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1 22:48:34

今天傍晚制水房原水罐进水电磁阀故障导致活接崩坏,老李同志把活接修好了但是没有拧起来就睡觉了。一号舍老徐同志看炉子看错一个数字,导致该加炭没加,舍温掉了接近两度。这样的小细节疏漏经常会有,不是责任心不够,老徐同志是心疼老婆一个人打连班疲劳偶尔会犯糊涂,每批鸡都会有那么一两次。老李同志是习惯问题,干活留尾巴。技术员赵总干了七八年了,很多基础的东西都记不到心里,因为他之前所在的鸡场,他就是个让干啥干啥的机器,人是好人,脑子让人给废了。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1 22:53:50

很多时候我都能包容他们的错误,但是一起共事时间长了,包容就有可能变成迁就。人总是会因为外在压力减弱而降低对个人的要求,所以管是需要时刻关注细节,定期不定期上发条的。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1 23:00:09

今晚比较冷,有可能温度低至零下五度,需要提醒他们注意掌握加炭量,因为耗能增加了,节奏就变了,需要看炉子看得勤一点,炉底也要收拾利索,不然很有可能再和一栋一样掉温。很多时候,鸡群出问题,都是因为对天气变化不够敏感反应迟钝造成的。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1 23:28:18

人员管理是最讲究细节的,底线必须有,不突破底线都可以包容。

y968968 发表于 2018-11-22 04:38:49

跟进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0:11:04

一号舍分笼10:10准时开始,九个人,每人46组,其中六人从第24组开始分到头,其他三人分完23组折回来分另一列。设定温度和通风量全都不动。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0:13:09

昨晚天比较冷,为了避免温度下降过快,十点左右提温0.2。昨天炉子动的也挺勤快。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1:04:42

一个小时结束战斗!定量的好处就是会不自觉的相互比赛,一开始新手会慢,慢慢地熟练了就都没压力了。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1:05:55

分笼实际上对鸡是很大的福利,密度小了不挤了,料位充足,水位充足,它们其实都是欢喜的。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1:10:44

搬家完毕,它们只要意识到新家更舒服,就会很快适应。我一般是七到十五天适当预留一部分温度,到了16天分笼分完和密度匹配正好舒适。之前鸡小加上第一次搬家密度变化,第二周温度可以略高,随着鸡长密度大了温度也偏高了,搬第二次家,搬完刚刚好。搬家后72小时用药安抚一下,一般不会出大问题。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1:16:06

一般底层鸡最好,也与搬新家有关系。所以分笼时机把握是个很重要的事,原则上宜早不宜迟(不挤一定比挤舒服),够到吃喝就搬家(够不到就别心急,不按日龄按体型),不刻意提温(热是应激不是舒服,它们不反感就不要刻意提温,不要替他们做过多决定)。分笼分工一定要坚持定量原则,不分男女,一个标准,不限时间,不怕干得快。我负责加油鼓劲喊号子。一家人开开心心把活比着干完了就是了。

雞懂事 发表于 2018-11-22 17:53:08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1:16
一般底层鸡最好,也与搬新家有关系。所以分笼时机把握是个很重要的事,原则上宜早不宜迟(不挤一定比挤舒服 ...

加油加油熱烈加油{:11_333:}

进击的九月 发表于 2018-11-22 18:19:03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号舍分笼10:10准时开始,九个人,每人46组,其中六人从第24组开始分到头,其他三人分完23组折回来分另一 ...

光线不暗吗,还是照的问题

农民王志刚 发表于 2018-11-22 19:26:38

进击的九月 发表于 2018-11-22 18:19
光线不暗吗,还是照的问题

关灯好抓鸡!

雞情默 发表于 2018-11-22 21:36:36

还是早分笼好,有空间才有好的长势,
刚哥水线怎么清理的?用什么通?
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查看完整版本: 20181106批(总第46批)生产过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