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免疫失败三大“主犯”,第三出现时盲目免疫可致死!
在畜牧业养殖生产中,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众多畜禽疫病的重要措施。但免疫失败的发病案例在实践中经常遇到,围绕着与免疫接种有关的要素如疫苗的品质、保存方法、接种途径及免疫程序、动物机体的自身情况、饲养管理等,简要分析了几种导致免疫失败的原因,以供大家参考。一、生物制品因素
1、疫苗的质量
目前各类疫苗生产厂家众多,质量好坏不一、价格高低不等。部分养殖户过分关注价格,忽略了疫苗品质,导致失败发病。
2、疫苗保存及使用不当
因疫苗的特殊性,要求其在运输、保存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保持低温或超低温的环境,不同疫苗产品其要求有所差别,如猪瘟等冻干类疫苗需在零下20°C左右保存,口蹄疫等油苗在2~8°C低温条件下保存。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疫苗制品的运输及保存管理相对混乱,而且保持低温环境需要一定成本,因此严格按照要求操作者甚少,由此造成的疫苗效价降低,致使免疫后产生少量抗体、甚至不能产生抗体而造成发病。
3、疫苗使用操作不当 ◇很多养殖场在疫苗使用过程中不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书、注意事项等进行操作,完全凭个人经验随意的使用疫苗,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不正确的接种途径,如应翅下真皮刺种鸡痘疫苗且不能刺透,采用涂肛方式接种喉炎疫苗时应激反应较小;
◇疫苗的免疫接种剂量不准确,常常人为随意地减少或增大接种剂量,由此导致的动物机体免疫抗体产生不足或免疫麻痹;
◇接种疫苗前不重视了解接种畜禽的病史及免疫史等,对畜禽不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对发病或处于潜伏期的畜禽接种疫苗,致使各种免疫失败的发生;
◇同时因疫苗制品存在血清型的差异,在疫苗选用过程中,没有接种与流行毒株相对应的血清型疫苗而造成免疫失败也是常见的现象;
◇另养殖场机械盲目的照搬其他场的免疫程序也是造成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饲养管理因素
1、高密度、开放式的饲养条件下,即使执行了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畜禽也易感染发病,导致免疫失败;
2、饲养人员必须给畜禽补给优质充足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如果采用不科学、不合理的日粮营养配方,导致动物机体营养物质缺乏,将影响动物机体的免疫力,接种疫苗后影响抗体水平的产生,由此导致的免疫失败;
3、有些抗生素药物、消毒药等可干扰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有些养殖场常因滥用药物而使疫苗接种失败,通常免疫前后5d内不应使用消毒药物。
三、接种动物本身因素
1、畜禽由于自身免疫机力不完善或免疫抑制,即使接种疫苗后也没有免疫应答产生而影响免疫效果,导致免疫失败。
2、当畜禽在接种疫苗前或接种后尚未形成免疫保护力时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往往会导致动物发病甚至死亡,且这种情况下所导致的发病情况往往比不接种疫苗时更为严重。
四、提高免疫效果的措施
1、正确选择、保存和使用疫苗
◇养殖场应建立科学的疫苗采购、运输及储存管理制度,并由专职人员负责;
◇因为预防同一种疾病的疫苗可有多种,常见的有灭活苗和冻干活苗等,因此养殖技术人员应了解常用各疫苗的优缺点,并合理联合使用,如一些难以净化的传染性疾病可将其灭活疫苗和活疫苗配合使用;
◇选用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正规GMP认证的生产厂家的优质疫苗,坚决不使用无生产批准文号或过期及保存不当的疫苗,并且最好选用针对当地疫情的流行毒株的疫苗;
◇严格按规定温度范围要求进行运输和保存;
◇接种时必须按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严格按照接种途径、接种剂量进行免疫接种,并做好免疫记录。
2、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
养殖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应首先了解当地流行病发病特点及规律,并结合场内饲养管理条件、疫苗种类、动物品种、病史及抗体水平的监测等,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免疫程序,并适时进行调整。
3、接种操作规范化
◇接种疫苗前应了解待接种动物的发病史和免疫史等情况,并细心检查待其健康状况,如发病、体质差的畜禽或分娩前及哺乳母畜应推迟接种疫苗;
◇兽医人员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按要求稀释比例进行稀释,并按照适宜的接种途径及剂量进行接种;
◇免疫接种后,应进行免疫动物的健康情况检查,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控制或治疗。
4、加强饲养管理
◇不给动物饲喂已经霉变或其他质量低劣的饲料,按科学的饲喂方式全面补充营养,进而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
◇及时发现、治疗或淘汰带毒或隐性感染动物,尤其是对于一些难以净化的疾病必须彻底淘汰,如繁殖障碍类疾病及免疫抑制类疾病等;
◇加强场内相关人员的兽用生物制品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责任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来源:中国动物保健
感謝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