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20-11-18 20:26:33

地养转笼养球虫问题不可小觑

      自家禽集约化养殖以来,球虫病就成为一种顽固性疾病长期伴随存在,可以说有鸡就会有球虫,那么球虫为什么这么难以消除呢?这是由于球虫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一方面球虫卵囊的耐受性非常强,在环境中可以长期存在,而且常规的消毒剂对其作用效果不大,因此很难清除环境中的球虫卵囊,另一方面球虫卵囊的繁殖速率极快,一般一个生命周期(7-9天)就能产生数十万个卵囊,因此少量的球虫卵囊经过几个循环周期后就能产生数量巨大的具有感染性的新卵囊。据国外报告,每年因球虫病给家禽业带来的损失高达30亿美金,平均0.5美元/只鸡,给家禽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控制球虫病对于养殖者来说至关重要。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的是地养模式,而我国近几年来则是以笼养模式占主导,且比例仍在逐年上升。不同的养殖模式,其球虫挑战类型和压力不一样,一般来说,地养鸡由于涉及垫料养殖,鸡只接触和采食垫料,更容易接触到球虫卵囊,因此其球虫挑战压力相对较高,地养白羽肉鸡的主要球虫类型是堆型球虫、巨型球虫和柔嫩球虫,养殖者对其重视程度也较高,采取各种方法来进行防治。而地养转笼养之后,鸡只不接触垫料,接触球虫卵囊的机会变少,球虫压力相应减轻,因此很多养殖户忽略了笼养肉鸡的球虫问题,从笔者走访来看,国内很多笼养肉鸡的养殖户对于球虫的认识不足,还停留在有血便、西红柿样粪便才是有球虫问题,而对于一些小肠球虫如巨型球虫这种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球虫特性和危害认识不足,认为笼养肉鸡没有球虫问题或者球虫问题比较轻微,可以忽略。那么实际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根据礼蓝动保在全国主要大型养殖企业的家禽健康追踪系统(HTSi)剖检数据(每年2000只左右)来看,我国地养模式和笼养模式的球虫挑战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从2017年-2019年的HTSi剖检结果来看,笼养肉鸡依然存在球虫病,而且部分球虫的病变甚至高于地养鸡,特别是巨型球虫方面,笼养肉鸡的病变值常年高于地养鸡。巨型球虫寄生在小肠中段,对于饲料的消化吸收影响较大,因此对最终鸡只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而巨型球虫由于一般不引起死鸡,且其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肠炎比较类似,通常是出现水便、料便和粘便,因此很容易被忽略。通常只有通过剖检观察小肠浆膜层才能发现巨型球虫感染,同时能够发现一些伴随的肠炎指标如肠道粘液过多、肠道水分过多、肠道上皮细胞脱落、饲料便和盲肠气泡等。







      那么笼养鸡明明球虫挑战压力要小一些,为什么实际情况下,球虫问题依然存在呢?

      主要归咎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对球虫的挑战和危害认识不足:笼养肉鸡对球虫关注不足,预防上使用球虫药相对较少,因此球虫更容易存活和繁殖下去;

      高饲养密度:笼养鸡饲养密度高于地面饲养(16-20只/m2),高密度意味着高球虫卵囊量的摄入和排出,另外高密度也会带来鸡只应激和免疫力下降;

      垫网粪便滞留:笼养鸡为了避免对鸡爪造成损伤,网格通常就是手指大小,而鸡粪是大于网格大小的,部分育雏时还额外添加一层垫网,两层网格更易使鸡粪滞留,鸡有啄食天性,笼养鸡没有垫料稀释,粪便里面的卵囊可直接被全部摄入。(如下图所示)


      笼养肉鸡的球虫防控方案的选择:

      控制球虫的方法较多,有球虫疫苗免疫、化学性球虫药物和离子型球虫药物及其组合。那么对于笼养肉鸡而言,我们该如何选择防控方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类抗球虫方案的优劣势。👇

      疫苗:建立免疫力后对球虫有很好的保护,但建立免疫力需要重复感染卵囊,至少需要4周,在免疫过程不可避免地损伤肠上皮细胞,同时增加了梭菌性肠炎的风险(AGP禁用后更严重);而笼养系统本身并不利于球虫卵囊的循环,无法很好的建立免疫力;从目前数据来看,笼养鸡的堆型球虫感染极少,而目前的疫苗都包含堆型球虫,人为引入球虫虫株对于鸡群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对现场和养殖成绩造成负面影响;

      化学性球虫药物:开始时敏感性高,但是容易产生耐药性且需要不断轮换使用;仅针对球虫,对梭菌无效;
离子载体球虫药:独特作用模式使其难以产生耐药性,可长期使用,对球虫和继发的梭菌性肠炎均有很好效果(没有AGP后更明显),离子型球虫药并不是将所有球虫卵囊全部杀死,而是通过卵囊滴漏现象激发免疫力产生,但是在高挑战时单独使用可能对柔嫩球虫控制不足,这一特点非常适合于笼养肉鸡;

      离子载体球虫药+尼卡巴嗪的组合药:高效的控制组合,结合了两类药的优点,低剂量、低毒性,更难以产生耐药性,可以长期使用。特别适合于高挑战和球虫挑战高峰前的球虫控制。

      从各类抗球虫方案的优劣势来看,对于快速出栏的笼养肉鸡而言,应该主要以控制球虫感染为主,因此首选药物进行防控,其次由于化学性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其本身的毒性,再结合笼养肉鸡球虫挑战压力相对小且主要是巨型球虫感染的特点,推荐使用离子型球虫药或其组合方案进行防控。

      总体而言,地养转笼养后,仍然存在球虫问题,它会隐性蚕食我们的养殖利润,不可小觑。在AGP禁用的大背景下,合理选择抗球虫方案加以防控,同时控制球虫和梭菌性肠炎问题,以保证养殖成绩的稳定。
      来源:礼篮家禽 ,作者:雷霆

参考文献:
Kadykalo, S. 2017. “The value of anticoccidials for sustainable global poultry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1-7
Williams, R. 1999. “A compartmentalized model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cost of coccidiosis to the world’s chicken production industry.” Int. Forurn for Parasitology. 29(8):1209-1229.
Van der Sluis, W. 2000. “Clostridial enteritis is an often underestimated problem.” World Poultry. 16(7):42-4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养转笼养球虫问题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