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产蛋鸡饲料配方的改变原则以及探讨
关于产蛋鸡夏季的饲料配方的改变方向,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二、低能量高蛋白饲料。
笔者认为两种观点都没有错,都有各自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养殖户在实际运用中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怎样用,需要结合自身养殖场的情况和鸡群的状况,具体分析,并根据需求作出细节的改变,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总结一句话,即:理论都是对的,但照文全搬,按图索骥的方法是错的。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环境和鸡舍的适时分析:
(1)夏季饲料配方的改变原因主要来自于天气的变化,外界温度升高,更兼长夏湿度大。此为前提,需要结合棚舍的隔温、风机湿帘控温效果和鸡群体质情况来具体分析。
I(2)观察蛋鸡的散热方式,学会看鸡群是关键,不同品种、体脂、日龄、既往高温适应史的鸡群对高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大群中,前舍、中舍、后舍两侧走道、中间走道,上下层鸡笼,各区域的温度存在温差,要学会观察。
(3)学会计量,具体可以参考每区域二十个蛋鸡为一组,三个左右张口呼吸的为适宜、五到八个为温度稍高,但可以接受,十个以上时就会出现呼吸频率急剧加快、张翅等情况,说明温度过高,蛋鸡主要通过消耗能量呼吸散热的方式。
二
(1)了解不同温度下,自己鸡舍内蛋鸡的适时反映情况,耐热性能、散热方式、估算散热耗能对采食量、生产影响。例如能够合理控制温度的场舍,鸡群热反应不明显的,在不影响蛋鸡基础代谢和产蛋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水平。而热反应明显,反而需要耗能散热的情况,则需要补充能量和蛋白等,提高整体饲料营养浓度。以保障蛋鸡的营养供给。 以此为参照调节饲料配方和打料安排。
(2)饲料配方与蛋鸡生理性能结合的灵活使用
考虑夏季时一天的气温变化和蛋鸡产蛋生理特性,针对上午和下午的打料,要区别配比饲料,根据一天中预计最高温度时(下午两点左右)鸡舍内温度、该温度下蛋鸡的反应和散热方式,鸡蛋蛋白吸收储存、钙质储存、鸡蛋形成过程对应的时间等蛋鸡生理性能,对能量、蛋白和石粉进行小幅度调整,
调整原则:一天中上午、下午所需营养倾向比重以及指标、饲料营养浓度对采食量的影响、豆粕、玉米、油脂的采食后热效应、采食量具体准确、拌料和再次搅拌的精准配比,
以下为笔者在山东省曹县杨某的4万规模养殖场制定的饲料配比的效果实例
背景与大环境
该养殖场的一号舍:230日龄,1.36万规模,为传统的"A"型笼架,四层,每笼3只,蛋鸡均体重4.13斤,棚体为简易蓝色铁皮泡沫板,棚体过高,舍内空间过大,湿帘位置离鸡笼偏远,窗户的设计为简易大窗,综合,即该棚的设计存在很大问题,倾向于自然通风型,而在夏季的降温效果极差,在外界温度为28-30摄氏度,湿度60左右时,蛋鸡即出现过度热应激的反应,7月9号高温时,在场舍降温设施全开的情况下,依然热死162只蛋鸡,问题严重。
在建议下对棚舍进行加风机、改窗、提高棚舍密封等的改正后,控温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但采食量、产蛋率、料蛋比、蛋壳质量依然存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该舍进行了精细的饲料配比和打料规律安排,打料时间改为上午5:00、 10:30和下午 15:30、 和19:30,一天四次饲喂。
使用1吨规格的打料机,原来饲料配方为:鑫长江预混料5%、玉米60%、豆粕25%、石粉8%、麸皮2%。
其中上午的饲料配方调整为:预混料6%、玉米64%,豆粕23%、石粉7%,另补充5公斤骨粉,麸皮20公斤去除掉,额外添加15公斤植物油。配成1000公斤全价料。累计统计得该鸡舍上午的采食总量为700公斤左右。
下午打料机剩余量约为300公斤,添加石粉48公斤,骨粉5公斤,玉米250公斤,豆粕150公斤,预混料30公斤,重新搅拌。配成后接近为:6%预混料、58%玉米、27%豆粕、8%石粉、1%骨粉的全料790公斤左右,用于下午的饲喂。
期间出现的关于受天气影响上午、下午采食量变动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场舍温度调控、合理加光、下午剩余料称重后调给其他鸡舍来解决。实际运用中,一天下来剩余料量基本在十五至三十公斤之间,或不剩料,蛋鸡采食总量在114g/d-118g/d之间,对外界环境影响采食的控制比较到位。
效果对比:在配方调整后十天的时间,产蛋率由原来的88%提升至92%左右,该舍12570只蛋鸡产蛋量达到每天1330斤,较之配方改动前增长58斤左右鸡蛋,增加经济效益显著,蛋鸡体重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倒冠、白冠情况减少,鸡蛋质量、蛋壳厚度提升明显,破损率降低。说明此次的配方改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细心、认真、务实。处理好细节问题,是养好蛋鸡的前提。而如果能根据每个养殖场存在的自身实际情况,结合理论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有依据地大胆的尝试,谨慎把控变量的度,走出适合自己的模式,则是在养好蛋鸡的基础上,获得养殖效益提升的新途径。
谢谢分享 不敢恭唯,
115克料,52克蛋,老鸡还说的过去,高峰期实在太高!
高温天气,受条件制约,产蛋率上不去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文章很好,要是能把调整后料的成本变化也明确一下一更有说服力了
可兽医 发表于 2018-8-3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章很好,要是能把调整后料的成本变化也明确一下一更有说服力了
多谢指教
AQLBH 发表于 2018-8-3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高温天气,受条件制约,产蛋率上不去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找原因应该再具体些,再细分,到底是什么原因,1,采食量的问题?2,鸡蛋个数正常或稍微偏低,但鸡蛋质量降低,导致直观感觉是产蛋率下降的错觉,而实际是粗蛋白和蛋氨酸不足的原因,3,产蛋率统计蛋数或观察后确定是产蛋率低,考虑日龄阶段,是高峰升不上去还是高峰后下降,比较有经验的能通过翻肛观察确定是鸡的疾病问题还是当前营养配方的问题。找对原因了才好解决
wangguoqing 发表于 2018-8-3 2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敢恭唯,
115克料,52克蛋,老鸡还说的过去,高峰期实在太高!
?不好意思,单个蛋重我留的数据是为57.5克,一万两千五百鸡,一天的饲喂量为1490千克,十五到三十公斤上下浮动,每日产蛋量为1330斤左右,料蛋比为2.27,这个数值,我的接触面积很窄,只在济阳大桥镇,赵老板,莱芜口镇李老板两家见过接近的,这要是不好,恕我直言,我可能真没养活鸡
心前景养殖 发表于 2018-8-4 06: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好意思,单个蛋重我留的数据是为57.5克,一万两千五百鸡,一天的饲喂量为1490千克,十五到三十公斤上 ...
料蛋比太高!
不过也许是前阵子亏空过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这日龄鸡不应该超过2:1,
谢谢分享 wangguoqing 发表于 2018-8-4 06: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料蛋比太高!
不过也许是前阵子亏空过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这日龄鸡不应该超过2:1,
嗯,只能说有差异吧,四月份遇见今年最好料蛋比,河南民权县张姓养殖户,现场计算的,197日龄,1.94料蛋比,但进了夏天后,2.3以下的料蛋比都算不错的,包括山东和馆陶的几个十万以上规模全现代化的棚舍,其他棚舍隔温差的,管理有问题,乱用劣质发酵料,加大粗纤维比重的等等,更是没法看,不过,还是感谢交流,以后还要多请教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
心前景养殖 发表于 2018-8-4 1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只能说有差异吧,四月份遇见今年最好料蛋比,河南民权县张姓养殖户,现场计算的,197日龄,1.94料蛋 ...
不敢,我得今年夏季料比有点高,2左右吧,平常年份用不到。
曹县与我相邻,才有此疑惑。
wangguoqing 发表于 2018-8-4 11: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敢,我得今年夏季料比有点高,2左右吧,平常年份用不到。
曹县与我相邻,才有此疑惑。
没什么,多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吧,就和你说的,养殖的能力水平、场舍现代化水平是存在明显区域差别的,每个人的观点、专业水平上也是不一样的,单个的数据指标反应不出实际的养殖情况,举个例子,每年七月(长夏高湿高热最严重的时候)应该是在小中型养殖户料蛋比在一年中最低的,原因很简单:虽然下蛋少,但吃料更少。但在考虑这部分养殖客户群体的蛋鸡生产性能普遍不到一量的大前提下,这种看似高水平的料蛋比是无意义的。所以,举例料蛋比客户数据的时候,我说的是各项大的指标正常下的部分养殖户的料蛋比,而且是我自己亲自去鸡舍观察后算的才能作准,不是靠听人说。因为只有这样的数值结合各项指标后才有实际的意义,特别是现在这种行情下,今天曹县4.1?料蛋比1.95,生产性能0.080,是远远赶不上料蛋比2.25,生产性能0.110的赚钱的,原因只不过是有人考虑到并做出调整,有人只是顺其自然罢了,想着天热吃料少就少呗,咱料蛋比还低呢不是。。而且夏季过后,这部分蛋鸡的体重,产蛋性能恢复速度是要落后一大截的,而最可悲的是产蛋性能恢复后,料蛋比也高了,比别人更高,这也是一定的。科学化养殖和大部分家庭作坊的最大区别恰恰来源于此。而不只是单纯的设备或场舍方面。在用数据去看蛋鸡时,孤立的单纯看一项,根本不去考虑实际的蛋鸡的综合情况和问题,有些问题以后就会以明显的或不明显方式的让养殖户降低效益,这样的道理是很浅显易懂的,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http://bbs.jbzyw.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53.png
实践文章,为老师点赞
在山东省曹县杨某的4万规模养殖场制定的饲料配比的效果实例
背景与大环境
该养殖场的一号舍:230日龄,1.36万规模,为传统的"A"型笼架,四层,每笼3只,蛋鸡均体重4.13斤,棚体为简易蓝色铁皮泡沫板,棚体过高,舍内空间过大,湿帘位置离鸡笼偏远,窗户的设计为简易大窗,综合,即该棚的设计存在很大问题,倾向于自然通风型,而在夏季的降温效果极差,在外界温度为28-30摄氏度,湿度60左右时,蛋鸡即出现过度热应激的反应,7月9号高温时,在场舍降温设施全开的情况下,依然热死162只蛋鸡,问题严重。
在建议下对棚舍进行加风机、改窗、提高棚舍密封等的改正后,控温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但采食量、产蛋率、料蛋比、蛋壳质量依然存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该舍进行了精细的饲料配比和打料规律安排,打料时间改为上午5:00、 10:30和下午 15:30、 和19:30,一天四次饲喂。
使用1吨规格的打料机,原来饲料配方为:鑫长江预混料5%、玉米60%、豆粕25%、石粉8%、麸皮2%。
其中上午的饲料配方调整为:预混料6%、玉米64%,豆粕23%、石粉7%,另补充5公斤骨粉,麸皮20公斤去除掉,额外添加15公斤植物油。配成1000公斤全价料。累计统计得该鸡舍上午的采食总量为700公斤左右。
下午打料机剩余量约为300公斤,添加石粉48公斤,骨粉5公斤,玉米250公斤,豆粕150公斤,预混料30公斤,重新搅拌。配成后接近为:6%预混料、58%玉米、27%豆粕、8%石粉、1%骨粉的全料790公斤左右,用于下午的饲喂。
期间出现的关于受天气影响上午、下午采食量变动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场舍温度调控、合理加光、下午剩余料称重后调给其他鸡舍来解决。实际运用中,一天下来剩余料量基本在十五至三十公斤之间,或不剩料,蛋鸡采食总量在114g/d-118g/d之间,对外界环境影响采食的控制比较到位。
效果对比:在配方调整后十天的时间,产蛋率由原来的88%提升至92%左右,该舍12570只蛋鸡产蛋量达到每天1330斤,较之配方改动前增长58斤左右鸡蛋,增加经济效益显著,蛋鸡体重和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倒冠、白冠情况减少,鸡蛋质量、蛋壳厚度提升明显,破损率降低。说明此次的配方改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感谢分享!
页:
[1]
2