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客 发表于 2021-6-8 09:44:22

深度探究| 光照与家禽性成熟的关系 |



这几天不断收到朋友催更的消息。他们都很关注本篇内容。

那么,我们今天就书接上回,把光周期讲完。

我们上篇讲到:

1. 光周期信号的接收

2. 光周期与家禽内分泌

3. 什么是光敏感



4. 什么是光钝化

5. 日节律与临界日长

本篇将重点分析:

光周期与家禽的性成熟之间的关系









影响家禽性成熟的因素很多:

[*]
日龄
[*]
遗传
[*]
体重
[*]
营养
[*]
光照
[*]


这些因素大致可分为:遗传因素(先天)和环境因素(后天)。



环境信号和内部信号的神经内分泌对动物繁殖的控制。环境信号(如光周期)和内部信号(如GnIH、褪黑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变化)的神经内分泌对于控制禽类的繁殖非常重要。

两者同等重要。

而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光照对性成熟的影响最显著。

采用不同的光照程序,可使家禽性成熟的日龄提前或推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刺激性光照是家禽性成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家禽的性成熟,完全可以在非刺激性光照条件下实现。



在一些地区,这种敞开式鸡舍很常见。也没有使用严格的光照程序,但家禽的产蛋性能并未有很大影响。

在达到一定的日龄及体重后,即使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家禽依旧可以性成熟,并生产。

刺激性的光照,只是对性成熟的早晚起调节作用。

有人曾把蛋鸡分别饲养在6、14、22小时的恒定光照条件下,发现尽管蛋鸡性成熟时间及产蛋高峰期的日龄不同,但它们的终生产蛋量却没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当然实际生产中,要考虑成本、饲养周期、蛋品质量等等因素,不可能使用上面的试验性光照程序。



靠近中高纬度地区,农民家里散养的母鸡,其性成熟的日龄有非常明显的季节变化。



高纬度地区的蛋鸡雏鸡,如果是散养或开放式鸡舍,在冬天被孵化会比夏天被孵化早开产约89天!

这一点,早在19世纪末就被人们认识到。



因此,在高纬度地区的冬季(短日长), 农户普遍会通过人工补充光照可以提高母鸡的产蛋性能。

人工补光,消弱了(冬季)光照缩短对产蛋性能的不利影响。





开放式鸡舍的人工补光程序(红线部分)



动物血浆中的LH,又叫促黄体生成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促性腺激素。



对于母鸡:和促卵泡激素(FSH)共同作用,可以促进卵泡成熟,分泌雌激素、排卵等

对于公鸡:促成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释放睾酮。



而对家禽血浆LH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分别是:

日龄:育成中后期,日龄增加,LH增加

光照:生长到特定日龄后,光照增加,LH也增加



LH与鸡排卵之间的关系:上图说明了排卵周期三个阶段中,血清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和卵泡颗粒层的变化。ZT0(上午9点)、ZT12(晚上9点)和ZT20(上午5点)(a) 在排卵周期中测量鸡血清中的LH浓度,在ZT20阶段检测到的LH水平最高。(b) 将鸡的卵泡嵌入石蜡中,H&E染色。ZT0(上午9点)、ZT12(晚上9点)和ZT20(上午5点)分别代表排卵周期的早期、中期和LH激增阶段。



下面举两个实际的例子。



蛋鸡育雏的间歇式照明程序(海兰蛋鸡手册)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在育雏的前几天,光照的时间都很长,而且亮度很高。



雏鸡刚出生时,视力很差。

而且卵黄内的营养(水,蛋白质,脂肪),一般在出生3-5天内耗尽。

这时期,雏鸡最要紧的任务,是如何存活下来!

使用明亮的光照,帮助雏鸡快速找到饲料和饮水,存活下来,并适应新的环境。



同时,又给予一定的黑暗时间,给雏鸡提供休息的时间。



在家禽出雏后,最早的几周时间内,长时间的光照对开产日龄影响不大。

为什么?

因为该阶段,雏鸡对刺激性的光信号(长时间高强度的光照),是处于钝化状态的。

长光照,对其性发育无法发挥促进作用。





育成期,蛋鸡光照从育雏前期不断递减,在育成中后期稳定在12小时,直到17周左右。



而肉种鸡,在第二周结束的时候,就减到了8个小时,一直持续到21周。



同样是下蛋的鸡,为什么差了4个小时?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过去的数十年的不间断的高强度育种过程中,对产蛋率和产蛋数量的严格选择,现代蛋鸡对光的敏感性已经大大减弱。



10几年前的蛋鸡光照程序

(与现在的肉种鸡相似)

相反,对于现代肉用鸡来说,由于需要平衡其他如长肉等性状,对于产蛋数量的选择没有那么严格,他们的保留了更多的光敏感性。



蛋鸡与肉种鸡在光敏感性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因此,肉种鸡育成期严格限光,不得长于8小时,这样在加光时,留下了更多的加光空间。

而现代蛋鸡,性成熟比较早,0-15周龄采用缓慢减光,主要是为了预防性早熟 。

那育成期低于8小时光照可不可以呢?

拿肉种鸡为例,他们吃料速度很快,但采食还是需要约10-30分钟,其余2-3小时用来喝水。再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活动、行走、跑动,表达天性。



这全部的时间加起来,差不多也要8个小时。

也就是说,低于8小时太多,可能影响鸡群的健康和福利。

上篇我们说过,光照时间必须超过CDL(临界日长)。如果育成期光照太短,加光到CDL时增加太多,刺激太强,对生产性能也不利。

而在育成期的特定时间点,增加光照时间可加速性成熟,缩短光照时间则会使性成熟推迟。

在鸡达到特定日龄后,增加光照时间3-4天后,即可以探测到血浆LH水平的升高。



三种不同光照程序对鸡血浆FSH(A)和LH(B)浓度的影响 Influence of three lighting regimes during ten weeks growth phase on... (plos.org)

研究表明,如果育成期光照一直是8个小时,蛋鸡在18周龄时:

[*]
增加3小时光照,就足以诱发最大的光周期效应,血浆LH可以达到峰值。
[*]
增加4小时光照,LH水平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峰值。
[*]
增加5小时光照,可同时使性成熟的速度最大化。
[*]
增加6、7、8小时,对LH和性成熟没有额外影响。

这说明对于蛋鸡,如果育成期光照是8小时,产蛋期13个小时的光照就足够了。

但为什么现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普遍是16个小时?



另外,前面的研究是在18周龄时加光,那么更早加光会不会性成熟更快呢?

继续往下看。

研究表明,对于蛋鸡,在9周龄时就提前增加光照,鸡群中的个别鸡只,在13-14周就开始性成熟。

但是大家都知道,鸡群性成熟太早,利大于弊!

最早的加光时间,肉种鸡一般在147天(21周)左右,蛋鸡一般在126天(18周)左右。



产蛋期,蛋鸡从育成期17周左右的12个小时,逐渐加光到13,13.25,13.5,在30周左右一直加到16个小时的光照。



而产蛋期13-14小时的光照,蛋鸡就能达到产蛋高峰。



但上篇说过,鸡对长光照会产生钝化,产蛋率开始下降。

为避免这一点,持续增加光照,增加到16个小时,可以最大化产蛋的持续性能,减缓钝化的出现。

那么,超过16个小时呢?也不可取。



因为鸡需要休息,光照时间太长,鸡群容易疲惫,不利于生产。

甚至提前造成对鸡群对长光的钝化。



无论是试验,还是实践,都表明光周期效应具有多样性。

家禽对光周期信号的接收,来自下丘脑而不是眼睛或视网膜。



不同周龄、体况的家禽,对光周期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

光周期影响家禽的内分泌,进而影响家禽的生产。

光周期对现代家禽的影响正在减弱,但仍然是影响性成熟和生产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鸡群长时间的暴露于短光照,没有刺激作用,但对于消除光钝化状态却是必要条件。

短时间的暴露于长光照,可产生显著的刺激效应,表现在血浆LH水平的升高或产蛋量的短时间增加。这是家禽的一种适应性机制。



长时间的暴露于长光照中,会诱导抑制反应,导致光钝化,使长光照刺激作用减弱或消失

家禽在长光照条件下暴露足够长的时间,或暴露于短光照条件下,会强化对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最终导致停产。



为了最大化生产潜力。不同的家禽,蛋鸡、肉种鸡需要的光照周期程序有很大不同,但都以家禽的生理特点为基础。



产蛋期光照的结果,受育成期影响很大。

因此,光周期的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之间有强关联性。需要我们管理人员不断的关注。





可兽医 发表于 2021-6-8 17:55:38

在过去的数十年的不间断的高强度育种过程中,对产蛋率和产蛋数量的严格选择,现代蛋鸡对光的敏感性已经大大减弱——非常赞同此观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探究| 光照与家禽性成熟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