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儿· 发表于 2021-4-30 13:37:59

2021年黄羽肉鸡行业的展望:两个基本面及三个努力方向


2021年黄羽肉鸡行业的展望  ----两个基本面及三个努力方向
韦 平广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养禽与禽病研究所所长广西养禽与禽病学分会理事长中国优质鸡育种与生产研究会副会长
  得益于2018年下半年暴发的非州猪瘟疫情,在经历2019-2020 两年累计超过30%的增长替补之后,白肉鸡、黄肉鸡、肉杂鸡2020年的出栏量分别达到了50亿只、50亿只和20亿只!供给端还有12亿只左右的淘汰蛋鸡、种鸡,以及50亿只以上的水禽!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端2020年总体消费仅为2019年正常量的70%左右!养禽业自2019年12月以来已经持续亏本了一年多的时间,经历了几乎是史上最久的的持续亏本。加上养猪业继续向好恢复,存栏母猪数、产苗数、肉猪出栏数等指标持续上升,甚至行业内有预测认为今年某个时间将恢复至非州猪瘟疫情暴发前的水平。所以今年将出现一个家禽养殖量没有明显减少、猪肉的供应持续恢复至正常水平、肉食的消费在后疫情时期基本恢复正常的三大特征。那么黄鸡等家禽行业各领域将如何应对?我总结了如下行业现状的“两个基本面”及未来自身努力的“三个方向”:

  1、产量将保持稳定


  增产缺乏市场需求,减少也很不容易!2020 年11月在桂林举行的“国鸡”发展论坛上,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家大公司均无减产的意愿和计划,不少养殖企业也有因自己减产恐怕会错过市场恢复而获得的盈利甚至暴利的心理。因此,整个市场的供给不会有明显减少(预计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年出栏量都将维持在50 亿只左右),市场需求也难有大的提高,价格会较长时间维持在成本线上下,而黄鸡亏本的可能性大于盈利。

  2、鸡和家禽的市场价格将完全看猪价

  养鸡量在历史高位上没有明显减少,原来因非州猪瘟疫情而出现的禽肉替代(比疫情前增长的30%)随着养猪业的持续恢复而不复存在(难点),尽管肉食的消费因新冠疫苗的普免使得疫情基本平静而几乎完全恢复(利好),但是鸡和家禽产品的供应大于需求的局面预计将持续存在,那么家禽产品的价格将完全看猪肉价格这个单一因素了!(市场观察指标)目前恐怕还未能完全确定的因素就是:养猪业疫情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猪肉的供应会不会短缺!目前的状况是:猪病/死的损失还在持续(减),前几年大公司的扩产也在陆续投放到市场(增)。关键就是看两者的量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甚至“增”大于“减”了。


  基于上面行业现状的“两个基本面”,我认为行业自身需要努力的“三个方向”:

  3、行业要健康发展



  首先要提高品质,市场供应过剩消费者往往就会选优;其次就是降低成本;再者就是产品的差异化,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要整体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论什么状况下,竞争力排名前列的企业都是可以盈利的,也是有生命力的。

  4、养殖企业要进军终端


  2020年,与养殖端全面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凡具有全产业链(即屠宰加工乃至销售)的企业不但没有亏损,反而还赚钱!不管是疫病防控的原因,还是出于公共卫生安全的考虑,在我国活禽销售肯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尤其是在城市的主城区。同时,新一代的消费者也会更多选择屠宰和加工的产品而非活禽。另外,出栏后的终端环节所获得的利润也会弥补养殖段出现的亏本。所以养殖企业进军到消费的终端,既是一种好的选择,也是一个必然的出路!

  5、企业要做好品牌

  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屠宰加工后的产品,原来与活禽外观相关的肉的特性和品质因为屠宰加工后消失或者不能够直接体现了,这样消费者只能依靠品牌来选择产品。因此,企业品牌的建设就是要把产品的品质与品牌挂钩。所谓的百年老店就是好品牌的形成、体现与维护,好的企业不做品牌,就会被劣质甚至假货制造者所替代乃至淘汰。




  黄羽肉鸡因为其放养的方式以及相对于白羽肉鸡而言更加慢速的生长,在肉质、口感、风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更加符合动物福利,既符合人与动物友好的世界潮流,也符合新一代(千禧一代和00后)消费者对产品关注点的转变。因此,相信在中国这个具有追求食材品质和风味传统的国度,黄羽肉鸡的消费依然强劲,与白羽肉鸡长期平分市场的局面是可以预期的,关键是我们要不断提高黄羽肉鸡的品质、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以及保障食品安全。另外就是未来禽肉的消费肯定会持续增加,包括量和比重都是如此。所以,养禽企业要自己做好自身的建设,做好市场变化的准备。(作者:韦 平)

泰安有国鸡 发表于 2021-5-1 08:19:11

黑腿,白羽都出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黄羽肉鸡行业的展望:两个基本面及三个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