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神 发表于 2019-9-12 18:00:00

近年来水禽五种新发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下)

       3、新发水禽细小病毒造成残鸭子率高达70%


       作为严重危害水禽养殖业的传染病—水禽细小病毒病,发病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水禽细小病毒主要包括小鹅瘟( 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 )和 鸭细小病毒(DPV),从最初的小鹅瘟和番鸭细小病毒病,到近年发生的雏鸭短喙症、胚胎病、羽翼和骨骼发育不良等病症,都与该病毒有关。
      小鹅瘟主要影响鹅和番鸭,番鸭细小病毒病则主要影响番鸭。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内雏鹅和雏番鸭,发病呈暴发性流行,发病急,传播快,高传染性和死亡率,病死率可达50%,而番鸭细小病毒病多发于20日龄内雏番鸭病死率可达60%,病状与小鹅瘟类似,而雏鸭短喙症多发于10-40日龄肉鸭、半番鸭,虽然死亡率较低,但残鸭率高达70%。
      近期广东地区番鸭小鹅瘟、鹅小鹅瘟、鸭短喙症、鸭羽翼和骨骼发育不良症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其中鹅小鹅瘟以大日龄鹅(25-40日龄)多见,番鸭小鹅瘟较2017年和2018年,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是肉鸭短喙症和鸭羽翼和骨骼发育不良症病例却增多。因此,做好生物安全措施,禁止从疫区场引苗是第一步;做好免疫预防,种鸭、种鹅开产前半个月打一针细小病毒活疫苗;雏鹅于1-2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抗体/高免血清,雏番鸭于4-5日龄注射小鹅瘟+三周高免抗体/高免血清;对于雏鸭短喙症可用鹅源小鹅瘟弱毒疫苗预防,而鸭羽翼和骨骼发育不良症,可使用细小病毒二联苗预防,若后者发病,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A和D,鱼粉等促进骨骼和羽毛发育。
       4、水禽腺病毒死亡率可达50%,但可防控
       作为全球家禽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之一禽腺病毒(FAV),禽腺病毒分为Ⅰ、Ⅱ、Ⅲ群,当前引起水禽感染禽腺病毒发病的主要有FAV-4、11、8a/b型引起的鸭“安卡拉病”;FAV-2型引起番鸭“白肝病”和FAV Ⅲ群引起鸭减蛋综合征。鸭“安卡拉病”多发于7-40天龄,发病后4-8天为死亡高峰,病程为8-15天,病死率达 30%-50%,病鸭表现为心包积液,颜色淡黄而澄清,肝脏弥漫性淤血;番鸭“白肝病”则以20-30天龄多见,病死率10%-40%,解剖表现为肝脏、胆囊、脾脏肿大;鸭减蛋综合征主要引起产蛋鸭产蛋率下降40%-80%,病死率并不高,病鸭早期出现蛋泡充血,后期变性坏死。该病相比于其他几种疫病较为可控,接种相关疫苗后,基本可以防制该病的发生。
       对于该病在广东地区的发生情况,主要以鸭“安卡拉病”和番鸭“白肝病”为主。不过腺病毒的免疫原性良好,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该病,雏鸭于7日龄前后注射灭活疫苗,种鸭开产前一月和半个月各打一针灭活疫苗,发生减蛋综合征的可在饲料中添加蛋氨酸、精氨酸、维生素A和D,保证营养需求。


    5、雏鹅痛风病发病率高达80-90%
      对于发生在雏鹅身上的痛风病,同样给我国养鹅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一种与新的鹅星状病毒有关的病称雏鹅痛风病。2015年我国安徽省首先发生了该病,截至2018年,该病已迅速蔓延至全国的大部分省市。该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水平传播,也可以经蛋垂直传播,临床观察发现最显著的特点是引发内脏实质器官表面白色尿酸盐沉积,而且发病率高达80-90%,死亡率为20-70%,多发于5-20天龄的雏鹅。发病时往往伴有呼吸道症状,愈后易继发细菌病和支原体病。
       近期广东地区主要以雏鹅发生痛风病为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而大日龄青年鹅和种鹅也时有发生,值得关注。而且,对于该病目前仍没有相关批文的药物和疫苗可供防控使用,更多是依靠建立预防防线,除了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干净饮水,需要加强孵化室的消毒,防止早期感染,在雏鹅出生后,注射高免卵黄抗体/高免血清做预防。同时配套科学饲养,调整日粮中蛋白质、钙的水平,确保钙磷比例合理,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以减少尿酸产生。来源:华南生物公众号

魏魏魏 发表于 2019-9-13 07:14:12

谢谢分享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19-9-16 15:46:48

谢谢分享

什么都不懂 发表于 2019-10-11 16:01:41

安卡拉打疫苗也防不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年来水禽五种新发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