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hyes 发表于 2019-9-24 09:36:22

赚钱的底层逻辑,变了!

赚钱的底层逻辑,变了!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有什么区别?下一个10年,会出现什么机会?产业互联网会成为下一个新机会吗?

1995年,互联网刚刚开始。如果你当时有100万,你可以选择在北京买一套能升值的房子,也可以选择投给当时的互联网公司,抓住新经济崛起的机会。
2010年,移动互联网之争开始,那时候张一鸣、王兴还在创业,而帮助过他们的李志刚也因为自己的好眼光,得到了很多资本大咖的青睐。
一、产业互联网将是下一个机会

产业互联网在接下来的十年会产生新一轮的机会。今天的产业互联网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在一九三几年就有人开始研发一些跟计算机相关的底层技术了;
到了1957年的时候,美国军方正式研究互联网;

20世纪70年代左右,互联网开始民营化,用了将近三四十年的时间才得以普及。
由此可见,一项技术从底层研究到最终爆发至少需要50年,甚至是70-80年的时间。

https://imgcache.iyiou.com/Editor/image/20190810/1565400179585284.jpg

我们看转型、看投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顺势而为。
从投资角度来说,要看爆发阶段。

马上就2020年了,计算机带动互联网技术马上进入尾期阶段,后面该往下滑了。而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正处在一个高速上升期。

今天说“产业互联网”这个词,其实说得并不准确,接下来这波成长跟互联网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

因为互联网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就像今天的水电煤一样。准确意义上讲,我们要去看哪些技术开始进入爆发期。

说到人工智能的爆发,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底层基础设施开始不断更迭。

我有个朋友,他是鸟巢的总工程师,现在负责冬奥会所有场馆总的建设,简单的场馆建设对他来说轻车熟路,不是挑战,5G时代背景下的智慧体育场馆运营才是挑战。原来他们只负责把鸟巢盖好交给运营商,但今天底层的基础设施变了,他们要跟很多运营商合作,这就要求把体育馆做得像手机程序一样,你可以在场馆里用不同的角度看比赛,完成所有的杂事。

如今,我们进入了5G时代。我们在由新书店里摆了一个书架,上面写着“5ABC沸腾十年”,5是5G,A是人工智能AI,B是区块链,C是云服务,产业互联网和这些新技术结合带来沸腾的十年。

25年前,那时候的手机都是奢侈品,手机完成的就是基本的通讯功能,打电话和发短信。

我有一次不太成功的创业经历,2002年做了一个在手机上可以看视频的流媒体软件,那个项目大概做了六个月,后来觉得一定要转型,因为底层技术根本不支持。那时候,手机能玩俄罗斯方块就不错了。直到4G、5G的出现,手机短视频才开始成熟。

https://imgcache.iyiou.com/Editor/image/20190810/1565400347213761.jpg

实际上,从一开始的计算机行业到互联网行业,一直发展到八十年代,都是底层技术的研发期,这个阶段中国几乎零参与。

最早出现的网易、新浪、搜狐等,让我们用互联网打开邮件,直接看新闻,我们其实是直接进入了应用期,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应用型的创新,缺乏底层技术。

这也可以解释今天中美贸易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贸易战底层是美国不希望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能够手里握有原创的标准。

为什么要抵制华为?为什么大面积抵制中国的科技公司?

是因为在美国人眼里,我们不应该有底层标准,当有了标准后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声音。
过去25年,中国的每个业务都可以保持每五六年迭代一次的速度,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创新很厉害。

我有时跟外国朋友开玩笑,说中国最发达的就是移动支付,现在出门,很少有人带现金,因为我们的应用太发达了,这既是中国的优势,也是中国的劣势。
二、消费互联网的底层商业逻辑

接下来十年,我们要怎么发挥优势,弥补我们的短板?

过去25年间,QQ变成了微信,网上出现了视频、购物、电商、游戏,80后、90后创业者涌现,出现了很多年轻的亿万富翁,很多公司三四年就上市了。这些行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们可以用4个字完成所有的解释,叫“流量变现”,你必须有足够多的流量才可能有价值,这和传统企业不太一样。

过去25年里,流量完成了一次跳跃,从传统的网页跳到APP,包括今天的小程序,这个时间点大概在2009年左右,因为我们底层基础设施的变迁。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部智能手机,用来进行各种各样的互动,我们每一个用户成为了不同APP或小程序上的在线流量。

但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过去很多网站也靠流量变现,互联网做广告赚钱,百度做搜索排名赚钱,微信成了整个移动流量上最大的赢家,于是微信成了一个可以给各个小程序分发流量的底层,这是腾讯最可怕的一点。

当时出现了一种形态叫靠粉丝赚钱,像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做汽车自媒体,有上百万粉丝,这是典型的大流量。

现在出现了IP的流量变现,这背后有很多机会,你会发现一个公司就靠一个微信公众号就可以积累几百万、上千万的粉丝,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变现。

我们去年的趋势私享会找过一个兄弟,他是淘宝的核心团队之一,现在做公众号的生意。他手里有将近4亿粉丝,这是非常可怕的广告销售通道。你通过他可以精准触达4亿粉丝,大部分都是女粉丝。他做淘宝起家,太知道怎么在女同志身上赚钱了。

今天淘宝的打开次数已经比不上打开公众号的次数了,通过朋友推荐、公众号推荐,不用登淘宝也可以买东西。今天微信支付的次数也比淘宝支付的次数多,因为你要用淘宝支付就要多开一次淘宝,但你的微信是常年开着的,微信一扫就付了。

这是微信在移动支付上一次成功的弯道超车,微信开始全面超越淘宝。淘宝如果想要超越微信,只有一种选择,就是让大家不用手机支付,用脸来支付。

谁在这个环节抢先,谁就能把握这一波机会。

谁能做到把一个成熟的三维人脸技术和场景结合,最有可能的反而是淘宝,将来大家就可以不用掏手机,直接刷脸支付,这就是在技术底层不断迭代产生的新机会。
三、消费互联网企业估值方法


https://imgcache.iyiou.com/Editor/image/20190810/1565400581631575.jpg

我们来看下过去25年消费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方法,如果先把人的因素放在一边,有4个指标决定成熟的消费互联网公司如何估值。

1.N(网络的用户数)

用户数和一个公司的价值呈平方关系,这也解释了前面提到的互联网公司里为什么用户数越多越好。但仅仅有用户数还不够,还要看活跃度。

比如,你认为微信和微博哪个商业价值高,哪个公司市值最大?

微信,因为它的活跃度更高。活跃度背后有一个很真实的指标,就是亲近关系。你跟朋友越亲近,你们两个的活跃度越高。一天不看微博我能忍受,但我必须要用微信,因为我所有最近的关系都在微信上。这个近关系反映出来的就是一种活跃度,关系越近互动越频繁,产生的商业价值就越大。

2.R(网络节点之间的距离)

这说的就是前面提到的亲近关系,很多微商就是利用近关系快速拉个群,在朋友圈做营销,潜移默化大家就会买东西。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越好,用户多还不行,还得互动频率高。

3.P(溢价率系数)

溢价率取决于你的企业在行业里的地位,为什么滴滴要不停地合并,把所有搞在线约车的业务都合到一块儿?因为只有手机上仅剩下它这一个打车软件,它才能做到控制流量。

微信也是这样,大家今天还会用别的软件聊天吗?很少,微信这一个软件就把你绑架了。这是在消费互联网阶段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做到细分品类里的前两名,才能有市场。

打个比方,如果你做地产或者做药,做到全球前十名,非常厉害;但是你做一个在线打车软件做到全国前十名,没有用。因为没有一个用户会在手机上装10个一样的APP,我们一定要具备行业里面的壁垒。

4.K(变现因子)

扑克牌里面的K是国王,做企业什么是King?就是你产生现金流的能力。
四、产业互联网的变革

上面讲的四个要素决定了过去25年移动互联网公司的价值,那接下来十年的产业互联网,我们能去套用这个公式吗?显然不能。

那么,哪些因素应该保留,哪些因素应该变化更新呢?

马云、马化腾天天喊接下来的十年属于产业互联网,他们会不会变成当年的柯达我不知道。柯达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数码技术专利,当年天天喊数码是未来,结果第一个被干掉了。

https://imgcache.iyiou.com/Editor/image/20190810/1565400839927623.jpg

做消费互联网的前十大公司市值占到8.8万亿,而产业互联网方面的公司市值总和很低,大部分还没有市值,还没有上市。

做产业互联网能给产业做些什么?

比如有做钢铁和互联网结合的找钢网;做蔬菜行业和互联网去结合美菜网。中国GDP的94%是由一个个很传统的产业贡献的,它们和互联网的结合度非常低,这就是马云、马化腾看到的机会。

这个机会属于谁?

50%要有产业场景,50%要有数字化能力,这两个结合起来才能完成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机会,谁能够同时拥有这两项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在产业互联网里,现在没有微信这样“一统天下”的公司,但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每个行业都可能会长出一批优质的产业互联网公司。

教育行业里已经出现了像新东方、好未来这样大的公司,但他们两家公司在中国教育行业里面占有率仅有4.7%,还有95%的市场没有被覆盖,但这两家已经是地球上市值最高的教育公司了,这就是产业结构。

试想一家产业互联网公司能把全世界的钢铁都放在自己的网站上吗?不可能的。这意味着,每一个行业都会长出三五八家甚至十几家去做应用的产业互联网公司。

消费互联网背后的逻辑是“流量变现”,产业互联网的关键词是“场景数字化”,把特别传统的场景数字化。

连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我们初步摸索后,觉得产业互联网背后应该有三个关键要素:

1.背靠产业龙头资源你得拥有产业龙头的资源,因为只有在产业里面干了几十年的公司,才能告诉你什么叫产业场景。

2.数字化场景解决方案你得有数字化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有一项技术。

3.产业协同你要做好产业上下游的协同。

糖业在过去30年包装就没改过,都是固定的50公斤一袋,整个包装很容易受潮,也很容易被割破。糖的运输途中发生过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运用新的技术、二维码来溯源,通过很多方式改变整个糖业的运输方式,这样能够把糖管起来,同样也能把盐、化肥、面粉管起来。

场景和技术相结合,这个机会过去很多人都没在意,这种机会也不属于过去那些所谓的互联网创业者。过去你编个代码、搞个网站就可以上市融资,但今天你必须用技术去解决产业场景。
五、产业互联网的估值逻辑


https://imgcache.iyiou.com/Editor/image/20190810/1565401139830378.jpg

说一下我对产业互联网的估值逻辑,这个公式也许在五年、十年后有很多需要校正的地方,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产业互联网公司应该怎么评估它的价值?

我们放了几个不同的因素:

1.N(客户数)

这个N叫客户数,用户和客户是不一样的,客户是一个个公司,用户是一个个的个人。产业互联网很多模式是ToB的,同时还有一部分是To G(政府)的。公式里的e不是平方,是指数,是你给客户赋能的能力。

2.R(产业链上下游距离)

分母R代表的不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而是作为一个服务商和客户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越有资格和机会去提供产业场景。

3.P(溢价率系数)

溢价率系数,还是取决于你在行业里的地位,是否背靠产业龙头是核心要素。

4.K(变现因子)

K指的是变现能力,你有产业场景、有赋能能力,还是行业里面的龙头,但是你靠什么样的方式去变现,是让大家注册账户,还是购买数字化解决方案,这背后的方法完全不一样。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背后的估值逻辑变迁,这是我们今天探讨数据智能重要的意义所在.
因为本人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所以转过来给大家看看。。眼光放远点。生意就会走的更远点。。。5G解决的是网络延时,这将有一大堆的实时应用诞生。。都好好想想怎么利用到养殖上。。

云中雪林庆华 发表于 2019-9-24 09:40:11

呃。。。这里是养鸡论坛

王日田 发表于 2019-9-24 10:10:05

云中雪林庆华 发表于 2019-9-24 09:40
呃。。。这里是养鸡论坛

咋的了,跟着人家的眼光开开自己的眼界也是可以的嘛

云中雪林庆华 发表于 2019-9-24 11:01:40

王日田 发表于 2019-9-24 1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咋的了,跟着人家的眼光开开自己的眼界也是可以的嘛

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

剪刀客 发表于 2019-9-24 11:23:42

传统行赚钱越来越难了!

fghyes 发表于 2019-9-24 12:08:24

赵卫平 发表于 2019-9-24 11:23
传统行赚钱越来越难了!

不难,只是前期赚钱太多了。。。精细化管理的还是一样赚钱。。

LENG1984 发表于 2019-9-24 14:09:43

我猜猜,5G时代3D虚拟现实立体实时成像,城里人是不是也在乡下租块地种庄稼,租个鸡棚养鸡,搞个猪床位养猪?我们就给他们打工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

1342657694 发表于 2019-9-24 14:27:00

太专业了,养殖户能消化的了吗?还是专心养好鸡是正道

fghyes 发表于 2019-9-24 14:52:56

LENG1984 发表于 2019-9-24 14:09
我猜猜,5G时代3D虚拟现实立体实时成像,城里人是不是也在乡下租块地种庄稼,租个鸡棚养鸡,搞个猪床位养猪 ...

一天到时就想到打工。你就没想把自己培养成老板啊。:sleepy:

LENG1984 发表于 2019-9-24 15:11:24

fghyes 发表于 2019-9-24 14: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天到时就想到打工。你就没想把自己培养成老板啊。

老板不好当,头脑不好使

杨一帆…… 发表于 2019-9-24 19:06:22

思维超前,看好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赚钱的底层逻辑,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