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管理员和版主能不能在鸡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知识再多做些介绍!【转帖】
鸡的生物学特性(1)鸡的体躯矮小,体高在350mm左右,空间活动范围一般为500mm高度以内。(2)鸡的体温高,基础代谢旺盛。鸡的正常体温在40.5℃—41.7℃之间,鸡的基础代谢旺盛,为牛、猪的3倍,根据这一特性,应给鸡创造良好的条件,给予充分的饲料和平衡的营养素。(3)鸡有合群性,适合群饲的特点。(4)鸡受疾病侵害较多,要求防疫严格。鸡的传染病、侵袭病、营养缺乏症均较多,须严格履行免疫程序和防疫制度。(5)鸡的神经类型活跃、易受惊吓而引起骚动。(6)鸡对光线敏感,要严格控制光照。(7)鸡的兽害多,需防天敌,如老鼠、
鸡的生物特性和合理用药 1.消化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鸡没有牙齿,味觉不发达,因此可用苦味健胃药。鸡对咸味无鉴别能力,应用食盐时,应严格掌握用量以防中毒。在嗉囊流入给药时,应注意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代谢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药物在鸡体内代谢较快,但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滤过面积小,对以原型经肾排泄的药物(如新霉素、金霉素)较敏感。
3.呼吸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鸡呼吸系统有特殊的气囊结构,呼吸性细支气管和呼吸膜薄有效交换面积大,气雾用药时,药物即可在呼吸道发挥局部作用。因此,气雾用药也适合于鸡白痢、禽霍乱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4.神经系统特点与合理用药:雏鸡的血脑屏障4周龄后才发育健全,因此,有些药物(如氯化钠)较易通过该屏障进入脑组织导致中毒,鸡尤其对氯化钠敏感 多谢发表,这样可以让鸡民们从最根本的做起,做好,了解的多一点,风险就会少一点 pengpeng980]我有一个建议,就是管理员和版主能不能在鸡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知识再多做些介绍!
家禽交易会过后,我们就着手这方面的,
谢谢大家对本网的关注与支持!
养鸡手册
从养鸡开始,经常在网上搜索关于养鸡方面的知识,但总感到不全面。后去买了很多关于养鸡方面的书,那天看到了论坛上“PengPeng980的建议,想多了解关于鸡方的知识。故想利用业余时间把我感觉不错的<新编科学养鸡手册>这本书录入给大家,希望对大家养鸡能有帮助。这本书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金土地工程的农业手册系列。由著明专家黄炎坤出版 。第一章概 述
我国是世界上对鸡驯化和群量饲养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6000年前母系氏族时就已经将饲养鸡作为食用。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了“相鸡”的故事,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开始利用鸡的外貌特征进行种鸡的选择。在约2000年前的西汉时代,“祝鸡翁养鸡至千头”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规模化养鸡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养鸡业发展迅速,但是发展过程很不平衡,1976年以后,我国借鉴国外经验在大中城市附近大力发展机械化养鸡户,使鸡蛋和鸡肉的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大型鸡场在养鸡业中所占比重年年下降。目前,全国良种鸡的饲养量中有75%以上是由专业户饲养的。但是,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大型的养鸡企业集团将会逐渐增加。
一、世界种地鸡生产情况
近10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养鸡生产的发展十分迅速,饲养规模、鸡蛋和鸡肉产量、贸易额均呈现快速增长。
我国是近20年来蛋鸡饲养量和鸡蛋总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48年我国总的家禽饲养量为2.5亿只,1957年为7.1亿只,而在1998年和1999年我国仅蛋鸡的饲养量就分别达到17.32亿只和18.32亿只,分别占亚洲蛋鸡总数的61.37%和62.42%。
在肉鸡生产方面我国的现代化肉鸡生产起步较晚,传统的肉鸡生产是以地方黄(麻)羽肉鸡为主。1976年以后肉鸡配套品系才引进我国,而且在些后的20多年中得到迅速发展。1994年以后我国的肉鸡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不过,在我国的鸡肉生产中有四分之一左右是靠淘汰母鸡提供的。从最近5年来,我国快大型肉鸡生产的增长幅度有所减慢上,而优质型肉鸡的饲养量和产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二、鸡蛋和鸡肉的人均占有情况
我国鸡肉的人均消费量在世界各国排名比较靠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国内近年来肉鸡市价格出现明显的波动,且长期偏低,一方说明国民的消费习惯在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鸡肉消费市场潜力还较大。
近几年来我国鸡蛋的人均占有量一直呈现连续增长的趋势,超过了许多 经济发达的国家,而处于世界前列。说明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不会有 很大的效果,而应该考虑进行深加工和开发国外市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