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979 发表于 2021-8-12 08:15:46

中西医之药理病理学

本帖最后由 探索1979 于 2021-8-12 09:50 编辑

没有发中医自己的研究报告(辨证论治 中药炮制等) 也没有对中西医药理病理其它知识点做更多的表述 希望有知道的老师补充
肾阳虚外感小鼠模型建立和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研究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722/123616266.shtm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痰瘀互结型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https://xuebao.zcmu.edu.cn/ch/re ... xb&year_id=2021

探索1979 发表于 2021-8-12 08:30:58

本帖最后由 探索1979 于 2021-8-12 09:09 编辑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药物代谢动力学

   01-01 药理学总论-绪言

   01-02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02-01 药物效应动力学

   02-02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3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胆碱受体激动药,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03-01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03-02 胆碱受体激动药
    03-03 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第4章 M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

    04-01 M胆碱受体阻断药
    04-02 N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5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05-0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05-02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6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镇静催眠药

    06-01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06-02 局部麻醉药
    06-03 全身麻醉药
    06-04 镇静催眠药

第7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抗精神失常药

    07-01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07-02 抗精神失常药

第8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镇痛药

    08-01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08-02 镇痛药

第9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痛风药

第10章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抗心律失常药

    10-01 离子通道概论及钙通道阻滞药
    10-02 抗心律失常药

第11章 利尿药,抗高血压药

    11-01 利尿药

    11-02 抗高血压药

第12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2-01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12-02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第13章 抗心绞痛药,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13-01抗心绞痛药
    13-02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14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14-01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4-02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4-03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

第15章 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15-01性激素类药及避孕药
    15-02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第16章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16-01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16-02胰岛素及其他降血糖药

第17章 抗菌药物概论,Beta-内酰胺类抗生素

    17-01 抗菌药物概论
    17-02 Beta-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18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18-01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18-02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8-03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第19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19-01人工合成抗菌药
    19-02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20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抗寄生虫药

    20-01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20-02 抗寄生虫药

第21章 抗恶性肿瘤药

第22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基因治疗

    22-01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2-02 基因治疗

第23章 遗传药理学




不是一个课程的课件但原理一样

赵德峰 发表于 2021-8-12 08:31:11

客观存在是一样的,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探索1979 发表于 2021-8-12 08:47:54

赵德峰 发表于 2021-8-12 08:31
客观存在是一样的,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赵老师我比较支持前段话(客观存在是一样的)后半段支持一半技术问题对角度起了影响 甚至是绝对的不过赵老师这仅仅是我的观点

探索1979 发表于 2021-8-12 09:19:32

《方剂学》课程简介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基础课程;是在中药学基础上研究药物间配伍关系和配伍规律以及君臣佐使地位的知识体系;是揭示多因素作用下药物间组合效应和效应机制的学科;是中医基础学科与中医临床学科相互沟通必须经由的桥梁学科;是指导中医临床处方用药和中药新药开发的应用基础学科;是中医药学基本特色和优势的载体和表观形式。

第1章 总论

第2章 各论

    02-01 解表剂
    02-02 泻下剂
    02-03 和解剂
    02-04 清热剂
    02-05 祛暑剂
    02-06 温里剂
    02-07 表里双解剂
    02-08 补益剂
    02-09 固涩剂
    02-10 安神剂
    02-11 开窍剂
    02-12 理气剂
    02-13 理血剂
    02-14 治风剂
    02-15 治燥剂
    02-16 祛湿剂
    02-17 祛痰剂
    02-18 消导化积剂
    02-19 驱虫剂
    02-20 涌吐剂
    02-21 痈疡剂

第3章 总体复习

马连松 发表于 2021-8-12 17:47:18

中医学的精华不仅知道药理,还应明白药性,比喻说干姜和附子都是温阳药。干姜是性守而不走,附子是性性走而不守。苏子,莱菔子,葶苈子均有降气平喘之功效。凡咳嗽喘急常相配伍,但莱菔子消痰破结之功效优于苏子,偏于消腹胀,苏子下气开郁之力优于莱服子,偏于利胸膈。因其性温,肺热咳嗽不宜重用。因此中医学对药性是非常讲究的。现代西药是分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分类。终极都能把病治好。比较的是否药残对身体的影响!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21-8-12 19:46:42

现在有一派,中西医结合学派,褒贬不一,但毕竟贡献不小。

剪刀客 发表于 2021-8-12 22:02:32

中医,西医,皆医生治病之工具。好用即用,不必纠结。

探索1979 发表于 2021-8-13 08:11:57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21-8-12 19:46
现在有一派,中西医结合学派,褒贬不一,但毕竟贡献不小。

嗯,张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西医之药理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