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上的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兽医的基础知识,是我们的祖先总结出的最为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所有的一个整体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相互依赖、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相互统一从而维持着这个整体的平衡。阴阳学说在中兽医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理上是阴平阳秘,阴和阳在动态上形成一个相对的平衡,从而维持着动物的健康。而在病理上,则是动态上的阴阳失去平衡,从而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而生病。因此阴阳学说是一个整体观念很强的学说。一、 邪气盛时,表现实证。有两种情况:
一是阴盛,即当阴大于阳时,也就是阴盛于阳,则表现出实寒的症状即所谓的“阴盛则寒”,临床上表现寒象比较突出,如怕冷畏寒、鼻寒耳冷,冠冷肢寒、聚集成堆等现象。
二是阳盛,即当阳大于阴时,也就是阳盛于阴,则表现出实热的症状,即所谓的“阳盛则热”,临床上表现热像比较突出,如口舌鲜红、低头耷翅、离群呆立、眼红面赤、肢温冠热等现象。
二、正气虚时,表现虚证。也有两种情况:
一是阳偏衰,为阳虚,阳虚则寒,表现虚寒之象。
二是阴偏衰,为阴虚,阴虚则热,表现虚热之象。
这里的寒和热指的就是阴和阳,是相对而然,并不是指体温的高低,很多人经常会认为热就是发热了,他们会说,机体阳气偏盛导致机体产热功能过亢,所以会导致体温的升高,说体温高于正常了,这是不对的,这里的热是说明了机能的活跃程度而已,当然当机体阳亢到一定的程度也会脱离正常体温表现出高热的现象,但这也只能说其中的一种现象而已。
对阴阳失衡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即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其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阳重新达到相对的平衡为原则。具体对应以上的类证,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一、邪气盛者。
1、阴盛者,采取寒则热之的治疗方案,选用温热性药物祛阴寒以治疗。具体怎样选用药物还要看具体的情况。
2、阳盛者,采取热则寒之的治疗方案,选用寒凉性药物清阳热以治疗。
二、正气虚者。
1、阴虚有热者补阴,采取滋阴以清热,即用壮水之主的方法进行治疗。
2、阳虚有寒者助阳,采取扶阳以祛寒,即用益火之源的方法进行治疗。
阴阳俱病者,病证比较复杂,可采用温清并用,攻补兼施之法。
在预防方面,中兽医认为,有机体与外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必须适应季节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只有当外界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才难以适应,从而引起疾病发生。因此,我们的祖先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理念和预防原则。提出对家畜家禽要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其适应能力。并提出了饲养管理方面要注意的很多内容。如根据一年四季之变化,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等,另外,在这里我也要向大家提出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饲养管理:
1、饲养管理工作中的应激预防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执行一项突然的管理上的变化时,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蹶而就。如增减通风、提温、降温、初次加料等等。
3、根据四时变动的规律,有必要制定一个适应性策略,使鸡群有一个准备性适应。在制定和执行这个策略时,也要循序渐进。一定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停电通知、周围施工通知以及与养殖业相关的政策性变化,以提前做好准备,以缓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4、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也要有一定的资源准备,如发电机组、用具、设备配件等。
以上这些看似与阴阳学说无关,其实大有关系,这些饲养管理上的问题本身就能打破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鸡群发生疾病。如六淫邪气的直接影响应该属于邪气盛的范畴,饲养管理上变化应该属于导致正气虚的范畴,突发事件造成饲养管理的变化或造成外界条件的变化无一不是导致阴阳失衡的因素。
此贴被评为优秀帖,作者获得50元现金红包的奖励!奖励金由【蛋黄网——品质保障 放心之选】提供。
精华帖、优秀贴奖励新政策见:精华、优秀贴奖励额度提升公告
阴阳学说只是个大的原则和方向。比方说热则寒之,实际运用要复杂的多了。
阳虚生外寒
阴虚生内热
传支喉气鼻炎都属阳虚不能制阴,阴盛挟虚阳上越
明白了这个道理
临床一用一个准
谢谢刘老师文章,辛苦了。学习 学习了!
学习学习再学习!谢谢佐君总版主的知识! 老杨头 发表于 2019-3-7 14:04
阳虚生外寒
阴虚生内热
传支喉气鼻炎都属阳虚不能制阴,阴盛挟虚阳上越
杨老师: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把生字改成则字更好吗? hu215A01 发表于 2019-3-8 00: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杨老师: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把生字改成则字更好吗?
可以呀
则是因果词
中医越来越火了~~~
阴阳是中医辩证的总纲,了解阴阳也就成了学习辩证的基础,刘老师的论述既全面又有与养殖实践的结合,写的挺好
推荐为优秀文章 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