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weivet 发表于 2009-6-19 07:45:45

教你一下关于中药的知识

板蓝根与大青叶:均为清热解毒要药,但板蓝根偏于局部,利咽,散结,消肿大于大青叶。大青叶偏重于全身,凉血,解毒消斑作用大于板蓝根。
大黄:大黄大苦沉降,气味具厚,力猛善走,能直达下焦,涤荡胃肠积滞,清泻血分实热,生用泻下力强,酒炒清上焦热邪,炒炭化瘀止血。
芒硝:咸能软坚,苦可降下,寒则除热,功能荡涤胃肠实热而除燥粪,故用治实热积滞,粪便燥结。外治热毒痈疮。朴硝,芒硝,玄明粉三者功效虽同,但朴硝不纯,泻下最强;芒硝较纯,作用缓和;玄明粉最纯,泻下更缓,多做眼喉科外用。
川贝:与浙贝作用基本相似,但浙贝苦寒,开泻力胜,多用于外感风热,痰热郁肺的咳嗽。川贝苦甘微寒,滋润性强,润肺止咳作用较佳,多用于阴虚及肺燥之咳嗽。浙贝多用与实证,川贝多用于虚证。
栝楼:甘寒滑润,既能上清肺胃之热而涤痰导滞,又能宽中下气以开胸散结,还能滑大肠而润燥通便,且兼之功效。栝楼皮偏胜于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栝楼仁偏胜于润肠通便;全蛞蝼则兼具两者之功效。
青皮与陈皮:本是一物,只是老嫩有异。青皮性峻,偏于舒肝破气,多用于中下二焦;陈皮性缓,偏于健脾理气,多用于中上二焦。故“陈皮治高,青皮治低”。若脾肝同病,两者可相须为用。
枳壳:性味归经,功效,用量与枳实相同。由于入药的老嫩有差异,枳实果嫩性烈,多用于消积除痞,导滞通便;枳实果老性缓,多用于宽中理气,消除胀满,适用于体虚者。
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胜湿,常相须配伍使用。羌活气味雄烈,发散力强,善治在表风邪;独活气味较淡,性也缓和,善治筋骨间风湿,发热力不如羌活。
黄芪,党参:都能补气,但党参补气兼滋阴,守而不走,偏于益气健脾,里虚者多用;黄芪补气兼扶阳,走而不守,偏于升提中气,表虚多用。
当归:全当归补血行於,当归头止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破血行於,当归须走经络。
麻黄:生用发汗力强,炙用发汗力弱,发汗宜生用,平喘宜炙用。
荆芥穗:发汗力强,长于走头,无汗者多用;炒用发汗力弱,有汗体虚者多用;炒炭走血气,能去血分之寒,而无发汗之力。
菊花:有黄白之分,黄菊花长于发散风热;白菊花长于养肝明目。
黄芩:长于泻肺火而解肌热;黄连长于泻心火而除烦热;黄柏则长于泄肾火而清湿热,故分治上中下焦。
苦参与玄参:均有凉血泻火之功,但玄参凉血而滋阴降火,多用于咽喉疼痛;苦参凉血泻火,兼燥湿止痒,多用于皮肤湿疹。
栀子:泻火用生栀子,清里热可用栀子仁,清表热用栀子皮,止血用栀子炭,姜制能和胃止呕。

冰与水 发表于 2009-6-19 07:55:19

写的挺好的,但是看着有点乱。整理一下吧

紫罗兰 发表于 2009-6-19 07:57:10

学习了谢谢昂

慢车急速 发表于 2009-6-19 10:14:25

咱鸡民朋友看重的是理论加实践,最好是什么药加什么药、怎么用、治什么病一条一条来是不是更直接一些,都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咱也记不住,走马观花看了一遍虽然收获不大,但也很感谢。

bian123 发表于 2009-6-19 10:55:06

中医,中药理论知识深奥,不是短时间就能学会的。

泰山石敢当 发表于 2009-7-3 15:59:31

中医知识博大精深,五行学说、脏腑学说、阴阳学说、八纲辩证、针灸学、经络学、方剂学、等等,非一朝一夕能贯通,楼主写的东西很好,也是常用药,可要想让大部分人看懂,还需整理的更生动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教你一下关于中药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