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观点 发表于 2020-2-10 11:45:23

老王说蛋鸡——蛋鸡免疫程序的改进

蛋鸡免疫程序的改进 在蛋鸡养殖逐渐规模化的进程中,随着对传统理论的突破和临床应用技术的更新,蛋鸡的免疫程序也正在经历改进的过程。这是可喜的变化,虽然各地的情况差异还很大,程序也没有终止性的完善,但仍是值得称道的。因为这样的改进正是我国蛋鸡养殖业渐趋科学化、理性化、更上一个阶梯的组合。这个改进的主要组成,一是免疫接种的早期化,二是使用疫苗的更加多联多价化,三是免疫密度的精简化。这就是朝着理想的免疫接近了一步。理想的免疫是什么呢?理想的免疫应是:接种次数少,用量小,应激反应缓,抗体均匀度高,抗体产生快,免疫力维持时间长。人们常说“物极必反”,事实上,促进蛋鸡免疫程序改进的原动力正是现行免疫程序的不合理不科学。按照免疫学的理论,设定免疫程序要考虑母源抗体水平,当地流行病状况,鸡群的健康程度与不同时段机体的免疫抗体水平;就临床实践看,由于我国蛋鸡养殖量巨大,各地疫病流行差异巨大,人们对免疫接种的认知分歧巨大,加上不同厂商的利益点拉力巨大;因此,近20年来,蛋鸡的免疫程序在实施过程中,呈现各地程序参差混乱,设定的免疫病种增加、同一病种的强化免疫次数增加的趋势。的确,在所有饲养动物的免疫接种程序中,蛋鸡的免疫密度(接种次数)是最高的;例如,按照我国蛋种禽规模排头的某大型企业所提供的商品蛋鸡免疫程序表的设定,蛋雏鸡由1日龄入舍到开产之前,要经历免疫接种22次(19次必做3次视情况选做,还不算在孵化场里颈皮注射的马立克活毒疫苗);而在约20年前,各种禽公司提供的免疫程序应用于同样的饲养过程,只需要大约9~11次免疫接种。虽然各地鸡场在免疫程序实施过程中有所舍取,但无可辩驳的事实是,蛋鸡群在单位时间里的免疫接种的间歇休整期趋于缩短,机体应激增大。这于免疫抗体的生成是呈副作用的。虽然有专家解释,鸡群对强免疫的适应性可以逐渐增强并可作为遗传特性,但这不是无限的,机体因频繁的免疫会处于一波紧接一波的应激冲击状态,是不利于其生长、生产和免疫力形成的。两次免疫之间最好间隔7天,以利于机体免疫应答形成和渡过应激期;而现在的现实是,间隔5天以致3~4天已经是平常事,还有的免疫程序设定的两次免疫只隔1天。这于各个抗原之间以及各抗体的生成究竟有利还是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也已经不言而喻。再者,就是免疫抑制与麻痹。由于病毒的变异和病种的增加,增加免疫次数自然是合乎防病原理的,但在免疫时应用了过多次的接种刺激,还有过量的免疫抗原,致使免疫器官“不堪重负”,导致免疫无应答。一个是超剂量一个是超次数,都会使得免疫效价打折甚至失败,还带来诸多机体应激,诱发更多发病。20年前,蛋鸡在开产前免疫11次就能基本防控主要大病,而现在,135日龄前要做完至少18次甚至22次的免疫接种,还不敢保证不闹病。在蛋鸡开产以后,差不多平均每两三个月就要搞一次新城疫油苗注射;每两个月就要搞一次禽流感油苗注射;一个半月就要饮一回新城疫IV苗来防控非典型性新城疫。据广泛的临床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新城疫和禽流感。可是,这样的程序就万无一失吗?实践已经证明远远不是。并且,天知道如此这般、长此以往下去,还会增加免疫次数否?要知道,在我国养殖业刚刚兴起之初,一针新城疫活毒水苗可以维持6个月的免疫效价;一针新城疫灭活油苗可以经过缓慢释放抗原来维持12个月的免疫效价。如果免疫越来越多,毒株越来越复杂,而抗体监测技术又不普及,监测意识又不普遍,那这样的养殖就不会健康起来!这就是蛋鸡养殖业处于尴尬之所在:不强化多次接种防不住病,过多的接种也防不住病,还“锻炼”了病原耐受力、促进了变异、使机体“疲于奔命”;毒株变异和病种增加再加上机体患病易感性增高,又逼迫养鸡场不得不做更多次的免疫接种。而免疫接种过多又会形成交叉干扰和多重应激,导致非典型病变常态化混合化。曾有专家指出,有必要重新检查一下当前所采用的疫苗接种方案,哪些应该取消?哪些应该组合使用?并寻找可替代的方案以减少因过密免疫所带来的应激。笔者以为,蛋鸡免疫程序的改进势在必行,因为免疫的密度已经接近极限。再增加接种次数并不能使机体获得足够强大的免疫抗体。现在,有益的尝试正在进行时。传统理论认为,低幼龄动物不宜进行早期免疫,因为其机体免疫系统和机能尚未健全,过早接种会伤害尚未发育的免疫器官,故在7日龄前要充分利用母源抗体,不搞免疫接种,而现在,母源抗体应提早中和归零,再重新被动免疫的理念,已经为大多数养鸡场认同;正在逐渐增多的有针对孵化种蛋18胚龄的微创接种技术可以提早接种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等抗原;有部分大型种禽企业也已经逐步完善雏鸡1日龄喷雾免疫新城疫、传支、法氏囊等抗原;还有1日龄用机械针操作同时接种马立克、法氏囊;入舍7日龄前的免疫也普遍了。还有,一些多联苗多价苗的质量、保护力、均匀度、保护期也在提升,新的更多联更多价不良刺激更趋缓的疫苗也陆续问世,这也为精简接种次数,拉开免疫间距,减轻免疫应激和操作强度奠定了基础。更有新技术理念提出,可以对8胚龄的种蛋喷涂免疫(借助蛋壳微气孔渗透抗原)。可以预见,未来5年内,蛋鸡的免疫程序会比现在简化1/3~1/2,也只有这样,我们常说的健康养殖才能得以实现。技术的进步不会一次性完结,进步的不完善正是下一次进步的阶梯,而常规总是要被打破的,免疫程序本来就是动态的,笔者相信,今后随着定期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的技术手段日渐普及,根据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免疫程序会蔚然成风;免疫的盲目性会更少,针对性会更明确而且高效。蛋鸡的科学简捷的免疫程序会在早期介入免疫与优质的更多价更多联联苗的基础中推陈出新。

哈哈大叔 发表于 2020-2-10 12:08:49

      用最少的免疫次数、最低的免疫剂量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鸡群才是努力的方向。
      这是个系统问题,除了大型养殖企业本身,没有人能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些专家、教授、疫苗厂家研究人员都太高估自己了,你们只能做这个系统当中的一个节点上的工作。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前的免疫程序混乱,疫苗种类繁多,都是你们造成的啊!

马连松 发表于 2020-2-10 12:48:00

免疫程序的合理与不合理,就像人脚穿鞋一样。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从2005年开始至今,九三五四免疫法随着疾病流行,验证了是当前最佳的免疫程序。任何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躬身亲自行″!

王日田 发表于 2020-2-10 15:27:26

哈哈大叔 发表于 2020-2-10 12:08
用最少的免疫次数、最低的免疫剂量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鸡群才是努力的方向。
      这是个系统问题, ...

用最少的免疫次数、最低的免疫剂量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鸡群才是努力的方向。这是方向也是目标
当下临床中出现的防疫失败,免疫麻痹,不应答现象屡屡多见。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王日田 发表于 2020-2-10 15:27:28

哈哈大叔 发表于 2020-2-10 12:08
用最少的免疫次数、最低的免疫剂量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鸡群才是努力的方向。
      这是个系统问题, ...

用最少的免疫次数、最低的免疫剂量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鸡群才是努力的方向。这是方向也是目标
当下临床中出现的防疫失败,免疫麻痹,不应答现象屡屡多见。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剪刀客 发表于 2020-2-10 17:37:01

管理不当生物安全措施不足,免疫抑制性因素存在,疫病流行。蛋鸡免疫负担加重,影响生长发育。是现实!

哈哈大叔 发表于 2020-2-10 19:24:16

王日田 发表于 2020-2-10 15: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最少的免疫次数、最低的免疫剂量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护鸡群才是努力的方向。这是方向也是目标
当下临床中 ...

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鸡群防疫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免疫程序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起决定性作用。认为通过调整免疫程序即可达到鸡群安全目的想法太幼稚了。当前的免疫程序调整到如此程度也没有保证鸡群安全,这可都是专家们、教授们做的呀!再继续调整结果亦然。
      鸡群安全,只有在有绝对控制权的大的组织内才有可能实现。怎样才能算是”大”的组织?比如说一个国家,一个省,或者一个地区,最小组织也应该是一个大型养殖企业所布局的范围之内。这在中国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在中国,不管什么动物的养殖,只要数量够大,养殖单元密度够大,疫病都是控制不了的。
      免疫程序要合理,这是对的。但是,小理要服从大理。不能把当前疫病控制不住的主要原因归罪于免疫程序不合理上。

哈哈大叔 发表于 2020-2-10 19:29:30

因为楼主的贴子上升到了国家层面,那就是宏观的问题。至于微观到各个养殖单位,那就八仙过海吧。

树歧 发表于 2020-2-11 07:52:46

适合自己鸡场的免疫程序,就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王说蛋鸡——蛋鸡免疫程序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