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蛋鸡主要流行疾病
本帖最后由 共享精神 于 2019-1-25 18:02 编辑一、2018年蛋鸡疾病分析总结
2018年所服务的规模化蛋鸡养殖场中,47.87%的养殖场处于非健康状态,并伴随出现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蛋鸡疾病检测率见图2)。从图3可看出2014年-2018年如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一直是蛋鸡主要流行疫病,发病率随季节的不同而出现轻微波动。
结合养殖场鸡群临床表现、剖检症状和实验室检测,2018年蛋鸡疾病主要呈以下特点:
1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率上升,危害程度有所降低
2018年滑液囊支原体发病广泛,随着养殖场对本病的重视,鸡群临床危害程度较往年有所减轻。但要注意隐性感染鸡和病鸡是主要的传播源,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11-21天,可经空气、饮水等传播,还可迅速传播到相邻鸡舍,而间接传播主要因车辆、用具、人员等流动而人为造成;不同日龄鸡群均可发生,主要集中于40-80日龄青年鸡群,临床主要导致体重、均匀度较差、死淘率及药物费用增加;产蛋鸡群阳性率较高,一旦受到免疫、温差等应激后表现为产蛋浮动、蛋壳质量变差等表现;滑液囊支原体临床发病程度主要取决于鸡群感染率、体质、群体大小、应激等因素,养殖场单栋舍存栏越多,防控难度越大。
防控措施一是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减少应激,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增加批次时间间隔,加强消毒和监测,可降低该病发生机率;二是规模养殖场最好定期采集血清进行实验室抗体检测其阳性率和分析其抗体水平,根据阳性率变化进行监控鸡群,同时选择合适预防;三是鸡群出现临床症状时用药只能控制鸡群带菌感染率,把发病程度降到最低,针对病残弱鸡应直接淘汰;四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但必须认识到,没有一种抗生素可使鸡群中的病原彻底清除掉。
2重视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
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在冬、春季节易发,一般在10周龄内易感,青年鸡及产蛋鸡群感染呈增多趋势;鸡群感染后危害严重程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递减,雏鸡感染主要呼吸道、肾脏病变,部分雏鸡感染后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一过性呼吸道等,雏鸡感染会影响产蛋鸡产蛋高峰,感染日龄越早产蛋高峰越低或无高峰,产蛋后临床伴随眼观发育较好大量“假母鸡”或“输卵管积水”的大肚子鸡,该现象近年来明显增加;另外随流行株类型不同呈现不同临床表现,有些养殖场产蛋鸡群曾受到野毒攻击,如果免疫较差无抵抗力的鸡群感染会出现产蛋下降、蛋品质降低、一过性呼吸道症状等,有明显的传染过程。
防控措施一是建立有效生物安全体系;二是注意鸡舍温度变化,防止鸡群冷应激,特别是雏鸡阶段保持温度相对稳定;三是减少各种应激反应如疫苗免疫等;四是做好免疫预防接种,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血清型较多,变异较快,疫苗选择与流行毒株一致的疫苗免疫。建议可1-3日龄可使用传支弱毒疫苗进行早期免疫保护、7-9日龄、40-50日龄、开产前可分别加免,其他时间可视实际情况进行增加免疫,免疫过程中可配合两三次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3禽流感H9N2明显呈下降状态
与往年相比,2018年禽流感H9N2的野毒感染率明显呈下降态势,但依然是养殖场主要危害疫病之一,结合临床2018年蛋鸡产蛋阶段鸡群感染率最高,临床不同鸡群感染所表现的严重程度差别较大,在禽流感H9感染严重的鸡场,几乎都同时存在大肠杆菌、支原体等疾病的感染,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存在其他病原体的联合作用会导致鸡群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但要注意的是一旦鸡群被感染,就将成为一个潜在的感染源,易在鸡舍或养殖场不同批次鸡群里反复持续感染,当健康鸡群受到强应激后可能会出现感染排毒并表现临床症状。
2018年禽流感H9与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严重程度整体比往年有所降低,可能原因一是养殖场鸡群有良好的疫苗抗体保护;二是对本病的关注度有所增强,养殖场环境控制方面有所改善;三是对生物安全消毒措施重视程度逐步提高。
4免疫抑制性疾病在养殖生产中普遍存在
通过2018蛋鸡疾病检测率可看出,如马立克、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检出,此类疾病都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除疾病本身可以造成损失外,更大的损失来自疾病对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损害,剖检材料的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组织显著减少或变性;专项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减少或淋巴细胞转化应答能力下降,使机体对其它病原易感性增加。况且,目前临床免疫抑制性病毒间多重感染现象十分普遍,多重感染时期病毒种类较多,危害较为严重。
防控建议一是做好雏鸡引种及加大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二是必须清楚本养殖场疾病流行史,常发疫病感染频率及主要致病因素等;引种前做好充分的疫病防控意识准备,包括对本场免疫程度的是否调整、保健程序及消毒程序的是否调整等;三是减少饲养过程中鸡群的应激反应,特别是温差应激与热应激;四是引种后可在雏鸡免疫系统发育阶段和疫苗免疫前后、应激较大时期使用些增强免疫力的保健药物。
5严重禽流感趋于平稳
2018年随着多数养殖场有效的免疫保护及检测跟踪,严重禽流感整体处于平稳状态,区域性零星产蛋期鸡群由于免疫抗体保护呈非典型化出现,小日龄鸡群很少发病;另外据报道根据病原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严重禽流感毒株依旧在出现变异,强大的环境及免疫压力是促进流感病毒变异的基础,防控主要措施需要从环境及良好的生物安全控制着力,然后加上合理良好的免疫对流感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6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已常态化
2018年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检测率依旧较高,各鸡群日龄都有可能出现感染,尤其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后很难治愈,严重影响了鸡群成活率及其产蛋性能。这根季节变化、养殖环境及对应管理模式等有关,需要保持好鸡舍温度通风管理,同时维护好肠道,促使肠道食物消化充分,最大限度降低鸡舍氨气及让鸡群保持良好饮用水,从而维护好环境质量等。
7传染性鼻炎发病比例上升
传染性鼻炎秋冬季节发病率比较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一旦与其它疾病混感后可增加该病的严重程度,并且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治愈效果较差。防控措施一是控制鸡舍温差及各种应激的发生,秋冬季节鸡群受到温差影响及各种应激极易诱发本病的发生;二是做好疫苗免疫预防,疫区首免可在5-6周龄进行,间隔4周龄后可进行二免,高发疫情区域在16-17周龄在进行加强免疫一次,疫苗可选择含A+B+C血清型菌株;三是磺胺药物和抗生素可减轻本病的严重程度和缩短病程,严重者可挑出单独治疗,但治疗鸡群不能消除鸡群带菌状态;四发病后加强鸡群的饮水消毒和日常带鸡喷雾消毒可缩短病程和减轻临床症状。
另外传染性喉气管炎及安卡拉等疾病随着养殖场重视及生物制剂的应用,2018年呈散发状态,对鸡群整体影响较小。
二、2018年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分析通过2018年不同日龄产蛋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来看(图5),抗体水平均在临界保护值以上;其中禽流感H5N1Re-6从开产至350日龄略低,但整体市场流行率降低,整体对鸡群无较大影响。通过2018全年产蛋鸡抗体趋势图(图4)显示,禽流感H9抗体值在2-3月份及10月份以后出现下降变化,新城疫抗体值主要在5月份出现下降变化,禽流感H5N1Re-8及H7N9在1-3月份及5-7月抗体值保护率略低并出现有季节性的抗体下降变化,所以养殖场要关注此阶段疫苗抗体值对鸡群保护的有效性。
图4、2018年产蛋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分析
图5、2018年不同日龄产蛋鸡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
三、2018年药物敏感度分析
2018年细菌性疾病主要以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为主,并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细菌的耐药性较严重,可能与目前市场上的滥用药及环境污染造成的耐药菌有关,另外耐药菌可以通过食物链、环境传递。其中耐药基因可以通过空气、水源、昆虫、鸟、蚊蝇等传递;因此规范、合理、科学用药,加强生物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具体见图6。
图6、2018年蛋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药物耐药性
四、2018年水质检测分析
2019年疾病流行预判及防控要点一、疾病流行预判1做好滑液囊支原体及传支的免疫防控
鸡群滑液囊支原体及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引起青年鸡损失的主要疫病,要足以加强防控,滑液囊支原体最好通过实验室阳性率变化进行针对性药物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要关注流行毒株变化,注意鸡舍温差控制,防控温差应激或冷应激,做好流行毒株疫苗免疫防控, 规模化鸡场应监测传支的抗体水平。
2温和型禽流感可能依然持续
根据2014-2018年监测结果可看出,禽流感H9发病率可能还会处于较高态势,环境污染地区高抗体值同样可引起病毒复制、排毒,并会在大多数养殖场持续反复感染存在,做好鸡舍环境控制及合理的免疫,特别做好生物安全体系的完善工作。
3适时关注严重禽流感流行毒株
目前主要控制的流感疫苗是H5的Re-8和H7N9的Re-1株。据报道有新的变异株出现,所以养殖场要时刻关注市场疾病流行毒株及疫苗的更新情况
4新城疫免疫全面保护要加强
养殖场要注重灭活疫苗与弱毒疫苗有效结合防控新城疫,要内外结合保障有效抗体的同时有较好的黏膜保护。
5细菌性疾病呈养殖场常态化
随着耐药菌株的越来越多,细菌性疾病或将成为家禽因病致死或继发感染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养殖场做好环境控制是关键。
二、疾病防控要点
1、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养殖场隔离与工作消毒措施要完善,并严格执行。
2、规模化要建立养殖场的疾病监测体系,结合养殖场实际现状完善适合本养殖场区域免疫程序及生物安全落地措施。
3、完善养殖场饮水系统清洗消毒流程制定,做好各阶段鸡舍通风和保温工作,尤其是瞬间温差和瞬间风速的控制。
4、注意鸡舍环境控制,做好细菌性疾病、传支、支原体等疫病防控。
5、要以注重营养基础、维护养殖环境、提高蛋鸡体质为养殖要领。来源:嘉云检测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