展,但喷嚏、甩鼻仍存在的情况,甚至呼吸道情况加重。

再比如家禽临床出现发热、泻痢腥臭、剖检胃、肠出血时,却使用党参、黄芪、肉桂等温补药物,此谓热病用热药,用后效果更差,耽误病情。

此外,药力轻浅的药物(金银花、薄荷、荆芥、菊花等)不宜用于败血症明显的重病,虚证(如脾虚泄泻)也不可一味投苦寒药物药物损伤脾胃正气。

剂量不对
不同剂型的中兽药产品,其使用的有效剂量不同。一般来说,散剂系药材直接粉碎、包装,药材用量药大些,剂量常在1kg拌料200kg上下浮动,也有细心养殖户将中药开水焖泡15-20min后用2层纱布过滤,滤液饮水,滤渣拌料,效果会更好些。

口服液系药材经过提取、除杂、浓缩并经灭菌、灌装而成,药材吸收利用度高些,药材用药量相对小些,1升纯中药口服液兑水量常在600kg水上下浮动。

不同用途,剂量不同。预防用药相当于治“未”病,常用增免类或扶正祛邪类药物,缓解亚健康或及早清除体内毒素垃圾,治疗用药相当于治“已”病,敌人已经杀进城门了,破敌祛邪的力量自然要重些。通常预防用药拌料/饮水量一般是治疗拌料/饮水量的1.5-2倍。


不同病情,剂量不同。用药如用兵,有时需要根据病情主要矛盾酌情增减,如支气管堵塞,剖检10只鸡有1-2只鸡堵气管时,需要抗病毒同时大剂量化痰药物,如麻杏可用到日常用量2-3倍或3天药用作两天使用,则可快速截住病势,否则容易贻误病情。

此外,市场上有的厂家,剂量虚高不实,兑水300斤的却标称400公斤,也有的厂家“神”药:100克的颗粒兑水1吨,大家想想,100g颗粒最多含药材500g(中药提取是靠细胞内外浓度差,而药材太多药液太稠活性成分提取不充分),每只鸡0.06g药材,真是活久见,是纯中药吗?

调剂不对
与西药一样,中兽药产品之间也存在配伍协同,只不过中药叫调剂。一般而言,感冒、流感、新城疫等常见病,寒、热药性一致的方剂可联合应用,如连花清瘟胶囊=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红景天+大黄,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麻杏石甘汤+复方鱼腥草合剂(双黄连+板、鱼)+麦冬+知母。四逆汤、荆防败毒散、麻黄桂枝散等温热性药物不宜与清瘟解毒口服液、清解合剂、四黄止痢颗粒等联用。另外,双黄连口服液(无论人药、兽药,注射液结果也一样)与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物本身存在一些金属离子及其他化学成分的螯合反应,产生絮状沉淀,建议在临床使用中分开使用。

其它原因
忽视动物体质。动物体质不同,肉鸡(类似小儿体质)和蛋鸡(类似产妇体质),大肉食和817之间药物敏感性、攻毒敏感性也稍有不同。我们曾经用相同剂量的大肠杆菌做动物攻毒试验,发现蛋鸡耐受性明显高于相同日龄的817肉鸡,同样药物,因为体质原因代谢效率不同,用药的剂量也应有所差别。

水质对药效的影响。中药口服液一般PH在5-7之间,如果很多在别处使用有效药物在当地效果不明显,可考虑水质因素,若属偏碱水质,则可考虑用药时添加酸化剂协同用药。若属偏酸水质,则可考虑用药时添加小苏打。

最后就是有些不良厂家复方药非法套用中药批号,明明里面是退烧药或西药,却使用中药四逆汤(回阳救逆,药性辛热)文号,药性寒热不符,效果自然好不了,且存在药政风险。

来源:网络。主要用于供给大家学习、交流。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您如果有不同的观点,欢迎跟帖互动。


可兽医 发表于 2022-10-25 20:59:02

还有一个,中药质量不过关

丨永不言败丶 发表于 2022-10-26 09:06:21

感谢分享~

DF蓝天白云 发表于 2022-10-26 10:40:05

讲的很好!!

剪刀客 发表于 2022-10-26 16:03:23

谢谢分享

小陕菜 发表于 2022-10-26 19:21:53

中药是门实践学,市场是门经济学。买家要疗效,卖家要效益,疗效要真材实料,效益要降低成本……很多时候是价格影响了用量,成本和疗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兽药产品效果不好多与如下原因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