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抗沙门氏菌感染研究进展
沙门氏菌病是人和各种动物因感染沙门氏菌属细菌导致的各种疾病的总称。沙门氏菌感染不仅影响家禽生长和产蛋,还导致家禽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沙门氏菌感染鸡后主要引起鸡白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疾病。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危害雏鸡,是一种急性全身性疾病。鸡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禽伤寒是一种影响成年鸡的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一般很少引起鸡急性全身性疾病。沙门氏菌感染宿主是一个涉及细菌和宿主多个方面的进程,鸡抗病基因、表观遗传修饰、肠道微生物菌群、抗病品种和品系等均与之有关。与沙门氏菌感染的宿主功能基因。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肌腱蛋白C、Toll样受体4、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与鸡沙门氏菌感染后的免疫应答有关。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沙门氏菌感染后禽类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等变化,从而在不同水平上挖掘影响沙门氏菌抗性的基因和宿主信号通路。这些发现都有助于阐明沙门氏菌感染初期宿主免疫应答与抗病性能间的关系,为沙门氏菌的抗病育种提供新的分子标记。
沙门氏菌感染与鸡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印记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在沙门氏菌感染鸡的过程中,DNA甲基化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沙门氏菌感染与鸡肠道微生物菌群。沙门氏菌可利用宿主免疫反应克服肠道的定植抗性。肠道微生物群虽然具有保护屏障的作用,但其代谢的碳水化合物也能够为沙门氏菌提供独特的能量。同时,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刺激白细胞介素-22等细胞因子而改变菌群的正常组成,增强病原菌的定植能力。沙门氏菌感染后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变化是导致畜禽腹泻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则是能使沙门氏菌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其他因素具有竞争优势基因表达,其他机制包括保护自身免受宿主启动的生物活动的影响以排除感染源,包括破坏或抵抗宿主的先天免疫系统。随着不同饮食干预替代抗生素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饲料添加剂影响鸡肠道微生物菌群防控沙门氏菌感染也成为一种有效的病原控制措施。噬菌体(BP)是控制细菌病原体的一种潜在的替代工具,发酵饲料由干酪乳杆菌发酵的饲料,已被证明可以抑制沙门氏菌感染。短链脂肪酸(SCFA)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益生元物质来改善沙门氏菌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破坏。益生菌被证明可以影响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益生元也可以用来调节病原体
不同品种或品系与沙门氏菌抗病力。异嗜性粒细胞是禽类急性免疫反应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的粒性白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能力以及细胞脱粒、呼吸爆发等功能,以此来抵御多种外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在早期研究中发现异嗜性粒细胞(Heterophils)与淋巴细胞(Lymphocytes)的比值即H/L与禽类体内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和应激能力有关,且H/L比值越小,个体抗应激能力越强。经过深入的研究,H/L值与家禽抗病能力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并成为抗病品系选育的指标。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由于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其抗病力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沙门氏菌感染是一个涉及细菌和宿主两方面多种因素的过程,如何开展有效的沙门氏菌的防控依然是家禽生产和公共卫生领域的难题。
(摘自《中国家禽》2019年第2期《鸡沙门氏菌感染研究进展》。)
所以EM菌长期全程坚持使用是非常正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