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的饲养与管理
雏鸭的饲养与管理雏鸭是指孵化出壳后到开始长“粗毛”,即一般近30日龄的鸭。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需要人为给温,其给温时间长短依外界气温情况而定。这期间,消化机能不健全,但生长迅速,因而必须供给易消化,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全面(特别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培育雏鸭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一环,一定要认真负责。
一、育雏准备工作
在购进雏鸭前,要确定有经验的饲养员,新手要向有丰富养鸭经验的人求教;准备好育雏舍和放牧棚舍及地点;育雏和放牧的一切用具;饲料、添加剂及常备药品;保温设施、垫料、围篱或竹围等;要求棚舍要背风向阳,采光和保温性能好。在进雏前2~3天,育雏舍先打扫干净,然后用10%~20%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喷洒,所有用具均要洗涮干净后晒干或用高锰酸钾水(呈粉红色)浸泡消毒后备用。饲料和垫料必须干燥无霉变,以防感染曲霉菌病。
二、雏鸭的雌雄鉴别与选择及接运
现在,孵禽场在苗鸭出壳毛干后,通常进行性别鉴定,这有很大的经济意义。雌雄鉴别后,可根据鸭的用途和饲养管理条件来决定养什么性别的鸭,以获得较多的蛋和肉;公母分开饲养能使生长发育一致。常用的鉴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体型鉴别公雏喙长、头小、颈粗、脚杆高、尾羽尖集,喙部毛边呈三角形;母雏则喙短、头大、颈细、脚矮、尾羽散开,喙部毛边呈圆滑形。
(二)鼓室鉴别在颈的基部二锁骨内气管分叉处,有一个膨大球状鼓室,是鸭的发音器官,从体外胸前可以摸出,直径有3~4毫米,位置微偏于左侧。触摸时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抬起鸭头,右手从腹部握住雏鸭,食指触摸颈部,如有小突起,雏鸭鸣叫时感到振动,即为公雏。
(三)鼻孔鉴别公雏鸭鼻孔狭小,呈线状,鼻边粗硬,明显有起伏;母雏鸭鼻孔宽大、圆状,鼻边柔软,无起伏。
(四)翻肛鉴别以左手捉鸭,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雏鸭的两只脚,使鸭头朝下,拇指压住腹部尾端;右手的拇、食指即能翻开肛门及泄殖腔,如里面有象芝麻大竖立的小突起粉红色)就是阴茎,如仅有皱壁则是母鸭。鉴别时动作要快捷、迅速,多凭眼力和经验来判断雏鸭雌雄,否则会使雏鸭受伤。有一定经验的人捏肛也能知道有无阴茎,鉴别公母,准确率也较高。
捉鸭时,要选同一时间出壳,大小一致,脐带收缩良好,眼大有神,比较活泼,绒毛有光泽,抓在手上挣扎有劲的雏鸭,这样的鸭子成活率高。长得快。凡是腹大脐突,行动迟钝,瞎眼、跛脚、畸形,体过轻的雏鸭则体质差,长得慢,成活率低。
如选作种鸭用,还须符合该品种的体型特征,毛色也要一致。作肉用的一般应选养公雏,因公雏长得快、体型大而重,上市率高。若在较远的地方购买初生雏,最好能在24小时内运到家,以便及时饮水喂食。所以,要事先按排好接运雏鸭的时间、工具等,接运时,将雏鸭装在铺稻草的篓内或网篮内,密度根据大小定;天凉时盖上单衣,冷天则加盖棉被。接运途中,要经常察看雏鸭情况,以防叠堆或过热发生事故。夏天炎热应早晚接运,并防止过热“发汗”,除注意途中透气外,还要注意天气预报,避免暴风雨袭击造成损失或回去后发病死亡。
三、雏鸭的饲喂
雏鸭运回进入育雏舍后,先休息,然后准备“试水”,也叫“点水”。就是先将幼雏放在竹篮内,然后轻轻将竹篮施放浅水中,以浸水至脚背为准,任其自由饮水。3~5分钟后就取上来准备开食。但饮水务必每只饮到,其后把雏鸭放在柔软的干草上,让其自由理毛。另一种方法是在幼雏身上喷洒些水,促使相互啄食身上的水珠不论哪种方法,都应在温暖的环境下进行,早饮水有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和残余蛋黄的吸收。
第一次喂食叫“开食”。应在雏鸭出壳24小时内进行,过晚“开食”,就要“老口”。影响生长发育。开食用的饲料是米饭(略夹生),先放清水中浸一下,搓散饭团,到不烫手不粘手时即可喂鸭。有条件时每百只鸭加拌2~3只熟鸡蛋以满足营养,并为下一阶段开荤作准备。
开食时在鸭舍内铺上洒料用的篾垫或塑料薄膜,用窝褶或其他围栏圈起来,使雏鸭密度变大;先洒点水,然后将已搓散的饭均匀地洒在鸭群中,大部分雏鸭就会试着啄食,其他鸭也跟着学会吃食;如有一部分不会吃,就缩拢褶圈,其他也就挤得无空隙,人可以将饭在嘴里滚动,拌以唾液,吐到雏鸭身上,没有吃食的鸭就会跟着同伴互啄,吃下几粒米饭即行。开食3天后残留在鸭体内的卵黄已基本消化吸收完毕,此时采食量增加,对营养的要求也高了。
喂食次数应按雏鸭消化能力、饲养方式而定。一般是1~3天喂5~6次,4~15天4~5次。16~30天3~4次,最初3天喂八成饱,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其后以雏鸭吃饱为原则。这样可使食道扩大,促进消化系统发育,为以后粗饲打好基础。
俗话说“鹅吃青、鸭吃腥”。3天以后就要开荤,荤料中以黄鳝最佳,先用刀将黄鳝(长鱼)带血剁成肉泥状,拌入米饭内喂给,开始每100只鸭喂3~5两,以后,随日龄增加,每天上下午各1次。喂后让鸭下水洗浴,饮水后休息。如没有鲜料,亦可加入5%的淡鱼粉或骨肉粉。还有小鱼、蚯蚓、虾、蚌肉、螺蛳、蝇蛆等优良荤料。蚯蚓须切短洗净后喂;蛆虫也应经水漂洗,并经开水烫死后喂给;其它蚌肉、螺蛳、蟛蜞等均需煮熟捣烂后喂给。
值得注意的是:
(1)长期让鸭采食水生动物河蚌、蜗牛等,因这些温血动物体内存在抗维生素B1的硫胺酶,常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雏鸭表现为神经麻痹或神经炎,偏头扭颈、跳跃、抬头望天、转圈,阵候性发作,最后抽搐死亡。防止措施除平时不要长期过量采食蚌肉外,还要增加维生素B1的补充,发病后停喂蚌肉、田螺等。
(2)当日粮中动物性蛋白饲料增加时,青绿饲料的用量也相对增加,这样有利于维持鸭的食欲,保持日粮中营养成分的平衡,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
从第8天起最好全部用配合饲料,亦可主料中逐步增加糠麸类、饼类饲料,适量配些食盐(0.2%)、贝壳粉(1.0%)、骨粉(1.5%)等矿物质饲料。
在采用配合料时可采用以下配方(0~25日龄);玉米或碎米55%,麸皮10%,花生仁饼10%,豆饼15%,米糠4%,国产鱼粉4%,复合料加禽用多维素5~7克。
初生幼鸭不知饥饱,要经常注意消化情况,随时调节喂食量。如发现假嗉囊(食道膨大部分)积食较多,就要减少喂量,或仅给饮水,推迟喂料时间。
四、雏鸭的管理
(一)做好保温工作雏鸭的保温与养苗鸡差不多,唯一是所要求的温度不同。
通常第1周30~27℃;第2周26~24℃;第3周为20℃左右;其后30日龄的鸭舍温度保持在15~18℃为宜。采用低温育雏的,从27℃开始,每周逐渐降温2~3℃。但不论采用何种温度方法,温度必须逐天渐降,决不能大幅度下降,或忽冷忽热。否则雏鸭易引起消化不良、发病死亡。总之温度是否适宜主要看雏鸭的动态,幼鸭不叠堆,分散活动,行为活泼说明温度适宜。
农家养少量鸭,可用稻草编结成圆形草囤或以柳条、竹编成箩筐,底部铺短稻草再垫上塑料布,每只筐30只左右,上盖旧衣,雏鸭相互以体温取暖,平时要经常查看筐内温度是否合适,以防挤压或闷死。
(二)通风换气、充足的阳光及运动面积鸭舍应选择避风向光并向南开窗,当雏鸭喂食、放牧或高温季节应全部开窗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鸭虽是水禽,但怕舍内潮湿,所以要天天清除粪便,更换或翻晒垫草;喂食用具也应在喂完后洗净、晒干;水上和岸上运动场如有污物应及时清除,舍内外保持清洁、干燥、空气新鲜能减少寄生虫、病菌滋生,保证鸭群健康。
鸭舍和运动场面积都应宽大,有充足的采食、休息、运动面积。一般1~7日龄每平方米25~30只,8~14日龄20~25只,15~25日龄15~20只。幼雏在舍内休息时还要分成许多小群,晴天可赶至附近有水源的地方放牧,让雏鸭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阳光能使雏鸭体内形成维生素D3,促进钙、磷代谢,有利雏鸭生长发育。
(三)舍内清洁卫生要经常打扫舍内卫生,所有喂料和饮水用具都要保持清洁,囤(筐)内或育雏舍内垫草必须勤换勤晒,清除粪便。舍内要干燥通风防止潮湿,保持饮水的卫生,不能让雏鸭喝脏水,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病雏、死雏要及时隔离或深埋、烧毁,不能随便乱扔,以防引起各类疾病传播。
(四)防害育雏期间,必须做好防鼠、防蛇、防兽害的工作,防止鼠、蛇等进入鸭舍,可在鸭筐周围安放鼠夹,此外夜间在鸭舍内还应亮灯,以便于照亮整个鸭舍。
五、雏鸭的放牧饲养
为了增强体质、锻炼其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有条件的专业户尽量以牧饲为主,舍饲为辅。放牧的好处 有:①鸭群能获得广阔的活动场所和充足的阳光及新鲜的空气;②能寻觅廉价、大量多种代饲料,无需或减少补充动物性饲料和维生素饲料及矿物质添加剂;③田间放牧可以除虫、中耕、鸭粪肥田,达到粮食增产增收的目的。
雏鸭养到7天左右,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放到室外晒太阳。头1~2天,只放15~20分钟,以后逐渐延长(但要根据外界气温决定)。放出前,一定先打开窗户,使室内外温度平衡,然后赶出去,不要突然赶到室外,以免感冒。
雏鸭从11~15日龄开始,可选择晴朗天气,在棚舍不远的而饲料丰富的浅水沟、塘里试放。亦可先分成小群,每人各放一区域,开始几次只放短时间,以后逐步增加。放牧前要进行调教,让其自成小群,行进时列队而有序,经调教后的鸭群就可以转到泥烂水浅的稻田、沟塘、浅湖去放牧,特别是插秧15天~2个月的田里钻稻棵,禾苗还未全封蔽,雏鸭在秧田内活动也一目了然,消灭小杂草、小害虫,啄溶稻根泥巴对水稻生长有益无害。有人曾对雏鸭灭虫效果作过调查:一亩放127只4~5两重的小鸭,放鸭前叶蝉、飞虱的密度为平均每个稻棵24.5只,放鸭1小时,平均每棵11.28只,下降54%左右。
放牧时间在春末夏初,早晨7时开食后休息半小时,近8时如气温较高、无雨则放牧,11时半收牧休息半小时,适当喂蛆、饭等,2小时后再放。下午17时收牧喂夜食,夏、秋季雏鸭的放牧,要利用凉爽的时间,往往是天微亮就开食,马上放牧,11点半收牧,休息半小时喂食,再休息3小时以上(也可放入荫凉水面吃水草一次),下午4时放出,7时收牧喂食、关栏。
每天第一次放牧不能空腹,可先喂3~5成饱,以免雏鸭乱吃杂物引起疾病,放牧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如遇刮风下雨应及时收牧赶到避风遮雨的地方休息,以防受凉感冒。在炎热的夏天,切勿让雏鸭趴在空旷无荫的地方休息,以防中暑死亡。放牧时注意水沟里是否有发臭腐败的动物尸体,如果有应及时埋掉,且暂不能放牧,以防雏鸭食肉中毒死亡。每次放牧后必须放入清水塘中活动一次,洗去污泥,饮上清水待羽毛干后再赶入鸭舍。如天气炎热则应延长到晚上11点后,等天气凉爽后入棚舍,或在舍外过夜,但虽防它偷袭。
青年鸭的饲养与管理
一、育成期青年鸭的特点
蛋鸭自5周龄起至16周龄称为育成期,通常叫青年鸭阶段。这是从育雏期至产蛋期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内,鸭子既要长羽毛,又要长骨骼和肌肉,同时内脏器官的生长也很快。
青年鸭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很强,食性很广,需要给予较丰富的营养物质;二是神经敏感,合群性很强,可塑性较高,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饲养人员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饲养措施。
如对活动能力强、善于觅食的青年鸭,在放牧的时候,遇到自然饲料丰富、活动场地又好的牧地,让其适当休息,以免消耗过大,影响生长发育;对青年鸭,在每次吃饱后,就要注意让它洗澡、理毛,然后入舍睡觉,促其生长。在此生长期,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伴随着肌肉和骨骼生长的同时,羽毛也快速生长,在羽毛、特别是翅部的羽毛长出来时,即当羽轴刚出头时,稍一挤碰就疼痛难受,这时的鸭子神经很敏感,怕互相撞挤,喜欢疏散,如皮肤受伤出血、羽轴被折断,影响生长发育。因此要根据生长情况,不断扩大棚舍疏散鸭群,不能太拥挤。对食量大、食性广、可塑性较强的青年鸭,要注意把这些特性培养起来,使它能适应并敢于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在不同的环境里能采食各种野生饲料,进入产蛋期即使变换饲料,也不会太影响产蛋率。
二、青年鸭的放牧饲养法
(一)采食的训练
在放入稻田以前,要有意识地进行稻田采食的训练。稻田的主要野生饲料是杂草、害虫和遗留谷粒。吃惯混合饲料的鸭子,初次见到谷子,不敢采食,要先进行训练调教。方法是:将谷子洗净后,加水于锅里用猛火煮一下,直至米粒从谷壳里爆开,再放在冷水中浸凉。然后将饥饿的鸭群围起来,垫上喂料的席子(或塑料布),饲养员提着喂料进入鸭群后,暂不马上撒料,而是先走几圈,引诱鸭子产生强烈的采食欲,然后在空的席子上撒几把煮过的稻谷,当鸭子看到谷壳中有白色的米粒,就去啄食,但谷壳不易剥离,由于饥不择食,自然就吃下去。必须注意,第一次撒料不要撒得太多,既要撒得均匀,又要撒得少,逐步添加,造成“抢吃才有味道”的局面。用此法喂过1次煮过的稻谷以后,要观看吃食情况,每只鸭子只要第一次吃进几颗煮过的稻谷,以后就会越吃越多。第一次没有吃煮谷的鸭子,不要单独喂原饲料,而是让它饿一饿,以后会跟着吃。如果第一次喂煮谷,大多数鸭子都不来采食,这时把谷子再煮一下,煮熟一点,使米饭从谷壳中鼓出更大些,这样处理后,鸭子就容易吃上了。
青年鸭学会吃谷子以后,放牧以前,还要调教其吃落地谷。方法是:先将喂料用的席子(或塑料布)抽去一半,有意将一部分谷子撒到地上,让鸭子采食。这样喂几次后,将喂料用的全部席子抽去,将谷子全部撒在地上,继之又将喂食移到河滩边,将一部分谷子撒到浅水中,让鸭去啄食,吃几次后,在放鸭以前,就将谷撒在浅水中,再放鸭自由寻食,从而使鸭子慢慢建立起水下地上有谷可吃的条件反射,放到稻田以后,就会主动寻找落谷采食。
吃螺蛳的调教:螺蛳的品种很多,我国东南各省的水稻田、江河、湖泊蕴藏量很大,而且营养好,不但粗蛋白质含量高,能量也高,无机盐也很丰富,对于正在生长羽毛和骨骼的青年鸭,的确是非常理想的动物性饲料。但对于过去从未喂过螺蛳的青年鸭,第一次见到时都不敢采食,必须经过采食训练。调教的方法分为3步:第一步先将螺蛳放入开水锅里煮一会儿,使螺肉稍微收缩(肉色放白),然后放到轧螺机上轧一下,将硬壳轧碎,然后去掉大片的硬螺壳,再把螺肉和细螺壳捞起,放在浅水盆里,让鸭子自由采食。第二步是,螺肉喂过几次后,改成只将螺壳轧碎后连壳喂给。第三步是,轧碎的连壳螺蛳喂过几次后,就直接喂给过筛的嫩螺蛳,培养它采食整只螺蛳的习惯。达到这个要求后,鸭子就可在放牧时随便采食螺蛳了。
(二)信号调教
要用固定的信号和动作进行训练,使鸭群建立起听指挥的条件反射。一群鸭子,少则几百只,多则数千只,放在野外,没有经过调教的指挥信号,则很难控制,轻则分散逃回,严重时则发生惊群,互相践踏致死。放牧训练要从雏期开始,用固定的口令训练,这种口令因地因人而异。
在训练指挥信号的执行过程中,必须非常严格。例如在前进的行列中,要根据指挥人的要求,有固定的队形和行列,不能擅离队伍,不允许争先恐后;又如放到一个田块采食时,就要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走散,如有出格行为,就要吆喝、制止将其追回,不能听之任之。经过严格训练后的鸭群,即使数以千计的大群,外出放牧时,井井有序,不会糟踏庄稼。
( 三)放牧的方法
青年鸭的觅食能力很强,是鸭一生中最适于放牧的时期,但不同的放牧场地,采用何种放牧形式最为有利,是有讲究的,最常见的放牧方法有3种:
1.一条龙放牧法由二至三人管理,最有经验的人在前面领路,另有两名助手在后方的左右侧压阵,使鸭群缓慢前进。这种方法适用于将要翻耕、泥巴稀而不硬的落谷田,宜在下午进行。
2.满天星放牧法即将鸭群驱赶到放牧地区后,不是有秩序地前进,而是让它散开来,自由采食。这种放牧方法适于干田块或近期不会翻耕的田块,宜在上午进行。
3.定时放牧法春末到秋初一般采食4次,即早晨采食2小时;9~11时采食1~2小时;下午2点半至3点半,采食1小时;傍晚前,采食2小时。秋后至初春气候冷,日照时数少,一般每日分早、中、晚采食3次,饲养员要选择好放牧场地,把天然饲料丰富的地方留作采食高潮时放牧。
(四)放牧路线的选择
每次放牧,路线远近要适当,鸭龄从小到大,路线由近到远,逐步锻炼,不能使鸭太疲劳;往返路线,尽可能固定,便于管理。过河时,要选择水浅的地方;上下河岸,应选择坡度小,场面宽广之处,以免拥挤践踏。在水里浮游时,应逆水放牧,便于觅食;在有风天气放牧,应逆风前进,以免鸭毛被风吹开,使鸭体受凉。青年鸭比老年鸭胆小、活跃、神经敏感,当前进途中出现新的障碍,或驱赶到新的放牧场地,或更新放牧路线时,常常惊慌地张望而不敢前进,这时要用竿尖分出走在前头的少部分鸭子作为“头鸭”,把竿尖指向要去的路线,“主棒”随头鸭前进,头鸭见主人随同,就会勇往直前,后面的鸭群就会跟随而上,大群鸭子就不会走散。
(五)稻田鸭的管理要点
选择放牧田:放牧的稻田在秧苗转青发棵直至扬花时,都可以放牧;稻子收割以后,田中有大量遗粒,这是放鸭的最好时期;冬水田、中后期的草籽田和麦田也可以放鸭。放鸭的稻田水不宜太深,最好是浅水,这样水生的小动物容易捕捉到,杂草也嫩,容易连根拔起吃掉。
以下五种情况,绝对不可以放鸭:①刚施过农药、除草剂或化学肥料、石灰的地方;②带有传染病的鸭子走过或发生过疫病的地方;③秧苗刚种下或已经扬花的稻田;④水面辽阔,水流湍急的地方;⑤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
三、青年鸭的圈养方法
(一)圈养的优点
第一,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受自然界制约的因素较少,有利于科学养鸭,达到高产稳产。
第二,可以节约劳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采用圈养方法,如饲料运到场,一个人可管理1000只,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
第三,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减少中毒等意外事故。由于圈养以后,和外界的接触相对减少,因而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感染机会都比放牧时减少,从而提高了成活率。
(二)圈养鸭的分群与密度
每个鸭群的组成,以500只左右为宜。分群时尽可能要做到日龄、大小、品种、性别相同。
饲养密度随鸭龄、季节和气温的不同而变化,一般可按以下标准掌握:4~10周龄,每平方米关15~10只;11~20周龄,每平方米关10~8只。
冬季气温冷,每平方米适当多关几只;夏季气温高,适当少关几只。鸭子生长快,密度略小些;鸭子生长慢,密度略大些。
(三)圈养鸭的饲料
圈养与放牧不同,基本上采食不到任何野生饲料,完全依靠人工饲喂。培育青年鸭的饲养标准(见表12?1)。
表12-1育成期青年鸭的饲养标准
周龄 代谢能(千焦/千克) 粗蛋白质(%) 钙(%) 磷(%)
5~9 11000~11500 16~18 0.8~1.0 0.45~0.50
10~18 11000~11500 13~15 0.8~1.0 0.45~0.50
培育青年鸭,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不需太高,这是因为:从生理上看,这个时期鸭体的性腺开始活动,性器官发育迅速,如喂给高蛋白质饲料,则加快性腺的发育,促使早熟早产,而此时鸭体的骨骼尚未充分发育,致使鸭子骨骼纤细,体型变小,虽开产提前,往往蛋重轻产蛋持久力差,造成早产早衰。因此适当控制蛋白质的水平,控制性腺的过早发育,保证鸭体的均衡发展,为后期的稳产高产打下基础;从经济上看,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高,育成期饲料成本大,支出费用多,影响经济效益。
青年鸭的日粮中,钙的含量也要适宜。这个时期母鸭的需钙量不多,如在日粮中含钙量较低时,其体内保留钙的能力很强,当开始产蛋并喂给高钙的日粮时,它能对钙继续保持高度的利用能力。如在生长阶段喂给高钙日粮,青年鸭体内对钙的保存能力就会降低,当进入产蛋期时,需要较多的钙质以形成蛋壳,此时势必动用一定数量体内贮存的钙,使得原为长期产蛋所贮存的钙量下降,如日粮配制不当,就会影响产蛋的持续性。
由于蛋鸭尚未制订完善的饲养标准,在实践中要根据生长发育的具体情况酌情修订。如蛋用型绍鸭,正常的开产日龄是130~150天,标准的开产体重为1400~1500克,如体重超过1500克以上,则认为体重过于肥大(其外表特征是身圆颈粗不爱活动)影响及时开产,应采取轻度的限制饲养,适当多喂些青饲和粗饲。对发育差、体重轻的鸭,要适当提高饲料质量,每只每天的平均喂料量可掌握150克左右,另加少量的动物性鲜活饲料,以促进生长。
青年鸭的饲料,全部用混合饲料,不用玉米、谷、麦等原料,要粉碎加工后制成混合饲料,喂饲前加适量的清水,拌成湿性生喂,每日只需喂3~4次,每次喂料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相等,避免采食时饥饱不匀。
(四)圈养青年鸭的要点
1.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赶鸭在舍内作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活动2~4次。如鸭舍附近有适当的放牧场地,可定时进行短距离的放牧活动。
2.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子胆量,防止惊群青年鸭的胆子小,蛋用品种神经尤其敏感,要在青年鸭时期利用喂料、喂水、换草等机会,多与鸭群接触。如喂料的时候,人可以站在旁边,观察采食情况,让鸭子在自己的身边走动,久而久之,鸭就不会怕人了。如认为鸭子胆小怕人,避而不接近,这样越避胆子越小,长大以后,仍是怕人,遇有生人走近,或环境改变时,容易惊群,造成严重损失,这是圈养鸭与放牧鸭不同之处。放牧鸭经历过各种环境,胆子大;而圈养鸭要有意识培养,才能提高胆量。
3.舍内通霄点灯,弱光照明青年鸭在培育期内,不用强光照明,要求每天标准的光照时间稳定在8~10个小时,在开产以前不宜增加。如利用自然光照,以下半年培育的秋鸭最为合适。但是为了鸭子夜间饮水,防止因老鼠或兽类走动时惊群,舍内应通宵弱光照明。如30平方米的鸭舍,可以亮一盏15W灯泡,遇到停电时,应立即点上有玻璃罩的煤油灯(马灯),决不可延误。长期处于弱光通宵照明的鸭群,一遇突然黑暗的环境,常常会引起严重惊群,造成很大伤亡。
4.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青年鸭时期的主要传染病有两种:一是鸭瘟,二是霍乱。这两种病现在都有疫苗可以预防,免疫程序的具体安排是:60~70日龄,注射一次禽霍乱菌苗;70~80日龄,注射一次鸭瘟弱毒疫苗。对于只养一年的蛋鸭,注射一次即可;利用二年以上的蛋鸭,隔一年再预防注射一次。
120日龄前后,再注射一次禽霍乱菌苗。
这两种传染病的预防注射,都要在开产以前完成,进入产蛋高峰后,尽可能避免捉鸭打针,以免影响产蛋。以上方法也适用于放牧鸭。
(五)建立一套稳定的作息制度
圈养鸭的生活环境,比放牧鸭稳定,要根据鸭子的生活习性定时作息,制定操作规程。形成作息制度后,尽量保持稳定,不要经常变更。举例如下:
5时30分:开门放鸭出舍,接着在水面撒一些水草(青饲料),让鸭洗澡、活动、食草。将食槽、水盆等洗净的用具放在运动场(即鸭滩)上,然后拌好饲料,喂第一餐。喂料后,让鸭自由下水,在可控范围内浮游活动,然后上滩理毛休息。饲养员进鸭舍,打扫干净,垫好干草。
8时30分~10时30分:赶鸭入舍内休息。
10时30分:饲养员入舍,先赶鸭在舍内作转圈运动5~10分钟后,再放鸭出门下水活动,在水面撒一些水草任其采食。接着拌好饲料,进行第二次喂料。鸭吃完饲料后,任其自由下水,在水围内浮游活动,然后上鸭滩理毛休息。
13时~15时30分:赶鸭入舍内休息。
15时30分:饲养员入舍,赶鸭在舍内作转圈运动5~10分钟,再放鸭出门,下水活动。在水面撒一些水草,任其采食片刻。
16时30分~17时:进行第三次喂料。鸭吃完饲料后,任其自由下水,在水围内浮游活动,然后上鸭滩理毛休息。饲养员将饲槽、水盆洗净、晾干,在鸭舍内垫好干草。
17时30分~18时:舍内开亮电灯,放好清洁饮水,然后赶鸭入舍休息。
21时:饲养员入舍加清水、饲料(根据鸭子的生长情况而定)。
这样的操作规程,把鸭子的休息、采食、下水活动、上岸理毛、入舍睡觉,一整天的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有利于生长发育。
上述操作规程,视鸭子日龄不同或气候变化,可以作适当的改变。冬季推迟放鸭,提早关鸭,缩短休息和下水的时间;夏季提早放鸭,推迟关鸭,延长中午休息和上下午下水的时间。
版主,你这篇是以前的养鸭的文章.现在一般是鱼瑭立体养殖,养鸭连养鱼(或养虾). 还有,鸭瘟和霍乱现在不多见了,就是有也好治疗.现在最多的是流感和浆膜炎. 是的.病情是有变化了.
但是知识是不会变的. 现在对养鸭最多的病就是浆膜炎、大肠杆菌,病毒病很少见 xiexie 现在在我这边鸭的流感还是危害很大啊!浆膜炎还是小病! 流感还是有的啊,霍乱也是有的,浆膜炎最多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