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国内肉鸡产区IBDV流行趋势分析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鸡的一种重要免疫抑制病,严重威胁养禽业健康发展。其病原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结构蛋白VP2是IBDV的衣壳蛋白和主要保护性抗原,与病毒的毒力、细胞嗜性和抗原变异有关。VP2的aa206~aa350被称为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HVR),常被用作IBDV的遗传演化分析。
IBDV 有两个血清型,血清I型主要引起鸡发病,血清II型对鸡不致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血清I型IBDV主要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变异,相继出现了经典株(Classical IBDV)、变异株(Variant IBDV)和超强毒株(Very virulent IBDV,vvIBDV)。
诗华科学支持与诊断中心(SSIU)在2020~2021年间从全国15个省份的肉鸡群采集法氏囊组织1613份,通过巢式PCR技术对IBDV VP2基因进行扩增;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测序,通过Geneious等相关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法氏囊组织采集区域分布
2、全部样本IBDV检测情况
3、IBDV野毒株分析情况
注:超强毒株在湖北省和云南省检出比例较高(分别占当地阳性数的46.5%和68.9%)。
4、不同品种肉鸡产区IBDV检出情况
白羽肉鸡产区IBDV监测数据
黄羽肉鸡产区IBDV监测数据
结论与分析
通过检测数据可以看出,IBDV在国内肉鸡产区仍然具有很高的检出率,且存在经典株、超强毒株和变异株共存的局面。在大家的认识中,经典IBDV和超强IBDV会造成感染鸡只的腿肌、胸肌出血,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以及法氏囊肿大、出血等典型症状。而目前成为优势流行株的变异IBDV,临床感染主要造成法氏囊萎缩、引起免疫抑制,大多数时候仅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其对生产效益造成的危害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与H9、IBV等混合或继发感染时,造成的危害会更加严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肉鸡产区仍需加强IBD的监测和防控,在关注经典株、超强毒株的同时,完善变异株的防控策略。
来源:诗华家禽,作者:李慧,吕红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