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开产前细菌病的防控
本帖最后由 柔嘉 于 2020-10-31 12:15 编辑近年来蛋(种)鸡开产前期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开产前的细菌病。其发病的原因众多,主要由于开产前鸡群的生理变化和开产前各种应激导致,鸡群一旦发病将是一个持久而漫长的过程,严重影响鸡群各项生产指标,因此一定要做好开产前期疾病的防控工作。
一、发病特点此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扎堆、羽毛松乱、腹泻,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并粘污肛门周围的羽毛;病死鸡剖检主要病变为气管充血粘液、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
鸡群一旦发病每日死亡呈现成倍增长趋势,发病集中在开产前期,秋冬换季期间发病最严重,冬季次之,夏季发病较轻。
二、发病原因及机理1、生理特点开产前期机体处于严重的生理应激阶段,抵抗力明显降低。此时期不仅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卵泡快速生长,输卵管迅速变粗、变长;而且鸡群体重快速增长,骨钙沉积加快,为产蛋期储备能量和钙质;肝脏体积增大且合成机能增强,内分泌机能旺盛等,导致鸡只抵抗力有所下降。
2、操作应激鸡群在开产阶段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应激反应,如鸡群开产前期需将育成饲料更换成产前饲料,增加光照刺激机体迅速达到性成熟,进行免疫为产蛋高峰期抗体维持打基础,按体重进行分群管理增加产蛋整齐度,开产前鸡白痢检测等。
3、气候变化秋冬季节由于外界温度低,鸡舍通风量减小,导致鸡舍内粉尘、病原含量升高;并且秋冬季节外界昼夜温差大,通风不容易调控。
4、病原入侵正常情况下外界环境、机体内部都存在常在菌,鸡只对常在菌有非特异性抵抗力,在安全阈值范围内不会导致鸡群发病;当鸡群处于应激状态下,安全阈值下降,细菌、病毒容易入侵鸡群体内。
病原主要是从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三道入侵机体。开产初期,过大、过小、畸形等不规则鸡蛋较多,容易导致鸡群生殖道受损;正常状态下呼吸道黏膜能够阻挡病原体,清扫体内异物,一旦呼吸道黏膜受损,病原可通过破损黏膜进入机体。
三、防控措施1、拔出根源-鸡群体质是核心
机体的抵抗力主要分为特异性抵抗力和非特异性抵抗力两种,特异性抵抗力是指针对特定病原的抵抗力,通过人工免疫获得的被动免疫,如AI、ND、IB等;非特异性抵抗力是指针对所有病原的抵抗力,机体自身的抵抗力。
鸡群体质是机体抵抗力的基础,要想提升机体抵抗力,需增强鸡群体质,保持鸡群体重达标、均匀度高,能够维持均匀有效抗体。
2、缓解诱因-控制应激是关键
以避免应激叠加、降低应激频次、缓解应激影响为原则,降低开产、免疫、冷热、操作、换料、光照、输精、分群等应激。
降低开产应激:需保证体性成熟同步,开产阶段一般产蛋时间为6:00-10:00,保鸡舍环境安静,除捡种蛋、喂料外,尽可能减少人员操作对鸡群的影响;
降低免疫应激:免前使用水浴锅对油苗进行预温管理;疫苗合并免疫,减少注射次数。
降低冷热应激:转群前后,校正小窗、导流板角度,进行烟雾试验,提前做好通风设备调整,避免冷应激发生。
降低操作应激措施:在130~150日龄种鸡一般进行鸡白痢监测,监测过程中使用脱脂棉止血、降低检测速度,以减少出血性应激。
降低换料应激:换料时增加过渡时间,换料过渡时间一般可为6天,避免一次性完成更换饲料;可采取潮拌料,并加强匀料次数1-2次。
降低光照应激:当鸡群体重不达标时,可推后2d-1w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与免疫冲突时,可进行适当调整,避开免疫时间,避免应激叠加。
降低输精应激:规范输精的流程,日常输精时关注输精深度和翻鸡方法;保证输精器械无破损,输精时保证无菌化操作。
降低分群应激措施:分群前监测各栋的风机转速,检查鸡舍的密闭性,关注鸡舍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分群后听诊呼吸道,评定舍内的温度设定,再进行通风调整。
3、熄灭导火索-三道保健有方法
当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三道受到损伤时,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导火线。呼吸道健康需保证呼吸道完整性、湿润度和畅通性。保证黏膜的完整性可防止细菌、病毒的感染,即防止粉尘、有害气体、病原等传入呼吸道;保证呼吸道的湿润性,即控制好舍内空气湿度和鸡群饮水量;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性,即保证呼吸道内无粘液、干酪物。
做好消化道保健主要需保证消化道的完整性、发育的健全性正常的菌群等。
生殖道的保健首先需保证发育的健全,饲养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细菌、病毒的感染来保证生殖道的完整性。
4、清除病原-生物安全做保障实施全进全出饲养模式,清除场区内的病原,空场清零是实施好“4335”生物安全模式(即:四级预警、三级防疫场、三级防疫区、五项传播途径)的基础性保障。通过阻断空气与鸡、动物与鸡、人与鸡、物品与鸡、鸡与鸡五项传播途径,阻断病原传入。通过4335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为鸡只的健康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增强鸡群体质,降低八大应激,做好三道保健,建立完善的“4335”生物安全体系来有效防控产前细菌病的发生。
来源:峪口禽业,作者:李丽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