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让你说晕了
;P 中国古代平均3、4年就有一次大瘟疫,就连张仲景老先生一族也差点死光光。
首先,我看的也很晕,这可能也就是我一直推广中医理论形象化,简易化的原因。
再者,谈未病,我想的是需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这样去治疗未病。天时指的是四时之季,什么时间防什么,地利考虑的棚舍构建,及棚舍周边环境,比如空旷无遮挡的地方,主要防风,群山环绕的盆地,主要防湿,西北防燥,东南防潮,东北防寒,人和就是养殖管理,也就是棚舍的管理,或者说是让机体和环境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最后,我是自学的中医,很多经典都没有看完,我一般看到一半,就必须用实践去应对,发觉是不是对,到底这个血淤淤在哪里,说的脾胃不调,脏器是什么样的。一步步学习了近二十年。用药不过二三十味,看病不过寥寥几方,不过我辩证到时有点悟性,分的比较清晰。
幼时已立志,此生付岐黄。苦学二十载,还是小学生。 中兽医·军 发表于 2019-3-26 0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首先,我看的也很晕,这可能也就是我一直推广中医理论形象化,简易化的原因。
再者,谈未病,我想的是需要 ...
我学习的很晚,论坛老师们都知道,标准西医,中医学习快两年了,需要向你们学习啊。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
张智慧 发表于 2019-3-26 08:50
我学习的很晚,论坛老师们都知道,标准西医,中医学习快两年了,需要向你们学习啊。
我也做过很长时间的西兽医,当时为了混饭吃,也为了验证自己学的中兽医到底对不对, 中兽医·军 发表于 2019-3-26 09:01
我也做过很长时间的西兽医,当时为了混饭吃,也为了验证自己学的中兽医到底对不对,
我想不管西医还是中医,医疗体系不存在对不对的问题,在于我们学习的精不精的问题。疾病本非机体固有之物,能得亦能除,所不能除者,盖不得其术也。我在中药材市场看到一句话是这莫讲的,前半句就是--世上无难医之病,只有不善医之医。所有这些都激励我们不断去学习。医学浩如烟海,只能不断去学习了。:handshake 张智慧 发表于 2019-3-26 09:14
我想不管西医还是中医,医疗体系不存在对不对的问题,在于我们学习的精不精的问题。疾病本非机体固有之物 ...
十分赞同,学习中医其实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整体观,尤其内经派的,天人合一,五气运行之类的,非常玄奥。
用西医的语言去解释中医的理论,其实挺难的。很多比喻就不太容易比喻到位,就如同我写的那篇关于火邪中虚火的比喻,我知道用湿柴比喻是不对的,但当时只能用这个来比喻,才能听懂。
学习使我快乐,在中医里,我一直都是小学生。 中兽医·军 发表于 2019-3-26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十分赞同,学习中医其实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整体观,尤其内经派的,天人合一,五气运行之类的,非常玄奥。
...
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1.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1.png同道中人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
中兽医·军 发表于 2019-3-26 09: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十分赞同,学习中医其实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整体观,尤其内经派的,天人合一,五气运行之类的,非常玄奥。
...
其实不仅是中医讲整体观,外国人在古代也讲整体观。反观现代医学,更是体现整体观。例如,神经系统、体液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张智慧老师此文一出,我呆若木鸡也。佩服佩服。记忆中这是金匮要略开篇所讲的。中华中医药论坛上有专家专篇辨论过。看过几次。同样的不太理解,有些甚至矛盾:象这篇:甘入脾。焦苦入心。酸入肝。补用酸。内经篇:肝苦急。急食甘以暖之。以辛补之。以酸泻之。经典理论也真理解不了。
中医博大精深!没看懂!:dizzy: hu215A01 发表于 2019-3-26 16: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张智慧老师此文一出,我呆若木鸡也。佩服佩服。记忆中这是金匮要略开篇所讲的。中华中医药论坛上有专家专篇 ...
肝苦急应该是以急为苦,肝是藏血主筋的,有实热证的时候就应当有筋脉拘急血热妄行的症候,苦应该是以此为苦,急食甘以缓之,除了甘能缓以外,生甘草是泄心的,这就是实则泄其子。辛以补之,生姜和细辛当归川芎都可以补肝。酸以泄之指的是赤芍。
一般涉及到中医方面的内容我是忽略不看的,因为是智慧老师的文章,我耐着性子看还是看不下去,晕了,真的晕了;P;P 王日田 发表于 2019-3-26 17: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般涉及到中医方面的内容我是忽略不看的,因为是智慧老师的文章,我耐着性子看还是看不下去,晕了,真的晕 ...
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3.png
知识渊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