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能繁母猪增加33万头!产能去化速度放缓!生猪市场何时迎来拐点仍是谜…
近半个月时间,生猪市场利空云集。养殖端集中出栏、终端需求偏弱、白条烂市、屠宰企业亏损加剧、公共卫生事件等,导致行情持续低迷,养殖和屠宰企业信心受挫,市场悲观情绪渐浓,且对节后行情不看好。12月份能繁母猪增加33万头!产能去化速度放缓!生猪市场何时迎来拐点仍是谜…
1、产业各环节后市心态
Mysteel农产品统计了200家样本企业对春节之后猪价的预期,其中养殖企业88家,经纪28家,屠宰企业49家,动保及冻肉贸易端9家以及金融从业者26家。
统计有2%-22%的看涨心态,33%-77%的看跌心态,23%-45%的震荡心态。
总体观察分析图表,节后归来大部分产业客户和非产业客户认为价格下行为主。供需基本面来看,首先供应方面,规模场和散户正常出栏,按部就班,依旧根据自身状况灵活调整出栏节奏,预计部分规模场压力仍存。
而需求方面,按照惯例,节后终端销量或减少,目前部分主销区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加剧,初步判断同比已减少20%左右。节后集中需求高峰已过,因此不乏出现淡季更淡局面。
基于以上,阶段性供应过剩局面延续甚至加剧,愁云惨淡之下,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生猪市场何时迎来柳岸花明?会否像大家一致预期的出现在三季度或者某个准确的月份?
2、产能去化
首先从从产能去化方面看,据农业农村部公开数据显示,能繁殖母猪存栏4329万头,较2021年6月年内峰值4564万头,总体下滑5.15%,且相关数据显示,自7月份开始连续6个月回落。
按此速度,理论来看,2022年下半年或降至正常水平,业内人士也普遍寄希望于下半年。但值得关注的是,1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11月份不减反增,增加33万头,幅度为0.8%。说明产能去化速度有所放缓。
综合来看,行情好转大概率会出现在下半年,但是众望所归,如期而至,还是迟迟未到,另人大失所望,真正的时间节点,仍充满变数。
3、需求昏昏沉沉 屠企开工跌跌宕宕
再来看屠宰端,2021年,全国重点屠宰企业开工率22.32%,环比2020年的18.69%上涨3.63个百分点,相比2019年的33.64%降幅达到11.32个百分点。
2021年屠企开工率呈震荡调整趋势,受到FW疫情、新冠疫情、进口冻品和肥白条大量入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体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对于屠宰毛利润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生猪价格及白条肉价格。2021年国内生猪产能恢复,猪价进入下滑甬道,在2021年10月初,猪价较年初跌幅达到55%以上;白条肉价格同时也受猪价“跳水”式下滑的影响,跌幅达到50%以上。
2021年年初因冬季疫情原因,各地均有压栏情况,二季度开始“牛”猪出栏,其价格低于标猪价格,使之屠宰收购价格与白条肉价价差增大,拉动屠宰加工毛利出现了上涨。
到2021年10月初期全国生猪价格跌至全年最低点,终端零售肉价约在12-16元/公斤,各地商超、农贸市场开始反季节促销,引发灌肠高峰,白条销量剧增,带动生猪价格微涨。而后天气转冷,市场需求肥猪,但在由于价格低位养户多以115-125公斤标猪出栏为主,市场150公斤以上大猪稀缺。
阶段性的大猪供应短缺,引发价格快速上涨,白条肉价同时跟涨。但受10月初的消费前置的影响,目前市场需求跟进放缓,对高价白条肉接受有限,从第42周到2021年年末的52周,屠宰毛利均处于亏损状态。
来源:猪友之家 要是没有非洲猪瘟疫情剧烈调节,2022猪常年不会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