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 发表于 2019-9-24 13:45:35

蛋鸡养殖实用技术探讨

蛋鸡养殖实用技术能够在蛋鸡常见病的防治和提高产蛋量及蛋品质上发挥优势作用,能够有效提升蛋鸡养殖的效益。

本文总结了近代规模化蛋鸡养殖生产的成功经验技术供业内参考借鉴。

一、育成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一般情况下,蛋鸡品种7~20周龄基本达到性成熟,称为鸡的育成期。在提高育成率和合格率的前提下要保证鸡群生长整齐,确保产蛋期的生产性能。

1、正确转(并)群。
6~7周龄雏鸡开始循序渐进地脱温下架、转并群,应提前对育成鸡舍和内部设施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和消毒,笼养模式要将料槽和水槽调到适宜高度。
蛋鸡重点活动区域消毒(带鸡消毒),及时挑出群内病、残、畸的劣质鸡苗予以淘汰处置,保证新组群的日龄、来源和体况等基本一致(整齐度和健康度较高)。
地面平养模式需要事先铺垫好清洁、松软的垫料,在清点鸡数量的同时把强弱鸡分开管理,弱雏不能换料,继续喂育雏料,直至体重达标后再换料。
因环境改变,不同栏的鸡在重组群后发生啄斗时要尽快将受伤的鸡隔离,避免诱发更为严重的啄癖。

2、合理限料控制体重指标。
实践中,不同品种的蛋鸡有不同的体重标准,体重过轻或过大都不利于发挥产蛋性能,特别是体重过大、体脂沉积过多不仅会导致产蛋量蛋品质下降,还会因维持体耗而增加饲料投入成本,折扣养殖利润。
针对体重超标的蛋鸡,喂量比自由采食量减少10%~20%,适当增加纤维素性饲料(膳食纤维),适当降低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每日定时采食或每周确定1天停食不停水。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限制饲养应该减少脂肪的积蓄,而不应妨碍鸡群的健康发育。
在施行限制采食量时,一定要提供足够的食槽,保证所有的鸡都能够同时吃上料,才能维持正常体重指标。要注意当鸡群生病或进行免疫接种时暂时停止应该限饲。

3、合理光照。
实践证明,光照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较大,所以规模化蛋鸡养殖要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
1~3日龄每日保持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4日龄以后根据本地区自然光照时数每周渐减或恒定光照。
常规经验是在4月1日~9月15日期间孵出的雏鸡采用自然光照,不需要人工补光;
在9月16日~次年3月31日期间孵出的雏鸡,先计算出鸡群达到20周龄时的日照时间,将光照时间由19小时每周减少1小时;
鸡群产蛋后合理延长光照,每周增加30~60分钟为宜;蛋鸡长光照不宜超过16小时;
一般产蛋鸡的适宜光照强度是10Lx左右,建议采用40W白炽灯悬挂于距鸡群2m高位置,维持光照强度为6Lx(灯高2m、灯间距 3m)。

4、日常管理。
实施限密均群,育成鸡群平养时按照10只/㎡较为适宜,笼养模式应保证每只鸡有270~280cm2的笼位,控制得当的活动空间对于育成鸡的发育非常重要。
每次喂料要做到给料均匀,避免鸡暴饮暴食或摄入量不足。定时清粪和打扫鸡舍,定期开展消毒灭源,防止禽舍内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标而引发相关的疾病。
制定实施科学的疫苗免疫程序,重点防范鸡新城疫、鸡高致病性禽流感、鸡马立克氏病和鸡减蛋综合征等高危害性传染病。

二、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1、初产禽(产蛋率在85%以下)要实施阶段性精细化饲养管理。
要注意科学化换料、补光、驱虫、防应激和防治输卵管炎症。
换料从产蛋率为5%左右时开始,从育成鸡料换成产蛋鸡料的维持时间约为2周左右,至产蛋率为30%左右停止。
补光与换料同步进行,为防发生不良应激可适当混饮应激速补饮水,秋冬季可用荆防败毒散进行拌料,采用低倍百毒杀饮水防止各种传染病,每月连饮7~10天左右。
产蛋率达50%时建议用一次预防输卵管炎的药物。

2、产蛋高峰期( 产蛋率在85%以上)阶段性精细化饲养管理。
此阶段是饲养蛋鸡效益的时期,重点在于促高产,延长高产期和降低死淘率。
此期间应注意减少各种应激,饲料要稳定,不打驱虫针和投喂驱虫药,不断料、断水,防止停电和光照不足,光照强度保持稳定。
严冬时要防止饮水冻结,水温过低时需加热至18℃左右。注意适时通风换气,严防贼风穿舍。

3、产蛋后期(产蛋率在85%以下至淘汰)精细化饲养管理。
此阶段的产蛋率有所下降,采食量一般维持不变,重点防止蛋鸡暴食、体膘过肥而导致脂肪肝。
宜适当限制喂量或换成低档蛋鸡料,要注意及时补钙,多用贝壳粉拌料添加(添加量为3%)。
光照可适当延长至1小时,即17小时/天,这样可以获得养殖效益。

蛋鸡养殖全程要严格按照既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不可漏掉任何一种风险病种的疫苗免疫,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来源: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蛋鸡养殖实用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