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懂我是
起点不代表终点 发表于 2018-10-4 22:49
教授讲的赤霉烯酮中毒没有数据支持的话是令人半信半疑。但是乐者如水老师的数据更不靠谱,每公斤饲料800m ...
请审阅一下《饲料广角》2010年第二期山农大教授发表的关于饲料霉菌的文章。要有行动,不能仅信口开河。 仔细分析武老师这篇文章,鸡群的表现,推理为赤霉烯酮中毒的结论还是比较又可信度的。如果有饲料的分析结果则更好,会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注意一点:血钙水平与鸡冠肥大没有任何关系。看来还是生殖生理学只是欠缺。
这样的案例临床已经遇到三例,且在更换饲料后和治疗后病情已经好转,采食量由原来的每天90斤恢复到200多斤。
赤霉烯酮的作用在生殖系统方面的作用是有理论依据的。希望各位能够从生理学角度整体性的看待一些临床问题,说出话来要有理论依据支撑。此案例养殖户的确没有带来饲料,的确没有进行实验室赤霉烯酮的含量测定,我也是根据具体的现象从生理学和病理学做了一下推理。根据近期实验室测定有些本地陈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有的高达1000ppb以上的情况是有的。
此案例临床处理仅仅采用了停用原来饲料,更换品牌全价饲料,同时采用保肝和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处理。本周三开始处理后,两天采食量明显增加,1500只鸡采食量由发病期间的每天90斤提高到今天的200多斤。这是今天得到的客户回复信息。
大家们都好专业啊,小白看不懂,飘过吧。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1.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11.png
乐者如水 发表于 2018-10-4 15: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学教授对该病牵强附会的分析判断,让人感觉不爽,理由如下:
1、鸡群产蛋率由95%下降到几乎绝产 ...
直言不讳,性格好爽,论坛就应该这样。
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