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18-10-19 15:21:30

转载:穆祥:中兽药应用,目光要远,触点要准!

穆祥:中兽药应用,目光要远,触点要准!穆祥 (北京农学院 教授)中兽药产业的现状很糟,一是中兽医本科专业消失已二十多年,严重导致的人才断档;二是在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起来后,导致人们错误地认为中兽医仅适用个体治疗不适宜群体疾病的防治,从而造成中兽药产业停滞不前;三是目前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兽药企业数量很少。但是,与此同时,一系列利好消息也在传来:国家减抗政策的推动,人们对畜产品安全的关注,中兽医本科专业的成功申请,都预示着中兽药产业即将迎来春天。在这里我谈一下中兽药在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想法——放眼望去,中兽药大有可为!☘中兽药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会有大的作为。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和影响畜禽产品安全的问题,其实是推动中兽药产业发展的机会。在此,我们必须要坚信,中兽药肯定能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疾病,若中兽药对此无效,中兽医就不可能传承五千年。2005年,我们申请获批了兽医学(中医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当时是国家第一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其中,中药抗菌的机理及成分研究是实验室的重点研发方向。我们的研究发现,中药的抗菌机理与抗生素的机理是完全不同的。抗生素是通过抑止细菌的氧化酶、呼吸酶等机理直接杀死细菌的;而中药是通过抑止细菌毒素对机体的伤害、通过激活微血管内皮细胞调动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通过行气血帮助受损组织修复、通过多糖达到保护微血管实现治疗细菌病的。☘在替代饲料中抗生素的角度,中兽药发展空间也很大。这两年我走访很多饲料企业,发现很多预混料生产企业非常着急。到2020年,将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此局面下,细菌性疾病必会大量增加、畜禽的生长速度必会显著下降,这时候,以天然植物身份进入饲料添加剂领域的中药,将会有独特的优势。☘在增强机体免疫水平方面,中兽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治未病是中兽医防治疾病的重要理念,增强机体免疫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符合中兽医治未病的理念。近年来,中药在增强免疫角度的价值,目前已得到国内养殖企业的认可。此外,圆环病毒、蓝耳病、白血病等等都是引起免疫抑制的罪魁祸首,增强免疫的中兽药对此都有显著作用。在此必须注意的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中药多属滋补类,因此,在畜禽发生发烧症状的疾病时,就不能再用这类中药了,否则会加重病情。☘在防控病毒性传染病方面,中药的价值一直被压制与忽视了。对于畜禽的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国内实行以疫苗免疫为主体的防御政策已经有20多年了,结果是“老病不断、新病频发”。对养殖企业而言,不用疫苗,心里不踏实;用了疫苗,照样闹病不说,还要出现新的病。导致现今局面的原因,除管理有漏洞外,更重要的是普遍免疫造成的,理由是:病毒感染后是寄生在细胞内的,而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是存在于细胞外的,且机体内有很多细胞是不更新的,所以,一旦给带毒动物进行了免疫,老病就会一直存在,对RNA类病而言,极易导致病毒与疫苖间RNA的重组产生新病。由于抗病毒化药在养殖业是被禁用的,无疑,通过监测净化是缓解此局面重要措施,但因现今畜禽的病毒感染情况很复杂,监测净化费用很昂贵,很难推广普及。而我们的研究表明,中药能通过激活感染细胞内抗病毒蛋白清除病毒,提示中兽药在净化病毒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在中兽药防治常见病方面,比如生殖系统疾病、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疾病,中医都有很好的成方制剂。但现在的问题是,养殖企业严重缺少中兽医辨证人才,对疾病的辨证不确切,导致临床效果有时很好、有时不佳。譬如流感,有两个中兽医证型,在北方,多发风寒感冒;在南方,多发风热感冒。治疗风寒感冒的产品到南方地区,大多时候不灵光;治疗风热感冒的产品到北方地区,反而更加重了病情。此外,中兽医药在宠物、水产、毛皮动物应用还严重不足,尤其在宠物疾病的使用上已落后于美国、日本。随着风味畜禽产品、功能性畜禽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重视,中兽药也能有不可预估的市场前景!精准触点,研发须脚踏实地针灸和中药能防治疾病是被国际承认的,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在利用现代医学理论阐明针灸和中药作用机理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导致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认为中医药是不科学的,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唯一的解释是,现代医学理论可能还严重不足、还存在缺陷。因此,如果把中(兽)医理论、针灸机理、中药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梳理清楚,我们就能创造一套比现代医学更完善的一套医学体系,但是,就目前来看,需要的投入很大,需要的时间很长。因此,我建议当前中兽药企业在未搞清楚中药作用机理的情况下,可以走如下道路:☘从研发角度,不要一下上升到成分角度,还是用传统配方剂对传统证候。首先要明确拟治疗疾病的中兽医证候,然后针对证候——开发相应的方剂或者寻找相应的方子。中医与西医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医药传承几千年,针对各种的证候,老祖宗都留下了相应的方子;只要证候确定,基本不用自己配方。☘从生产角度,先把传统的组方做好、做精。别再以“细菌病”“大肠杆菌”这种宽泛的病症为噱头,把一种病一个方子做深了、做透了,把药材的质量控制、工艺的标准规范做好,就会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在中医界,效益最大的都是传统的方剂。☘在上述工作基础,通过自主研发或校企联合的方式,逐步明确作用机理、有效成分,为人工种植中药材的利用、生产成本的降低,为中兽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现有中兽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同质化产品太多,忽视了传统中(兽)医就地取材的特点;2、生产的中兽药品种太多,不利于销售员的宣传;3、每个产品的应用面太广,期望包治百病,反而导致养殖企业的反感、不信任;4、每个产品销售额太低。明晰概念,中西医勿混淆受西兽医学理论影响的,中兽药在研发和使用中出现了很多误区:☘研发错误。例如在研发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中兽药中,相当多的研究者是按抗生素的机理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中药并进行组方的。由于中药的药敏试验是在一毫升中含一克生药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在血药浓度、组织液浓度下根本达不到有效的抑菌浓度,故按此方法开发的药物基本无临床疗效。在中医界,几乎所有中药、所有常见中药材中的主要成分均已进行过对绝大多数细菌的药敏试验,开发成药物的只有青蒿素,还是经过结构改造的。 ☘使用不当。受西医的影响,产品使用主要针对细菌的种类,如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等,而不是辨证给药。但实际上,都是大肠杆菌,由于其产生的毒素不同,能够造成不同的证候,譬如仔猪因乳头不净造成大肠杆菌大量增殖,在应激后产生很多内毒素,从而引起仔猪黄痢,即湿热泄痢;而产生肠毒素的大肠杆菌,引发的却是仔猪白痢,即寒湿泄泻。一个热证,需要清热解毒;一个寒证,需要健脾燥湿利水——但现实是,不问证候,一方解决。这就造成:证对了,效果很好;证错了,一点效果也没有。因此才有养殖企业评价:你们中药效果不稳定嘛!类似这种情况很多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宜以西医思维去验证中医作用机理,否则就会产生熊胆和猪胆没有差别、燕窝、阿胶无活性物质故没有作用等荒谬结论。如何澄清中药作用机理,是中兽医需要明晰的方向之一。

彩色天空 发表于 2018-10-19 15:23:02

人品爆发啦,一来就抢到22鸡蛋的红包,兴奋至极。

彩色天空 发表于 2018-10-19 15:25:00

期待一药包治百病,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兽医是精准治疗。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18-10-19 15:28:28

今天终于在有生之年抽到了3鸡蛋红包,这可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感谢楼主

战无不胜 发表于 2018-10-19 15:29:05

锄禾日当午,不如抢红包苦,辛辛苦苦,终于抢到了46鸡蛋红包,不容易呐!

snswzy123 发表于 2018-10-19 15:33:37

人品爆发啦,一来就抢到5鸡蛋的红包,兴奋至极。

snswzy123 发表于 2018-10-19 15:34:56

5个蛋,不容易啊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18-10-19 15:41:48

现有中兽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同质化产品太多,忽视了传统中(兽)医就地取材的特点;2、生产的中兽药品种太多,不利于销售员的宣传;3、每个产品的应用面太广,期望包治百病,反而导致养殖企业的反感、不信任;4、每个产品销售额太低。
穆祥教授讲的问题的确存在。

老杨头 发表于 2018-10-19 16:36:33

这些忽悠人的理论没有半点用处,药的质量和价格才是我们养殖些关心的
病治好了
利润没了
更有假冒伪劣不在养鸡户鉴别之内,这些才是制约中兽药发展的真正因素

黄哥(黄瑞强) 发表于 2018-10-19 16:50:10

中兽药在养殖业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甘草-董晓峰 发表于 2018-10-19 17:20:12

谢谢还是比较符合现实的!

甘草-董晓峰 发表于 2018-10-19 17:21:52

还有个问题,现在大学科研多是以西医为标准研究中药,极大的错误,不接地气,浪费资源!

爱拼才会赢 发表于 2018-10-19 18:04:50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感谢楼主的24鸡蛋红包

可兽医 发表于 2018-10-19 20:41:23

不错的文章,谢谢章老师分享

张智慧 发表于 2018-10-19 21:27:08

很好的文章,作者是很接地气的,文章也是经过思考的结论,读来令人很受启发。谢谢章老师转载的好文章。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载:穆祥:中兽药应用,目光要远,触点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