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的相才与将才
论中医的相才与将才经常看到中医常提到的一句话,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怎么理解,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可以看出,良医好像是需要一定的相才的。同时,也有一句话,用药如用兵,好像中医也需要一定的将才的。
这里所说的相才和将才,如何能够获得呢?一是靠个人的天生的禀赋。二是靠广泛的阅读。三是靠临床的历练。四是靠天时地利人和。
关于天生的禀赋。人人性格不同,处理问题有多种方式,有些人天生豪爽,有些人天生谨慎,有些人挥金如土,有些人勤俭持家。同时处理药物的成本、剂量、加减时,就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即使是同一个病,辨证是同一证,用药是同一方,在加减和剂量上会有所不同。大家可以看看火神派用姜桂附,温病派用硝黄就可以得出答案。
关于广泛的阅读,这里可以看看中国古代圣贤研究春秋、易经、理学、佛学的书,有些人皓首究经,入住深山,朝思暮想,二三十年的功夫下来,的确能够有些心得,但我们再看他的著述,很多心得前人已经讲过,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光阴。我经常提到湿温病的三大派,有芳香化湿派、有苦寒攻下派、有温补扶阳派,这三大派各有千秋。如果只从某些局限的书籍、局限的流派入手,不能广开思路,不能融会贯通是不能成为一个中医的高手的。
关于临床的历练,脱离开临床,不用临床来检验中医各家学说在某个具体病种的应用,那只是个书籍的搬运工,是个古代先贤的传声筒。古代中医大家,在当时针对某些病种,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其学说千古流传。但我们遇到某个具体病,来套用古代的理论,有时有歧路亡羊之感。比如说:伤寒宜早发汗,宜慎下,下不厌迟。温病宜战汗,宜早下,下不厌早。我们碰到一个烈性传染性疾病,宜汗呢,还是宜下呢?这些问题要靠临床经验,不断地积累临床经验,到时候处理起疾病来,就可以从容不迫,稳操胜券。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这里不过多地解释。
关于相才的问题,我看主要是处理内外交困的问题。一个相才,往往处理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是我们能够企及的。但相才在中医上的运用,就是处理机体的问题和病邪的问题,怎么在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时,如何兼顾的问题。前几天看毛选第一卷,在抗战时期,有一篇文章《必须注重经济工作》,这就是兼顾了军事和经济的相才。大家经常看武侠小说,很多高手天天练武功,他们吃什么,书里没多讲。有时看到水浒里天天牛肉大饼,他们哪里弄到的钱?可以说写小说的作者没有考虑到武功和吃饭的矛盾问题,好像中医只知道治病,不知道治人一个道理。我在淮北沙龙上讲到过因缘果理论,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关于将才,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们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当然不是将长了。但是中医的将才,是如何运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如何解决机体的表里寒热虚实的矛盾。到底是长驱直入好呢,还是十面埋伏好呢?这就是考量一个中医水平的地方。刚才也提到过中药的量的问题,这也是中医所说的“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的一个侧面。
现在习主席的治国理政出了三部书了,建议大家多学习,多领悟,书中的很多地方,体现了相才、将才与帅才,如果能够理解其中的一个章节、一个段落,灵活地运用于中医或中兽医上,必将给大家一个质的飞跃。
请尊重原创,如有引用,请注明鸡病专业网张彭蒲南所写。 张老师的博学是论坛里屈指可数的 写的很好,富有哲理https://app.jbzyw.com/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为相者,治天下,调风纳水,以安民生,故为相者,防微杜渐,为治未病。
为将者,掌攻伐,攻城略地,杀伐果断,故为将者,应症治症,为治变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