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2-5-16 10:30:00

山东省家禽主要流行疫病的新发特点与综合防控

摘要:山东家禽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形成了较大的规模优势、较强的产能优势、较高的科技优势、较前的产业化优势,占有领跑全国发展、追赶国际先进的位置,处在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建设推进的时期。但仍面临产品质量不稳、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的诸多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稳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疫病流行出现新的特点,本文根据近年来禽病流行发展态势,综述禽病防控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流行病学;家禽;动物疫病;防控

1 主要流行疫病的发病特点和原因

1.1 种源净化不够

种禽质量低劣,造成垂直传播疫病增多,反映出对种源净化问题重视不够,种源净化不彻底。例如禽腺病毒病,在种鸡净化,特别是种公鸡的检测、净化方面存在问题突出。

1.2 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原有疫病病原不断变异

研究证明,H9N2禽流感病毒是多种新型流感病毒的“母病毒”,如H7N9、H10N8、H5N2等,都含H9N2病毒基因,病毒毒力和复制能力增强,组织嗜性变广。近年来,部分养殖场陆续出现了以喉气管出血严重为主要变化的H9N2,同时,新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性增强,公共卫生学意义越来越明显。

1.3 条件性致病因素增多

通风和温差等环境控制不当造成应激而引起的疫病增加明显,多项调查显示诱发H9N2的关键是应激因素所致;运输等制造了禽流感的传播途径。比如淘汰鸡运输前后和途中,车辆未规范执行严格消杀和保护,是造成禽流感传播的主要途径。

1.4 产能扩张无序,防控压力增大

2020年,山东禽肉产量达到285万t,禽蛋产量达到410万t,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中养殖企业通过生产管理体系认证的达到45%,也就是说低端养殖管理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养殖者为了追求产量,未严格按照防疫条件和科学管理要求盲目增量养殖,造成养殖场和场内存栏密度大,继而疫病防控压力增大、防控标准执行不到位、导致疫病增加。

1.5 饲养管理方式落后

养殖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普及程度不够高,发酵床养殖技术应用范围覆盖率低,低端养殖目前还占有一定比例。

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饲养管理人员和非养殖场人员进出厂区频繁、消杀不规范、混养、防鼠防鸟设施设备不健全等一系列严重生物安全隐患,疫病传播风险高。

饲料营养缺乏、不平衡,霉菌毒素超标、中毒性疾病增多,导致机体抵御疫病能力降低。近年来,商品肉鸡、肉杂鸡鸡腺胃炎发病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①维生素、矿物质缺乏,而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缺乏会直接增加肌胃溃烂的机会。饲料氨基酸不平衡,蛋白质缺乏,微量元素锌、铜过量等易引发疾病;②如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霉变。成品饲料存放环境过于潮湿、阴暗、通风较差、没有彻底进行消毒等,导致大量的霉菌滋生,生物胺过多。成品饲料中的鱼粉、血粉、肉骨粉等被污染产生生物胺等,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饲料的氨基酸不平衡,生物胺含量过多;③使用剂量过大或者长时间使用有强烈刺激胃肠道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药物因素也是导致中毒性疾病增多的原因之一。综上,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疫病病原微生物便有乘机入侵暴发趋势,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1.6 饲料禁药造成细菌病发生明显增加

饲料禁抗势在必行,但细菌耐药性增强已是现实存在。欧洲养殖禁抗也经历了同样的阵痛,替代品的研发应用迫在眉睫,微生态、酶制剂等提高转化率、增强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地位日显突出。

1.7 多种病原共存造成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现象普遍,协同致病增多

近年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腺病毒病流行严重,更重要的是发生此种疫病时,一般同时存在几种疫病的混合、协同感染致病。山东禽体系研究团队对48份FAdV-4阳性的病料进行NDV、H9-AIV、IBV、IBDV、ILTV、CAV、REV、ALV检测,结果发现:26份有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占比为54.2%)、 17份有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占比为35.4%)、5份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占比为10.4%)、3份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占比为6.3%)、13份同时存在禽腺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27.08%)。

1)易发生混合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伴H9禽流感、大肠杆菌、支原体混合感染,禽腺病毒病群禽腺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混合感染,临床中也发现了其他混合感染增加的情况。频繁的混合感染和减毒活疫苗的广泛使用,造成野毒株之间、疫苗之间以及野毒株和疫苗株之间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断产生新血清型,新毒株产生以后,在宿主体内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变异分化。

2)尤其是免疫抑制病之间易发生混合感染。实验证明,在其他免疫抑制病毒,如马立克氏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存在的情况下对IBV进行传代,会促进IBV的演化。临床上FAdV-4 型禽腺病毒病大多存在混合感染,主要是免疫抑制病的混合感染,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后所引起的免疫抑制会促进腺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染性贫血共感染会引起高死亡率。

1.8 有效的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不足

鸡的呼肠孤病毒病引起鸡的多种疾病,在我国主要导致3种疾病:鸡呼肠孤病毒感染(病毒性关节炎、矮小综合征等)、 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花肝病、鹅白点病)-鸭呼肠孤基因1型、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感染(鸭鹅脾坏死病)-鸭呼肠孤基因2型。三者之间无论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或是从病毒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片段特征和序列同源性、抗原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尽管有疫苗可用,但病毒重组速度远远超过针对新毒株疫苗的制备,由重组的新毒株造成的免疫失败而引起疾病还是逐年增加。

1.9 疫苗使用不当

部分养殖场思想观念落后、防疫知识欠缺,没有根据自己的养殖场流行病情况建立科学的防疫程序、没有合理的选择毒力适宜的疫苗,疫苗使用不严谨,更有养殖者认为只要打疫苗就万事大吉。

2 综合防控措施

针对上述疫病流行特点和原因分析,我们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2.1 提高科学的饲养管理水平

要建立科学饲养管理理念,用科学认知指导养殖场的各项管理行为;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方式,发展发酵床养殖等生态环保养殖技术,逐步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使用经过理论实践检验的先进饲养设备;严格实施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病发生概率。

2.2 做好种禽选择

选择优良的种禽。必须选择无垂直传播疾病、重要疫病母源抗体高且均匀并且营养全面的种禽;种蛋入孵前消毒,孵化室、出雏室消毒良好,出雏及时免疫和营养。

2.3 改善饲养环境,做好清洁消杀工作

合理的密度、通风,温差、应激和微生物及环境因子有效控制。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质量,加强卫生消毒、改善舍内环境,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避免跑冒滴漏,避免温湿差过大、创造适宜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可添加抗菌药物等改善和加强对微生物、环境因子等的有效控制。

2.4 全价平衡的营养

全价营养的同时,为提高抵抗力可适当补充葡萄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毒干扰素、抗病毒中药剂;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好原料质量监测关,除了玉米、豆粕之外,还要因养殖品种不同注意氯化胆碱和酒糟的检测;饲料应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禁止饲喂过期变质饲料,特别注意5—9月份饲料要添加脱霉剂,严防饲料霉变。

2.5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

严格落实全进全出制度;严格控制养殖场的人员流动,特别是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区域;严格日常消毒,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用具严格消毒,切实做好各项消杀;避免不同动物的混养,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避免野生禽鸟、老鼠、昆虫等与家禽接触,减少与其他病毒的重组几率,此项针对有效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不足的疫病尤为重要;一旦感染出栏,严格彻底清洗、消毒和空舍。

2.6 良好的先天免疫和及时、有效的疫苗免疫

根据养殖品种差别、针对特定的疫病和本场流行情况,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选择优良的、毒力适宜疫苗,进行科学的免疫。

1)应免尽早免疫。比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尽量在出壳3d之内完成。尽早启动机体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反应,建立起良好的特异性免疫防线,但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没有发病的鸡场最好不要使用疫苗,受威胁严重鸡场,可用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发过病的鸡场,30日龄内雏鸡可用TCO免疫或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痘病毒基因工程疫苗,40日龄以上,可选用CEO免疫。

2)交叉保护:不同疫苗组合增加保护范围,2种以上不同毒株的活疫苗交替使用,提供交叉保护;避免疫苗反应:弱雏,感染败血支原体、患有免疫抑制病等的雏鸡以及不良环境都会引起程度不等的疫苗反应。

3)慎重选择接种疫苗:建议选择大企业、专业的高质量疫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和循环抗体能够减轻病毒对实质性器官(肾、卵巢、输卵管等)的损伤;使用与本地区流行病毒相适应的疫苗,免疫效果好,并可以减少病毒重组变异的概率。没有发现的基因型病毒存在的区域,可以不使用该类疫苗。

4)加强监测,密切关注流行毒株变异和流行规律,及时更换疫苗毒株。要特别注意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等免疫抑制病的防控。

参考文献:略,作者:韩合国/利津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22年4月刊

河北1刀客 发表于 2022-5-16 16:29:09

近年来,部分养殖场陆续出现了以喉气管出血严重为主要变化的H9N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家禽主要流行疫病的新发特点与综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