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大冤家”呼吸道疾病,你还在束手无策吗?
针对秋冬季鸡呼吸道疾病高发病及死亡率、难诊治、难预防之现状,小编客观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提出本病系统、全面的综合预防控制要点,如下:一、流行病学特点
鸡呼吸道疾病常年发病,一旦继发或并发其它感染,极易造成批量死亡,尤其是秋冬季进入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高峰期,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继发其它感染,死亡率大幅飙升,致死率高达70%~80%以上,可谓养鸡业头号杀手。时下,规模化养鸡场秋冬季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在所有常见病中份额最大,是由于本病多致病原、多发病机制,导致难诊、难防、难治。总体来讲,养殖环境恶劣、饲养水平较低、科技含量不高的鸡场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呼吸道疾病继发其它感染,死亡率升高;鸡舍内防寒、保温措施不到位,通风换气系统不通畅,有害气体超标,被污染的垫料及鸡粪尿清理不及时加之水分蓄积、潮气超标等,发病率及死亡率也会相应增高;刚孵化1~10d的雏鸡苗发病及死亡率最高,是本病的重点易感群和防护对象;忽视寄生虫等中间传播媒介的控制,也会导致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二、预防控制要点
重点高危害疫病疫苗免疫秋冬季高致死率的鸡病包括: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病)等,常继发大肠杆菌病等。病毒性疾病继发其它感染,是高致死率的主导因素,病毒性疾病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疫苗免疫,因此必须重视抓好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免疫。经实践验证,禽流感和新城疫是鸡场必做的疫苗免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应根据当地流行病学调查依据选做;为了提高免疫实效,规模化鸡场在免疫接种前后3~5d可用黄芪多糖或芪贞增免颗粒饮水添加随饮,日粮适当增加VC、VE用量(常量1.5~3倍量),实践中可以增强被免鸡群机体免疫力、增强和巩固免疫效果、降低免疫抑制、减少鸡的免疫应激反应。实践中,禽流感之H5、H9,新城疫,传支都要防,以单联苗效果较好,每种疫苗接种间隔期以10d为宜。
协调控制鸡舍内小环境秋冬季节养鸡来自环境的主要不利应激因素包括:外界环境气温过低,鸡舍内温差波动过大,当鸡舍内昼夜温差超过5℃,雏鸡就会有明显的应激性反应,当温差波动超过7~10℃,育成鸡群也会产生不良应激反应;若鸡舍内通风换气不良、粪尿清除不及时,会造成舍内环境污染严重、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性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调控办法:1~30日龄雏鸡舍温度应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60%~65%;30日龄以后可逐步调低舍温,调低温度应循序渐进,限制每天下调温度限于0.5℃左右,至育成期的鸡适应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65%~70%;天晴时应打开所有门窗保持鸡舍空气流通,若白天气温偏低,需要关闭门窗保温,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换气,防止高密度饲养的鸡舍内湿热过重,还要注意防止贼风穿舍、直吹鸡群,每次敞开换气的时间以15~20min为宜,每天日间应换气3~5次;定期清除舍内粪污之后并实施必要的消毒灭源,长期保持舍内清洁、干燥、无菌。
消灭中间传播媒介秋冬季重点中间传播媒介是寄生虫,很容易被忽略,另外还有鼠害、其它家畜禽和野生动物等,蚊蝇相对较少。若存在上述中间传播媒介,对防控病毒性传染病极为不利,因此要有完善的综合防控措施。
秋冬季营养调控与药物保健措施秋冬季均衡鸡群营养即是增强其体质和基础免疫力,从根本上增强抵御低温应激的能力。推荐秋冬季较适宜、较环保的全价能量饲料配方为:玉米粉50%~60%,大豆(可用豆饼、花生饼代替)10%~20%,优质鱼粉5%~10%,矿微元素Ca、P占1%~2.5%、食盐占0.3%~0.5%,糠麸、草粉5%~10%,30日龄以后鸡群可适当添加洁净、无污染砂砾0.5%。
隔离治疗及病死禽无害化处理任何鸡场秋冬季不可避免会有一定数量的发病及死亡,管理水平较高的鸡场病死率大约可控制于1%~2%左右。慢性呼吸道疾病个体留在群众,以及病死尸、可能被污染垫料、粪尿等处理不当,会埋下疫病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因管理缺陷、环境应激、疫苗免疫应激等综合因素诱发群体性疫病。 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发病个体,最直观的就是视诊粪便异常、精神萎靡、饮食欲下降、羽毛松散、双翅下垂、呆立嗜睡、呼吸困难及喘咳、甩鼻、张口呼吸、喉咙发出咯咯声等;病死鸡、包括可能被污染的粪污、垫料等立即从舍内清除,实施焚烧并深埋处理,禁止随意抛弃周边环境;场地、用具、饮水按规范化消毒程序实施消毒灭源。
生物安全防范措施鸡场秋冬季节防控呼吸道疾病的薄弱环节多是存在于生物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外来病原入侵感染鸡群,特别是病毒可经飞沫传染、被污染的空气气溶胶传染,可谓防不胜防。鸡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主要传染途径包括隐性感染受各种不良应激因子刺激,产生内源性感染发病;外部中间传播媒介(人、其它动物、用具等)携带病原出入鸡舍;已存在发病个体(传染源)污染环境,经空气传染;被污染的饲料、水源经消化道直接传染;种鸡隐性感染、种蛋被污染、孵化设备被污染等,造成直接或间接传染。
来源:网络
文章总结的很全面,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受教了,谢楼主!
好文章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